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学校筹款(下)

记录和分享我的所听, 所见,所感,所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做完作业,吃好晚饭,拿好笔和登记表我们就出发了。首先拜访的是离我们家最近的比较熟悉的邻居甲。

我站在远处, 看着孩子们兴奋地走近邻居甲的家门,小的很快抢先按下门铃,然后两人边等开门边莫名偷笑。

等了一会儿,没有人开门。可是灯又亮着,小的又按了一下门铃。。。这次门很快就开了。看到是我们,邻居甲非常高兴,拉着俩孩子的手不停感叹他们的成长速度,还闲话到孩子们当年穿尿布的情景。

寒暄完毕后老大开始给邻居甲说明来意,小的不时也插话补充。听明来意后,邻居甲问孩子们打算在活动那天跑多少圈? 小的说 10 圈,大的说 20 圈。 邻居甲笑着问孩子们, “ 一块钱一圈如何? 不过 , 你们到时候要来跟我汇报跑步的情况 . ”

我在旁边有点惊讶。 一块钱一圈, 够爽快的。不算我们做家长的贡献,孩子们第一回合就给学校筹了 30 块。

跟邻居甲道谢后,我们接着往前走。我们的计划是一个晚上拜访五家人,一个星期总共 25 家人。能不能达到目标就看这 25 家人了。

下面的两家人家里都没有开灯,我们也不去按门铃。接下来开门的邻居乙是个年轻人,以前没有见过,看样子刚工作没多久。孩子们先自我介绍,说明我们是他的邻居,在哪里上学,拜访目的等等。邻居乙人很友善,说自己还记得当年为学校筹款的情景。最后也是爽快地给每个孩子认捐了 15 块,而且留下姓名电话后马上付款。

……

我们这样一家家下去,很快就完成了当晚的任务。往回走的时候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嚷着还要去继续筹款, 如果不是第二天还要上学,我很可能会妥协。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孩子们每天准时做好功课,不用提醒唠叨就可以做完该做的事情,规规矩矩吃好晚饭,整装待发。

筹款成了他们盼望和期待的一件大事。

在我们募捐的邻居里面,有的灯亮着但是无论怎么都没有开门。碰到这种情况孩子们会不停问为什么。我除了把自己的猜想说给他们听,也没有更好的解释。 不过我认为有点挫折是好事,太顺利反而会给他们一个错觉,觉得不费力气就可以筹到款项,反而轻看了老妈要他们做的准备。

感受很深的是,筹款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或者只是点头之交的邻居们。不少邻居会请我们进他们的家,有的把他们的宠物介绍给我们,有的在征求过我的同意后会请孩子们吃巧克力等。拜访的邻居中有的是退休独居的老人们,感觉他们很孤单,离开的时候恋恋不舍,一再叮嘱我们常来拜访 . 碰到有孩子的家庭,双方的孩子都会非常高兴,而且很快就可以玩得火热,分别时都依依不舍。

那一次,孩子们筹款的目标不仅达到了,而且还远远超过要求。应门的邻居全部都给孩子们的学校捐了款,而且所捐金额都不少。 事后想起来,筹款的经历对孩子们的帮助很大。从前不擅长在生人面前讲话的,通过多次接触,已经大有改善。于校于己, 何乐而不为!

今年的筹款活动又要到了。我想我还会带孩子们去的。不过中国人的心理可能会占上风: 我可能不会带孩子们去拜访那些去年已经捐过款的邻居们 , 正因为他们很慷慨,所以打算 give them a break.


-----

文章在子女教育论坛贴出后,引发网友们的激烈讨论。其中有的说不习惯有人上门来要钱。关于这点我要补充说明一下.

 网友们的心情我完全理解。

我们也会碰到别人家的孩子来募捐。不过我们相信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家长和学校的事情,还要有社区的参与,为此每年我们会留一笔钱专门应对这样的捐助,所以不会感到特别不舒服。碰到募捐的孩子,我总会问一些问题,如果我问的问题他们能够回答,我会根据自己的预算酌情帮助。如果我问的问题孩子答不上,我会请募捐的孩子们准备好了再来,但言语上多鼓励,不会让他们难堪。

另外,我们上次成功募捐的时候,每次我们都特别提醒邻居,不要有压力,还特别指出这些捐款是免税的。我们也鼓励家长们给支票,如果可以避免, 尽量不要给现金。总的说来,我们友好交往的成分多,并不完全给人要钱的感觉。当时的心态是,这钱不是给我们的,我们只是渠道, 真正的受益人是学校, 况且好的学校/区也可以抬高屋主们的房产价值,不是吗?

此外,又有人说富人一次就可以捐很多,穷人和计划过日子的人又何必去折腾呢?

富人多捐和穷人少捐,虽然数目不同,但我个人认为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由孩子出面去募集来的款项无论多少,总比单纯开张支票的意义要大。窃以为,带孩子为学校筹款主要的目是引导孩子得到相应的锻炼, 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