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听】交响曲:贝多芬--英雄*命运*田园*合唱(3) by 浪宽

 

【不能不听】交响曲: 贝多芬-英雄*命运*田园*合唱(3)

 


曲目: 1.《田园》第一乐章前部 2.《田园》第一乐章后部 3.《田园》第二乐章前部 4.《田园》第二乐章后部 5.《田园》第五乐章前部 6.《田园》第五乐章后部

如果你问我贝多芬哪部作品最美,我会毫不犹豫地选《田园》。如果你问我世间哪部交响曲最美,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田园》。《田园》这部作品具有别的作品所没有的韵味,让你听后觉得空气新鲜,因而心平气和,忘记一切烦恼。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Op.68 Pastorale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作品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作者并不在主题上加以他善长的发挥手法,只是朴实地重复,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小标题是“在溪边”,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涵养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里。一组木管乐器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于诗意。    

据《贝多芬传》的作者辛德勒记载,他曾经陪伴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一条山谷旁的小溪边漫步,途中,贝多芬踏上一片草地,背靠一棵树说:“我就是在这儿创作了《小溪边》,黄鹂、鹌鹑、夜莺和杜鹃,都鸣叫着,我把它写进乐曲里了。” 



 

第三乐章,快板,“乡村欢乐的集会”,f大调,3/4拍子,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f小调,4/4拍子。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接着,暴风雨很快停息,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第五乐章,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雨后复斜阳,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牧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这种喜悦、安宁、欣慰的情绪一直贯穿这个乐章,整部交响乐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 


音乐名城维也纳,曾经是欧洲音乐之都,许多有成就的音乐家在这里居住活动过,他们生活过的故居和活动过的场所如今还保持得很好,维也纳市政管理部门把这些地方开辟成供游人参观的纪念馆。贝多芬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所以在维也纳可以供人参观的贝多芬故居有四五处之多,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人们在这里也立有标记。在一本三十年代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出版的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总谱里,有一张铅笔画插页,画的就是贝多芬在那条田野小道散步的情况。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贝多芬小路”位于维也纳郊外的海利根斯塔特,这个地名对于贝多芬来说非同寻常,1802年他住在这里时写下了“海利根遗嘱”,当时他几乎自杀。1808年贝多芬再次在这里赁屋隐居,写下了他的第六交响曲。1817年贝多芬第三次住在海利根斯塔特,开始构思他的最后一部也是最辉煌的一部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贝多芬写第六交响曲时正处在他的一个创作高峰期,几部大作品同时构思齐头并进,而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很艰辛的。贝多芬有室外创作的习惯,他随身带着笔记本和铅笔,记下心头涌现的乐思。这样的笔记乐谱他留下了2500页之多,使研究贝多芬的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的创作过程。    

贝多芬由于耳聋,与人交谈很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贝多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与周围世风的浮华庸俗格格不入,他养成了长时间外出散步的习惯,在散步中他不仅记录随时出现的音乐主题,也记下一些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赞美的词句,通过这些支离零散的文字,也可看出他创作的轨迹。他与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会有各种灵感产生。贝多芬在一封信里写道:“森林啊!树木啊!岩石啊!请赐给我人生所渴望的更大回声吧!在这里我可怜的耳朵一点也不使我感到痛苦。   

贝多芬亲近大自然并非是排遣个人苦闷。贝多芬虽然终生致力于音乐,但他对同时代的哲学、思想、科学的发展很关注,尤其是启蒙思想,更是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启蒙思想对大自然的探索和认识影响了贝多芬,所以置身大自然的贝多芬在这里获得的也不是表象的感受,而是具有哲学性的思考。大自然在贝多芬面前不是森严壁垒与人对立的力量,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创造生命的根基,人在大自然里可以获得对人生的顿悟,大自然的安谧寂静使他更深沉地思索激动人心的问题,集中内心力量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所以贝多芬的音乐里有一种启动人生活力的强烈感召力。    

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贝多芬的音乐精神通常被慨括为:通过黑暗走向光明;通过苦难走向幸福;通过斗争走向胜利。他的作品充满了英雄性和斗争性,充满了对人的理性和力量的炽热信念;他的作品形式宏伟壮丽、内容丰富深刻。他到达了古典主义音乐艺术的巅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先河。作为人类音乐艺术的里程碑,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在他的创作中无疑占有着首要的地位,他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表现了理想中英雄的斗争与生活;第五《命运》交响曲中英雄与人民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而走向胜利;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英雄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第九《合唱》交响曲,贝多芬向世界宣告了他的理想的目标:全人类的友爱与大同。贝多芬的交响曲乐思广阔,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内在逻辑性、发展性、戏剧性和统一性。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不能不听】钢琴: 抒情浪漫小品4首Plus
• 【不能不听】交响曲极品: 柴可夫斯基“悲怆”
• 柴科夫斯基
• 【不能不听】小提琴:流浪者之歌**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 【不能不听】交响曲: 贝多芬-英雄*命运*田园*合唱(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