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虹口事件惊世界
尹奉吉
1932,虹口事件惊世界
1932年4月29日,在中国上海虹口公园,由朝鲜爱国者尹奉吉投出的一枚炸弹,炸死了包括侵华日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在内的一批敌酋。这一事件震惊世界,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四二九”天长节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接着,他们又把目光盯在了上海。1932年1月28日,日军兵分三路,向驻守上海闸北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国民党十九路军全体将士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人的统率下,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而蒋介石却采取消极抵抗政策,竟然在中方形势占优的情况下,执意与日本媾和。于是日本天皇裕仁亲自批准增兵两个师团,并派老谋深算的白川义则大将担任日军派遣军总司令。十九路军等部苦战月余,不得不放弃江湾、闸北等阵地,撤至上海市郊。
正当中日双方在国际联盟的调停下,准备停火谈判之时,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日军不顾中方的一再反对,坚持要借当年4月29日庆祝“天长节”(昭和天皇生日)的机会,在虹口公园举行“淞沪战争祝捷大会”,炫耀皇军武力,对中国军民进行羞辱和挑衅。
国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陈铭枢及蒋光鼐、蔡廷锴等决定采取一次特别行动,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暗杀大王”王亚樵被认为是执行这一任务的理想人选,但日本人在日文报纸《上海日日新闻》上放出风来,称此次“祝捷大会”只许日本和朝鲜侨民参加,中国人不得入内。于是,这一历史性重任就落在了朝鲜人肩上。
三月起义1910年8月22日,日本以武力胁迫朝鲜总理李完用在日方拟就的《日韩合并条约》上签字,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9年3月1日,在朝鲜全境爆发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三月起义,先后共有200万民众参加。日本统治者动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起义群众进行镇压。2万多名起义者伤亡,5万多人被捕。为保存实力,数十万朝鲜志士仁人先后流亡海外,其中绝大部分聚集在中国。在俄罗斯的海参崴、美国的夏威夷、中国的上海及朝鲜境内,共出现过6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19年7月17日,“韩国临时议政院”举行第五届会议,确定上海为合并后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抗日先驱金九
金九是朝鲜半岛抗日独立运动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1876年,他出生于朝鲜黄海道海州邑。18岁时,加入具有进步倾向的东学党,身任先锋官,率兵“斥洋斥倭”,反抗贪官。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朝鲜“国母”闵后被日本杀害,这两件事使金九深受震动。1919年4月13日,金九来到中国上海。当王亚樵受高层军政官员所托,与金九密谈拟在虹口公园举事的方案时,金九欣然接受。
金九在接受了这项任务之后,便开始紧张的筹备。他通过朝侨王雄与上海兵工厂厂长取得联系,向其定购形似日本人携带的水壶和饭盒的炸弹。
尹奉吉“为做大事来上海”
尹奉吉,号梅轩,本名禹仪,奉吉是他的别名。1908年5月23日,他出生在朝鲜半岛忠清南道礼山郡德山梁里。尹奉吉自幼聪明过人,享有“神童”的美称。尹奉吉11岁时,亲身经历三月起义。15岁那年,他已饱读诗书,显示出超众的汉学才能。
尹奉吉还自学日文,一年后即可用日语进行简单会话。日语后来成为他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一门锐利武器。
17岁的尹奉吉即在家乡开办乡学。在办学过程中,他了解到有大批朝鲜志士仁人在海外开展反日独立运动。尹奉吉决定投奔远在中国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直接参加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
1930年2月,尹奉吉不辞而别,一路辗转漂泊,先后在东北、青岛等地落脚,于1931年8月来到上海。他经过长时间的找寻,终于与“韩临政府”取得联系。金九先生向尹奉吉直言在日军“祝捷大会”上发难的重要性之后,尹奉吉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祝捷会”成了阎罗殿1932年4月29日8时之前,尹奉吉顺利进入会场。只见他身穿新西服,肩挎水壶,手提饭盒,一副日本阔公子的派头。当天,虹口公园里聚集了近十万的日本军人和侨民。这些人如痴如狂,手舞足蹈,如同在日本国土上一样。
10时整,“祝捷大会”正式开始。在检阅台上就坐的有白川义则大将、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中将、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驻上海总领事村井、日本驻沪居留民团行政委员长河端等,以及美、英、法等国驻沪领事。阅兵总指挥植田中将下令检阅开始。受阅军队以第九师团部队为主,加上海军共约1.5万人,一时间马达隆隆,侵略者的铁蹄使脚下的中华大地阵阵颤动。约1小时后,阅兵式完毕。各国领事因本国政府早有指令,在中日冲突中“严守中立”,所以只参加“天长节”庆祝活动,回避“祝捷”的内容,故而纷纷退场。尹奉吉见主席台上只剩下清一色的日本军政官员,心中不由暗喜。因为这样就不会伤及第三国人员了。
11时30分左右,“祝捷大会”进入高潮。河端、村井先后致辞,台上台下高唱日本国歌。18架日本飞机在国歌声及礼炮声中呼啸翻飞。
第三声礼炮鸣响的同时,尹奉吉冲出人群,在距主席台几米远的地方,将水壶型炸弹奋力掷出。炸弹准确地落在白川、河端等人的脚下。伴着浓烟,炸弹发出了惊天动地的震响。朝鲜人所办的《独立评论》对爆炸现场做了如下描述:
“该青年两手一挥,一便当(饭盒)高飞台上,霹雳轰炸,天地震动,台上人物,应声纷扑。时在午前11时40分也。河端破腹即死;侵略上海之敌总司令白川大将,身中204个大弹片,小片无数,至5月26日,毙于沪;第三舰队司令野村中将眼球突出,一目失明;第九师团长植田中将,折只足;驻华公使重光葵,亦折脚,虽免惨死,然皆残废(注: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代表日本签署投降书的,正是左腿穿假肢的重光葵)。此外,驻沪总领事村井、民团书记友野及其倭卒倭妇,皆负伤。于是倭贼上下号啕,所谓21发皇礼炮,亦因一声炸响而停,瞬息之间,庄严庆祝会,顿成凄惨阎罗殿。”
追杀金九
爆炸发生后,日军封锁了公园的各个出口,严密盘查所有与会者,并当场逮捕了数名朝鲜人以及中国人和苏联人。在投弹时已经暴露的尹奉吉也落入魔爪。
日本人不肯罢休,他们出动大批军警,对居住在法租界的朝鲜侨民疯狂报复,并逮捕了包括韩国独立党领袖安昌浩在内的17人。金九先生出于保护无辜同胞的目的,通过路透社发表声明,称虹口大爆炸系金九主谋,一律与他人无涉,警告日军不得滥捕无辜。日本军方对金九恨之入骨,先后悬赏20万和60万大洋要买他的人头。
在中国友人、同盟会元老褚辅成老先生及家人和美国神甫费吾生等中外友人的鼎立救助下,金九先生由上海躲避到褚辅成的家乡———浙江嘉兴,开始了长达5年的颠沛流离生活。在嘉兴的日子里,金九不仅躲过了日本宪兵、特务的一次次追杀,而且于1935年10月底,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务会议,并成立了“大韩民国第十三届临时政府”。这次会议对于正处在低谷的朝鲜半岛反日独立运动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虹口公园大爆炸的意义
虹口公园爆炸事件震惊世界,中外媒体纷纷加以报道。上海最大的民办报纸《申报》以整版篇幅报道该事件。国民党的中央社也频频发表专电进行连续报道。远在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虽然正面临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但仍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报道了该事件。1936年1月29日,中国共产党人在法国巴黎主办的《救国时报》上,明确将尹奉吉列为“沪战殉国烈士”,并刊载了他的生平纪略。
虹口公园爆炸事件所起到的作用甚至连其策划者及执行者都不曾估计到。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肆意扩张、侵吞朝鲜的重视,国际正义舆论借此案谴责日本侵华,与此同时,“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因成功地领导了这起爆炸事件,在全体朝鲜人民,特别是旅居海外的朝侨中重新树立起威信,从而使一度处于低潮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的转机。
1932年5月25日,日本上海先遣军军法会议以“杀人”、“杀人未遂”等罪名判处尹奉吉死刑,旋即由“大洋丸”轮船押赴日本。11月18日,他被秘密转押神户,后又关押在大阪陆军卫戍监狱。同年12月30日,尹奉吉在日本金泽郊外三小牛兵工厂工地上壮烈捐躯,时年25岁。
上海市东北方的虹口公园(今称鲁迅公园)里有一幢富于朝鲜民族建筑风格的二层亭阁———梅亭。这是为纪念朝鲜爱国者尹奉吉(因其号梅轩而得名)而专门修建的。
尹奉吉被当作民族英雄和义士受到朝鲜半岛人民的广泛尊敬。每年4月29日,在他的故乡都要举办规模宏大的梅轩文化节,颁发梅轩农民奖和体育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