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聊一聊教育孩子的界限

今晚工作很忙,我和请来的中国学生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女儿懂事地在我旁边自己玩儿,嘴里还唠唠叨叨地。

蓦地,我听到她说,下雨了!

原来是她把给她吃的大米花儿当成雨滴从高往低扬了满地。然后洋洋自得地向我汇报,看妈妈,是我弄的下雨了!

看着满地星星点点的大米花儿,内心犹豫了两秒钟要不要批评她,因为一次又一次,这个小家伙肆无忌惮地破坏家里的环境卫生。想用她爸爸看到环境污染时候严厉的表情警醒她,不过脱口而出的是:我的女儿真厉害,原来是大米花雨呀!

在犹豫的两秒中内,有两个声音在我内心争斗。究竟要用什么样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呢。换言之,要给孩子怎样的发展空间呢。

法语会说孩子“TU NE FAIS QUE LES BETISES",我不同意。这句话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说的。看着孩子细致勃勃地发明出大米花雨,她的快乐和发现怎么可以用BETISES OU NON 评论呢。

老公说我娇惯孩子。是的,我包饺子的时候会额外给她一小团面,她玩来玩去突然跟我要干面。于是我知道她在忙碌中还在观察正在擀皮儿的我。很快发展到要一根擀面杖。我用她捡来的小木棒打发她,可是几分钟后她居然擀出了像模像样的薄片儿。

我跟老公吃上一阵儿饺子后,从厨房冲出一个兴奋的小人儿,衣服裤子上都是干面,手心小心捧着一个------真正的有形状的饺子,一个三岁孩子包的饺子!

老公忙不迭的收拾战场时,我跟他争辩。你不同意她玩儿面团和干面是因为要给自己额外增加家务负担呢,还是认为确实这样玩儿对孩子没有好处。

至少,我看到她观察事物,模仿行为,更要紧的是,她小心翼翼捧着她的第一号作品的得意岂是厨房干净能够换来的呢?!

于是我常常在内心划一条界限,是孩子行为的界限。这个界限不是根据我们成年人的好恶去区分,而是尽量体会孩子彼时彼刻的心境,但是前提是不要滋生恶习。比如用哭要挟大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不接受,尽管屡战屡北,我还是每次都对她说,哭不是个好办法,我不会因为你哭就改变我的决定。相反,你跟妈妈讲道理,妈妈会接受。

最近老公频繁抱怨女儿到处留下她的绘画作品。我一边内心极度抗拒,因为我喜欢看她在墙上,在桌上,在椅子上甚至衣服上涂鸦,我知道这样的作品一生只有一次,她在她的世界里用笔发现和驰骋。可是另一边,我抱过她跟她说,宝贝喜欢画画真好,妈妈很喜欢宝贝的作品。可是在桌子上椅子上画画很快就磨没有了,等过几天圣诞节的时候,妈妈送给你个大大的画板,可以架起来高高的,宝宝只在上面画画给妈妈好不好?

答案当然是好。可是我知道,一旦她习惯了用画板,让我内心欣喜的壁画就不再推陈出新了。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连我自己都糊涂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