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大盘从6100点落到1900点,与股市有关形形色色的人物,体验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尝到了无奈辛酸痛苦的况味。从公募基金经理到私募界的精英,从专业证券研究员到普通散户,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股灾中,他们怎样应对猝不及防的变故,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面对惨淡的前景,他们是选择抽身离去,还是勇敢再战股场? 本周,5位市场人士接受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讲述各自一年的熊市生活,以及对股市的感悟和将来的计划。他们的故事是整个股灾的浓缩,他们的身上带着你我的影子。 去年10月16日以来暴跌了70%的股市,和不断下跌的楼市(专题),令投资者的财富大幅缩水。而在股市、楼市投资最多,在牛市时最被人艳羡的中产阶层损失惨重,甚至被集体“消灭”。
市场流传这样一笔账:“如果本次股灾导致股市市值缩水20万亿。按1亿股民算,每人损失20万,按8000万股民算,每人损失25万。中国的中产阶层,若凭工资等劳动收入,从90年代中到现在,除去住房、医疗、教育等支出外,所能积攒下来的货币收入,大约也只有20~25万这个数。也就是说,一场股灾,把中国刚刚崛起的中产阶层轻易地就消灭了。”
10月17日,家住北京海淀的李先生拿到了9月份的信用卡账单,月度消费额是2.9万。李先生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总,标准的城市中产阶层,但是2007年以来,李先生却感觉钱越来越紧,自家的消费额度也从以前平均每月的6~7万元逐步降低了。 应酬费用大幅缩减 拆开账单,一笔笔支出让李先生对上个月的消费大体回顾了一下:生活必需品不到3000元,女儿生日请同学在香格里拉吃自助餐加上给她买礼物3000多,举家几次秋季蟹宴4000多,再有就是中秋节采买各种礼品花费占了大头。 李先生在北方几个省份都有分公司,每年2000~3000万元的营业额下最少有30%的利润,在北京和周边城市有大小4套房产、5台车。但是2007年以来,李先生发现自家的消费额度逐步降低了。“完全是自然的下降,并没有刻意省钱”。看着账单,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经常往来公司似乎都开始资金吃紧,尤其是今年6月份之后,原来经常碰头聚会的厂商大多 “龟缩”在家,应酬的费用因此大减。“以前应酬费用是每个月主要的支出,很多地方合作伙伴经常来京出差办事都得接待;还有就是亲戚家人出门旅游,去年暑假老婆和女儿去日本购物一下子花了5万多,今年只给她们安排了北京周边游。”李先生告诉记者,应酬费用的缩减其实是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表现,大家都选择减少活动和外出。
100万本金所剩无几
李先生是老股民,早从90年代末就冲入股市。“就算是2004、2005年那种大暴跌,我在股市也没赔过钱,但是今年却亏了很多”。 李先生告诉记者,2007年以前他在股市的资金量有30多万,主要是打新股和持有几只行业龙头股,就算市场跌宕下挫也仍旧保本甚至略有盈余。2007年股市涨上2000点后他觉得非常危险,从市场上撤离了大部分资金。但是红火的市场实在吸引人,他在2007年7月份再度入市,100万资金差不多全买了几只蓝筹,现在连本金也所剩无几。 “我们去年最高资金翻了一倍,总体资金有200万,但是现在不但把翻倍的钱都赔进去了,本金也亏了不少,原本指望能从股市赚钱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现在资金却牢牢套住,紧日子说来就来啊”。本应该9月底到账的一笔40万元资金现在还没到,而他在北京郊区刚刚启动的一个投资项目,因为缺乏资金正面临着停产压力。从未有过的资金紧张让李先生一家消费能力下降,也缩减了很多开支。
股市坑了中产阶层
舆论普遍认为,2007年新开户的一亿股民,正是中国新生的中产阶层代表,他们中大部分人手中持有大量现金,有房有车,但普遍缺乏投资生财渠道。2007年4月,沃德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卢欣曾写了一篇文章:《莫让股市成为中产阶层的万人坑》,2008年9月9日,他再次提笔,文章的标题变成了《股市终成中产阶层的万人坑》。“中国股市的癫痫病,是制度和政策交替作用的结果。当大量流动性涌入市场(外汇结算释出人民币),就故意收紧资产投放,导致资产价格狂涨;当资产大量投放市场(大小非解禁(反思“解禁之重”)),就故意收紧流动性,导致资产价
格狂跌。用有形的政策加上无形的手,制造资产价格非理性剧烈波动。从而为特定人群制造天量的财富输送。” 而股市“癫狂”的结果,是使投入股市的资金通过再分配落入了特定人群手中,中产阶层则是亏损最大,已被宰杀殆尽的“肥羊”。 李先生虽然每月消费大幅缩减,股市亏去了大半投资,但他仍有自己的工厂和订单,相比高位买股买楼将手中资金亏光的中产阶层,已经幸运很多了。
from 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