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要了解后现代文化的读者来说,北卡大学的Heath White教授的《后现代主义101》(尚无中译本)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该书虽是写给基督徒的,但是对非基督徒读者了解后现代文化也会很有帮助。该书条理分明,逻辑清楚,深入浅出,虽是对后现代文化的整体介绍却也不乏作者本人的精彩见解。哲学博士出身的White教授主要从文化和宗教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看待后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影响,是一本关于后现代的难得的好书。
我下面先顺着该书作者的思路来对该书中可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的要点作一简单的介绍,然后简单地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原书介绍
1. 现代派的理性取代传统的权威
现代之前的时期是由各种权威主宰的时期,当时的西方世界主要是由罗马教会主宰的世界。而16世纪开始的现代派文化正是在对传统的权威统治的反抗之中产生的。现代派人士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来挑战传统的王权天授的说法,他们所期待的是用个人的理性来取代传统的无条件的权威。但是这种反抗的结果是建立了新的权威,是用人文的权威来代替宗教的权威,是用理性的思维来代替简单的顺从,用民选的政府来代替封建的帝王。
2. 后现代对理性的反抗
现代文化的核心是对人类理性的信心,人们期待着通过自己的理性努力,这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而这个美好的梦幻的一个前提是人性本为善,或至少是在逐渐地向着为善的方向改变。但是,历史的实际发展使后现代的人们对这些理性的梦想失去了信心。
首先,在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所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及其所带来的灭绝人种的残暴恶行使人们失去了对人性本为善的想象以及人类理性的力量的信心。
另外,现代派的很多对理性发展的预言都没有实现。比如,宗教不但没有象现代文化的热衷者们所预期地那样被人类理性所代替,反而越来越兴旺;共产主义并没有象马克思预言的那样在全世界得到胜利;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也没能象现代派精英们所想象地那样消除了贫困和犯罪,而环境的破坏也仍在加剧;在世界政治中起决定作用的 不是现代派所描绘的那种美好的理想而是各种最刻薄的动机。
面对现代派的预言的失败,人们或许仍然可以说现代派的理想是美好的,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已。但是,人们在失败中逐渐认识到,现代派理想的破灭并不仅仅是因为客观条件的不够,而导致理想失败的原因恰恰是那些现代派理想的本身!
现代派主张理性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普世的统一的理性的或美好的标准,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该追求并按照这个理性的美好的标准去做,为了这个 目标不但每个人应该牺牲个人的私利,而且如果有人 不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就要受到惩罚(相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读者对于这种思维方式一定不会觉得陌生吧),这种思维表现在国际关系上就是以白人至上(对于我们亚洲人来说,当时应该是日本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为指导的不惜以种族残杀为手段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而二战后的两大阵营之间冷战的双方也都是以一种普世的理性标准为指导原则的。
所以,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派思维是一种失败。作为对这种失败的反应产生了悲观和乐观的两种后现代主义。乐观的后现代主义认为理性和权威无法真正解决任何问题,世界上也不存在普世的道德人权等,但是我们自己可以构造出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协议来,使得彼此能够和平共处。
而悲观的后现代主义则不相信乐观的后现代主义的构造设想能够成功,他们根本不相信人类的理性,而他们觉得不存在理性这一点本身并不是坏事,因为那样人们可以享受真正的自由,不用担心有人会以理性为借口来欺压别人。
在作者看来后现代主义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流派: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建构主义,和实用主义。而所有这些主义都是对人类理性的缺陷的一种诠释。
3. 关于真理和权柄的不同态度
现代派思维的一个特点是追求真理,并相信一定能找到真理。而后现代不认为寻求真理是解决人类的基本问题的答案。对后现代主义来说,真理不是基本问题的答案而是权柄。一个掌握了真理的人,就具有了特殊的权柄,比如科学家就具有指责别人犯错误的权柄,而自称掌握了道德真理的权威人士也可以用道德的真理来压制别人。
4. 关于自我的不同态度
在现代以前的传统文化中,自我的概念是一个具有一定的所有人都一样的恒定的“人性”的个体,这种恒定的“人性”才是真正的自我,而其它由后天加上去的个性都是“添加物”而已。而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则在不同的程度上否定了这种恒定的人性观。在现代文化中“自我”的意义是一个可以自己掌控自己意志的独立的人, 而后现代文化的一个特点则是传统和现代意义上的“自我”的消失,这集中表现在后现代时期人们的思想欲望在很大程度受到各种社会势力精心设计的广告和传媒的左右,使得自以为自己掌控自己意识的人们的思想并非真正地是自己的思想。
作者指出,针对后现代自我的消失,基督徒对此享有特殊的免疫力,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使得基督徒们可以在这个自我虚无的时代保持自己人生意义的完整。
5. 对语言和思想的不同看法
作者把后现代的结构主义的语言观诠释为一种符号的游戏,他认为包括比喻和象征在内的语言都是人们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游戏而已。
与语言密切相关的便是人们的思想。作者从这几方面谈论了思想或理论的相对性:
a) 语言的意思由语言的环境决定,“冷酷的猫”既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猫,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外号,完全取决于语言环境。
b) 用来解释客观事实的理论本身就是相对的,比如理论上说水在100摄氏度开滚,如果有人用温度计放在开水里发现它是99度,那么他可以作各种解释,包括假设100度开水的理论是错的,而他的这些解释在后现代主义看来都是合理的因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是最终的结论。
c) 文化的习惯本身是主观的,因而是相对的。比如,没有绝对的理由让文章的作者们用“他”而不是“她”来表示一般的第三人称。
6. 关于对知识和文本的解释
作者指出,现代之前的西方传统文化对知识追求是寻求上帝;现代派对待知识的典型态度是“为了科学而去学科学”,所以现代派文化强调一切要用“科学的方法”;而后现代主义则认为知识是权柄的表述。
7. 关于对圣经的解释
传统信仰,现代派,和后现代主义对如何解释圣经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很多历史的发展,非常值得感兴趣的读者亲自去了解一下。
8. 文化与讽刺
后现代时期的一个特点便是在全世界范围里大家都在打破传统的文化,美国尤其如此。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工业的发展为文化交流和混合创造了条件,而文化的交流和混合使人们很容易引入外来文化而打破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种现象又造成了后现代的另一个特色:没有根。大家都有一种无根的感觉。作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作者指出这种无根的感觉导致了后现代文化中常见的一种文化讽刺的特色。
9. 关于历史和希望
现代以前的人们认为历史就是真实的,他们因为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文化范围内,因此没有意识到一个事件的相反的两方对同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的记载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现代派文化意识到了这种可能性,正像现代派文化强调“科学就是为了科学”的纯洁态度一样,他们强调历史记载的真实性,要求记载历史的人不能带有任何个人的偏见。
但是后现代主义者根本不相信可能会有公正无偏见的历史记载,否认有什么正统的历史(正史)。
二. 我的一点看法
White教授的《后现代主义101》一书是我近年来看到过的我认为最好的一本介绍后现代文化的书。我非常欣赏书中White教授本人的一些观点,但也不能完全认同他的另一些观点。比如,作为一名liberal的基督徒,White教授认为同性恋是完全可以理解并应该尊重的,而我却认为在同性恋的背后存在着属灵的征战,我们基督徒不应认可或接受同性恋 ,而应把同性恋作为拯救灵魂的对象。
不过,White教授在书中也声明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要帮助基督徒们来了解后现代文化的特点,为此目的他要对后现代文化的表面现象的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因此作者在书中花费笔墨所仔细讨论的内容并不一定都代表作者认为是可赞许的内容,因此读者在阅读时要带着自己的判断力去领受。
另外,我一贯认为哲学是存在的一种反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哲学的观察和思考,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特色。作为一个哲学博士出身的专业哲学教授,Heath White教授看待后现代的出发点与我本人有很大的区别。White教授主要从历史和社会的内在因果关系来看问题,强调历史的连贯性;而我主要从自然逻辑和形而上学的内在动力关系出发来看待问题,强调内在逻辑的严格性和动力的因果影响。这一点从我的《后现代基督徒信仰突破》及《后现代的成就,幻象,退化,失败,以及今后的发展》等文和White教授的《后现代主义101》一书的对比中便可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