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在兵团的日子 (11) 思考
在兵团的日子 (11) 思考
2008-10-08 09:00:53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建制于1975年撤销,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也于1976年2月撤销. 兵团, 以及农场, 农村大批知识青年的返城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失败. 对于最初知青上山下乡的原因, 有各种说法, 我倾向认为, 主要是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两年多了, 造反越闹越厉害. 这些中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也总要有个地方安置. 把他们分散送到乡下去可以免去了大城市里的负担. 六九年中苏边境珍宝岛事件发生之后, 把知青送到黑龙江, 内蒙古这些边境省份的生产建设兵团, 可以起到卫戍边疆的作用. 可是大批知青下乡之后, 并不真心愿意长期在那里工作, 生活. 农村生活条件艰苦, 很多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人都不愿意待在那里, 城里长大的人就更不习惯, 更不愿意了. 最后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 政府终于改变了政策, 允许知青返城了. 从经济方面来讲, 很多地方知青参加劳动不一定能做到自给自足, 还要国家负担. 我们所在的连队, 刚去时, 每亩还可以打二三百斤小麦. 听说由于不会灌溉, 后来一些年, 每亩只能打几十斤了. 对插队的农村来说, 知青来了并不能增加生产, 还要给他们分口粮. 其实农民并不一定真正欢迎他们. 后期知青对下乡不满, 聚众闹事事件时有发生, 对于社会造成很多不安定因素. 历史上也有别的国家, 例如印尼, 为安置劳动力, 把大批人口迁移到人烟稀少的地区, 但是由于迁移人并非出于自愿, 最后类似的迁移运动很少有成功的. 对于大多数知青本人, 把应该在学校里读书的年龄和时机错过了, 对他们在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方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但是在另一方面, 知青下乡, 让他们开阔了眼界, 了解了农村的状况和农民的生活. 在农村的劳动中锻炼了意志, 改变了世界观, 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更知道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我过去的一个在陕西插过队的同事曾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读书. 她告诉我, 她们班里下过乡的同学学习都非常努力. 星期天从来不出去玩, 不去逛街, 都是在教室或图书馆里读书. 每天都学习到很晚才回宿舍睡觉. 为了抄写, 默写单词, 班里订的几份报纸的白纸边和夹缝里全部被同学们写满了单词, 剩不下一点露出空白的地方. 和历届大学生相比, 这一批人虽然不是最聪明的, 但一定是最努力的. 虽然我不会德语, 但从我这位同事知道的词汇的数量和范围, 我就能感觉得出她的德语功底. 都是她当年刻苦努力学出来的. 我们这一代下过乡的知青曾经在后来有过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一是被推荐上大学, 当工农兵学员, 第二是在七七年恢复高考以后, 考上大学. 第三是自学考试, 考上电大和职大. 第四是下海经商致富, 第五是抄股票发财. 被推荐上大学, 要靠运气, 靠人脉关系,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 下海经商和抄股票除了要有本钱, 还要具备各种特殊因素, 成功者凤毛麟角. 自学参加高考对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初中生, 尤其是低年级比如68, 69届的人, 因为文化课缺的太多, 是格外的艰难. 虽然如此, 机会是给与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我有不少那几届的朋友和同学深知自己的知识太少, 和学历的重要. 一直在努力自学. 他们在劳动, 工作之余, 挑灯夜战, 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 千方百计寻找补习辅导材料. 遇有难题或有不懂不会的地方, 不辞辛苦, 四处求教. 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 他们中间很多人都在后来在高考中考上了大学, 或在后来考上了电大. 我的小学同班同学几乎全部去了兵团, 将近一半后来上了大学, 成为单位里的业务骨干. 这就说明了他们在准备高考问题上的眼光, 和曾经付出的努力. 经历过下乡的这一代人是曾经受过苦. 对于大多数人, 命运对他们不够公平, 让他们错过了人生中很多机会. 但是我觉得, 下乡所受到的锻炼, 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吃苦耐劳, 朴素实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品格会让我们终生受用. 再者说来, 与在农村长大的回乡青年相比, 我们要幸运的多. 我们不过受了几年苦. 他们这些人如果没有能利用更少的机会离开农村的话, 就要在那里艰苦奋斗一辈子. 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 这是无法选择的. 怨天尤人没有用处, 应该庆幸我们没有出生在充满战乱, 灾荒和瘟疫的年代, 过早地死于非命. 我们终于见到了中国巨大的社会变革, 让我们有机会经历丰富多彩的人生. 从个人角度, 努力奋斗, 自强不息, 顺应时势, 不放弃一切机会才是生存, 以至于寻求发展之道. (完)
xxq2001 发表评论于
2009-01-08 16:07:10
回复sunflower28的评论:
谢谢留言。我这就去拜读你的大作。
sunflower28 发表评论于
2008-12-23 11:06:59
读来亲切,连您博客里的歌都是俺最喜欢的。附上俺的知青回忆: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origin&MsgID=229669
xxq2001 发表评论于
2008-12-20 17:06:11
回复JL69的评论:
谢谢留言。 你能自己从下乡一步一步读到Ph.d.,把孩子培养进了哈佛很了不起。 很值得我学习。 我把对过去的事写下来,也是为了留给孩子。 让她知道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路。
JL69 发表评论于
2008-12-20 14:55:35
每当读这类文章或回忆,总是感到很亲近。因为你们这些当年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总是让我们羡慕不已。当时小学三,四年级的我总是幻想着自己要是早出生几年多好!就能成为你们其中的一员,一起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当然,后来的我,作为最后的几趟"末班车",也去了农村插队,发现一切原来并不是那么浪漫。但心中的信念始终没有变。什么信念? 说出来,让人感觉挺傻的,那就是: "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虽然基础很差,但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上大学,念研究生,读Ph.D,又到美国所谓"洋插队",做research。用太太的话说:"这辈子跟了你,什么也没得到!"每当此时,我总会争辩:我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心得!直到今年年初,女儿接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我又禁不住感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再次感谢您的文章,我当年的"大姐姐",你告诉了我你们当年的真实。祝2009 圣诞,新年快乐!
Tomboy 发表评论于
2008-10-22 17:45:47
回忆录写的很好, 年轻是吃点苦容易扛过去,一段难忘的经历, 人生就是这么一串串的故事连起来的, 好好过.........
xxq2001 发表评论于
2008-10-18 17:35:11
回复吴为的评论:
和平队不止60年代有,现在还有。 几年前和我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学生就要申请去和平队。 也不止去非洲,世界各地穷国家都去。挑选人也很严格。
吴为 发表评论于
2008-10-16 21:27:25
谢谢你写的回忆。对当年的上山下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同意你的观点:有得有失,而且得大于失。至于机会,也是如你所说的,只给准备好的人。另外,我倒真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也能有机会去农村呆一段时间。古人讲行千里路,破万卷书;布衣暖,菜根香。老呆在城市里,锦衣玉食会呆傻的。
其实,美国60年代也搞过和平队,去非洲。
xxq2001 发表评论于
2008-10-14 19:58:36
回复ibelieu的评论:
谢谢来访, 我给你发的qqh好像从未打开过. 请多交流.
xxq2001 发表评论于
2008-10-14 19:54:29
回复loonlinda的评论:
过奖了. 我写下这段经历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记录自己走过的路, 也顺便告诉别人那时的生活. 对我来说, 有这样一段人生经历也还是有不少益处的.
ibelieu 发表评论于
2008-10-14 14:04:45
Sorry, can't input Chinese on the office computer. Like your memoir a lot. I went through the same things: I was there from 1969 to 1973. "Only" four years, and yet I can never forget that experience.
loonlinda 发表评论于
2008-10-12 21:56:31
你对那段历史的总结太好了。能够对它如此客观的、理智的、公正的做出评价的人不多。你的心态太好了。咀嚼过去的苦难不能带来今后的幸福。你能把那段经历当成精神财富,当成生活的动力,难怪你日后发展得那么好。我很佩服你。衷心祝福你健康快乐!
xxq2001 发表评论于
2008-10-12 10:42:14
来源: 喝白开水健康
非常的有哲理,反正坏事变好事了,锻炼了大多数。
回答:
好事也罢, 坏事也罢, 但愿有过这一段经历的人
没有觉得白白度过那些日子, 对后来的人能够有所启迪.
xxq2001 发表评论于
2008-10-12 10:38:57
来源: 群思
谢谢作者的11篇连载和最后这分析性的总结。孔子说过: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一辈子能活明白了也不易。
回答:
谢谢阅读, 谢谢画龙点睛的评论.
xxq2001 发表评论于
2008-10-12 10:36:25
来源: 龙坡居士
上山下乡对于后来的“成功人士”来说,确实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但是对于从此而耽误了一辈子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个灾难。谢谢分享!
回答:
成功也好, 不成功也罢, 只要今天能过的快乐
就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很多已经无可挽回了. 只要有个好的心态, 一切都能对付, 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