奶粉事件,波及千万婴儿健康,痛心疾首。以浅狭的个人经历,谈美国的商业监测系统,希望引来各路高人,献计献策献金,帮助中国完善商业监测制度。
先谈背景。我曾经经营过几年饮料、酒、烟生意,也算食品吧。产品内容的检验,是在生产商那儿做,到了我们批发和零售这一环,主要是产品卫生和鲜度,还有不能把酒烟卖给Junior。
鲜度方面,万无一失。因为供方的合约上写得清清楚楚,过期产品包退,包装损坏包退。记得一次我们因搬运不慎把一pallet的酒打碎在地($800多),供方二话不说马上从账单上勾销这笔买卖。为什么供方愿意接受如此苛刻的退货条件?我们不会从退货中得到好处,谁会故意跟自己找麻烦退货,影响合作关系?所以供方放心让我们退,我们也决不会卖过期饮料---当你想到对方无利可图,不妨放心接受苛刻条件,对消费者有好处,最终对自己有好处,这是一。
卫生方面,由政府机构监测,一年两次,突然就来了。木著脸出示了牌子,就直奔厕所,然后仓库,然后店面,然后外围,厕所里有没洗手肥皂,贴没贴“雇员入厕后洗手”的条子;仓库里有没有老鼠屎鸽子毛;店面里有没有污垢,无烟区的标记;停车场有没有废弃物,杂草;等等等等。按著单子勾下来,没勾儿的都换算成罚款。我们第一次就被罚了几百刀.也曾狡辩来著:“为啥就查我们,为啥就挑了今天?”胖子官(男的女的都胖)嘴角挑起一丝冷笑:“钓过鱼吗?”“听过!。。??”“能钓到海里所有的鱼吗?”撂下罚单,威严著去了。你想啊,员工有的是,买点老鼠药,除草剂,哪里花得了几百刀?这个懒偷得不值。以后就样样合规矩---罚款要罚到商家知道不值才有意义。这是二。
上面是轻松的。一到有利可图的时候,就要严肃点。
在美国,烟酒这一行,最能非法赢利的,就是把烟酒卖给Junior.
让我们看看美国是怎样控制的。
生意刚开张不久,营业员没经验,一个不小心就让一Junior买走了一瓶酒,他是酒局顾的托儿,三五个月就查一次,每次两人一起来,看上去两父子,老的一个是作证和打掩护的。老的挑好了酒,让Junior提著,随老的到柜台付钱,收银员包装好,Junior很自然地又提过去,走出门,就违法了。守候在停车场的官员马上进来,人证物证都在。一张巨大的罚单,上千刀。不服去法庭,法官说证据确凿有什么好说的,不过念你初犯,罚款$600,然后到酒局上学习班,明白其中厉害:第一次冒犯罚款最低$600,第二次加倍,如果在一年中有三次冒犯,收回营业执照,而有前科的店,一律上频繁抽查的名单。我们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几百万的生意,哪里敢冒这个险!马上采取各种措施:营业员受罚1/3。一律查看顾客ID。对批发顾客,支使年青人来提货的,一律不发放。那一年,三天两头查出个不愿出示ID的---大多是酒局送来的托儿。我们丝毫不敢怠慢,容易出错的时候,老板,老板娘亲自站柜台,确保万无一失---太紧张了,说点轻松的:一次我坚持要看一西班牙LADY的ID,她愤怒地说,你得了失心症啊?我都当祖母的人了。我说,你?祖母?腰还那么细,谁信啊!出示ID!她转怒为笑,乐颠了去车里把驾照拿来 ……小心了一年才解除监视。
想说什么呢?A)对于违法行为(即便是无意的),惩罚一定要大到违法者明白承受不起,才会不犯下次。B)监测官一定要频频调换,不能容许他们有时间与商家建立个人关系。建立了个人关系后,就会出现“私了”的情况。我们在做饮料生意的几年时间内,每次的监测官都是不同面孔,我不认识他,他不认识我,有那“私了”的心,也不知深浅不敢下水是吧?C)商人逐利,无孔不钻。中国对商品有免检这一说,简直匪夷所思。如果政府实在管不过来,应扶持民间做。谈到这里,想说说美国民间的监督网。
美国有份ConsumerReport杂志,专门RATE各种商品,结果很靠得住。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规模和资产却不小。它不接受任何商家的赞助(很多想赞助它),独立地、靠卖杂志,检验报告和数据运作。ConsumerReport是个很了不起的机构,它的试验室,科学家,统计师都是很上档次的,Ph.D.一把把抓。我了解过的。有志回国发展的人,做这个事业不好吗?我15年前就想过,当然没去做,要不然我也不在这里。
BetterBusiness这样的机构小一点,消费者花$5就投诉一次,商家就被纪录在案。消费者花十来$$就能查询到。总之,天罗地网。中国办一个去?
拉拉杂杂,就想到这些。希望网上从事过食品生意的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