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加散记 (十三) 明月明年何处看

人生如舟,时而一帆风顺,时而逆水激流。智者犹勇敢的水手,披风斩浪,浪遏飞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旅加散记

吕孟申   吕涓漪

 

     (十三)   明月明年何处看                    

大半辈子的中秋节都是在国内度过的,年逾花甲之际,为了却思女之苦,,我和老伴不远万里飞越万水千山来到枫树之国―――加拿大。今年的中秋节就要在异国他乡过了,喜的是终于可以陪女儿过一个团圆的中秋之夜,对她长年飘泊海外孤寂脆弱的心些许慰藉,悲的是这里绝没有国内过中秋节那种氛围和环境,只是在当地为数不多的华文报纸上看到唐人街华人店卖月饼的广告,除此之外,在没有别的过中秋的消息了。

女儿一天下班归来,对我说:老爸,“就要过中秋节了,咱们买一盒月饼吧”?“买,一定要买,只有吃月饼,才算过中秋”。

回想国内传统的风俗节日,除春节大团圆的日子,就是五月端午吃粽子,再就是中秋赏月吃月饼,天上人间共团圆了。

中秋节,正是秋高气爽、枫叶如丹,丹桂飘香、菊艳蟹黄的季节。过了中秋,也就预示着万物进入萧疏、凋零、暮寒、秋容淡、荻花飞、孤客冷的境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向往中秋花好月圆的时刻,邀三五好友,或赏月共饮、或荡舟放歌、或作画吟诗,月还是那一轮月,但物是人非,面对一轮明月,个人境况不同,发出不同的心声。

宋代,苏轼作中秋诗: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人触景生情,以月喻人,叹时光流逝,人生多变。

 

唐代诗人,僧栖白咏中秋:

寻常三五夕,

不是不婵娟。

及到中秋半,

还胜别时圆。

清光疑有露,

皓色爽无烟。

自古人皆玩,

年来更一年。

花常好,月常圆,是人生的期盼,更是人生的追求,趁良辰美景,及时行乐尽欢,莫辜负这难得时光,才是人生的乐趣啊。

 

唐代,白居易作华阳观中八月十五夜招友玩月;

人道秋中明月好,

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观里秋坛上,

今夜清光此处多。

三五知己,登坛拜月,有月同赏,意气相投,把杯碰盏,其乐融融。

 

明代,王世贞中秋夕泛舟诗:

玉镜中天挂,

金波大地流。

河明千树色,

秋满万家楼。

迥奇鱼龙卧,

平添鸟鹊愁。

故园卢女瑟,

应复问刀头。

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洒下万点金晖,把长河大树罩上一层银色,千家万户楼台得人都在赏月,秋收在即,果熟鱼肥,一阵秋风起,惊起鸟鹊一片,可怜故土的卢家女儿,何时能与在外的心上人团聚。

 

宋代,范成大作中秋无月诗抒发无限感慨:

扑地痴云欲万重,

家家簾帓护房栊。

世间第一无情物,

谁似中秋雨与风。

人盼幸福月盼圆,千里共婵娟,这是何等美好的事啊,可恨中秋之日雨兼风,真是大煞风景,人生难料,天有阴晴,令人扼腕叹息。

 

宋代,朱昙峰客中秋日:

千里还家计又差,

长年行李寄天涯。

秋风病骨稜稜瘦,

半是吟诗半归家。

  悲秋,怨秋,嗟秋是文人的通病。生病在千里之外的诗人,面对月圆人未团圆的窘境,半是吟诗半思归,令人垂怜。

 

唐代,无名氏作吟秋诗;

   垂老何时见弟兄,
  
背灯怜影到天明。

满头白发知多少,
   
一滴秋霜白数茎。

 

唐代,吴融,秋夕栖居:

月里青山淡如画,

露中黄叶飒然秋。

危栏遍倚都无寐,

祗恐星河堕入楼。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寄语国内的亲友,一切多珍重,平平安安度过生活的每一天,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你哭泣没有鞋子穿的时候,你可曾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