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
来源:《舰船知识》 作者:金恒
图片说明:中国海军战舰双联装100毫米主舰炮特写 编者按:《舰船知识》第5期“蓝色PK台”栏目刊登了白马先生的“中国海军要走向远洋”一文,文中提出了中国海军应该确立“近海防御、远洋攻击”的战略意识。最近我们收到了长期研究军事战略的专家金恒先生的文章,提出了与白马先生截然相反的观点,希望能启发广大读者进行比对思考。 海军战略是军兵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陆军战略、空军战略等属并列关系,共同归属于其上位战略一军事战略。海军战略的基本要素包括海军的任务与目标、战略方针、战略手段和战略力量运用。而确定一个海军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则是国家面临的海洋战略安全环境和海军战略力量现状及近期可能的发展。简言之,按照描述和确定一个事物最为简便的思路,就是威胁与化解威胁的能力这二大要素所牵引出的目标与相应手段。 确定我国海军战略,与世界海军战略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国古代民族海军战略发展演进的过程没有直接关系。世界海军战略发展的趋势对我国海军战略至多有些参考作用,但决不不能人云亦云。每一个国家面临的海洋战略形势不一样,海军的任务和目标各不相同,海军力量更是千差万别,因此,除盟国外,不同国家海军战略之间参考作用不大。对于一个民族的海军战略传统对于当今的参考价值也要正确审视,不同民族在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海洋形势不可能相同,海洋对不同地缘环境的不同民族作用也有天壤之别,用今天的眼光去评论古人对海洋的态度也有失公平。即使把自己放在古人的位置上并用当时的知识进行充分武装,也未必能够有超越地理大发现后的见解,特别是对海洋。明、清时代,即使才高八斗的大学士,对于“海防”与“塞防”的争论也是左右摇摆,通常是陆界边境隐患加重时“塞防”重,就有左宗棠挥军新疆。倭寇和英夷为乱时“海防”重,就有戚继光和林则徐大战沿海。不要怪古人没有远见,早已脑满肠肥的“胡屠户”们不再向往酒美肉香。因此,与其为一个国家因错过“下海”的机会没有真正成为大国而扼腕,不如真正面对我国的海洋战略形势去思考适当的目标和适宜的对策,古人在这方面的教诲非常老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按照上述确定海军战略的基本思路,我认为,在今后20年这一个时期内,我国海军战略应当是近攻远防,即近海攻击、远洋防卫。 近海仍是我国核心利益所在 台湾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数次分离,对于民族感情构成了严重伤害,至今仍然孤悬海外、当局持分离意识的台湾,对我国家领土及主权完整构成了严重挑战,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任何问题能够与之相比,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仍是我国的核心利益之所在。而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分裂立场,经过长期经营,台湾海军已经成为“以武护独”、“以武谋独”的重要力量。从台湾海军的实力来分析,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外购与自制的“光华计划”陆续实施与完成,台湾海军基本形成了以成功级、康定级护卫舰、海龙级潜艇等二代舰和引进的二手济阳级护卫舰、基德级驱逐舰为骨干的海上作战力量,形成了舰、机、潜、弹一体的完整海上力量布局。由于台岛特殊的地理环境,台湾空军的发展成果能够全面惠及海上,成为海上作战力量的重要依托与保障,具备对海攻击能力的F一16、IDF、F一5E等机型的列装与改进,将进一步强化台湾海上作战能力。近年来,台湾海军又增强了引进装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量采购潜艇和大型固定翼反潜机,企图消除和降低我海军优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依托美国和日本,形成了较强的指挥与控制能力。这对我实现和保护我国核心战略利益构成了严重影响。 美国长期实施的战略围堵政策和日本海上力量的扩张,对我海上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幅度进行了战略调整,战略重心开始向亚太方向转移,美国海军转型之后提出的“全球作战”概念,使其更加突出进攻性、前沿性和威慑性。当前至今后一个时期内,美国将会进一步调整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完善基地布局和设施,增强军事实力,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对亚太地区军事介入行动的反应速度和综合干预能力将有质的提高。仅在关岛基地,就部署了80多枚空射巡航导弹、20余架B—1B战略轰炸机,具备了B一2隐形轰炸机的驻场条件,还部署了5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威慑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还将与友好国家合作,密切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同盟或者准同盟关系,对我国海上力量的战略围堵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早已经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侏儒地位,正在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同步迈进。目前,日本海自的作战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反潜作战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反潜兵力仅次于美国居次位,水面舰艇吨位居世界第4,总吨位居世界第6位。从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上看,也居世界前列,其金刚级是亚洲地区装备的首型“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常规潜艇的技术水平也位列亚洲之首。日本海自已经放弃了专守防卫战略,开始向远洋进攻方向转变。近来,日本将防卫厅升“厅”为“省”,并实施了强化日美安保协议,签署了日澳安保宣言等一系列动作。在日美两国针对台湾海峡争端以及朝鲜半岛“有事”的“共同作战计划”等军事计划中,首次将台湾海峡问题列为两国共同的战略目标之一,企图联合插手台湾事务,为动荡不安的台海局势注入了新的危险因素。而此前,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纽约发表演讲时,就日美将台湾问题纳入所谓共同战略目标一事时声称:不能因此认为日本的防卫线扩大到了台湾,因为台湾本来就是日美安保条约的对象,足见日美咄咄逼人之势。日澳安保联合宣言的签署,意图在于通过加强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强化两国军事关系,打造美日澳三角军事同盟,为今后日本自卫队更多地走向海外铺路。明眼人都能觉察到:一个应对中国的亚洲版“北约”已经显现。 可见,台湾作为美国围堵中国第一岛链的关键环节,在自身强化海上军事力量的同时,正在借美、日力量加剧离心趋势,美国出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加强了前沿部署力量。亦步亦趋的日本紧跟其后实施海上防卫范围的扩张,“小北约”雏形的显现,形成了四方二强的干预态势:使我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维护我核心利益的难度陡然加大。 |
图片说明:中国海军驱护舰海上编队协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沿海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经济的重心开始由内陆向沿海转移和倾斜。沿海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已经上升到70%,对于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维系这一繁荣的是近海区域的安全。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感到祖国不再地大物博,资源也并非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近年来,巨大的资源和能源需求所造成的缺口与日俱增,陆地资源的开采量与开采规模已经接近可承受的极限,而资源丰富的海洋已经成为陆地资源的主要接替区域,东海、南海的勘探已经取得成果,前景十分看好。但在看好的同时,围绕重要岛礁和海域的归属问题也十分敏感而复杂。我与相关国争议海域达150多平方千米,与相关国家争议岛礁50多个。在这些岛礁所在的相关海域,油气资源蕴藏十分丰富,一些国家已经引进西方公司在争议海域进行开采,仅在南海就有油井500多口。
可见,近海区域对国民经济稳定与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爆发以台湾海峡为中心的军事冲突,多方干预,战事持续,将对沿海经济区构成致命打击。即使没有形成实际交战,多方军事对峙所造成的不和不战态势也将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
维护远洋利益必须确定有限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我国经济对外的依存度在逐年上升,位于国际航线上主要水道、海峡的畅通将对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旦能源通道、对外进出口通道受阻,将对我国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构成较大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必须拥有对诸多海上通道的绝对控制权。由于这些通道往往一国或者数国管辖,国际共用,战时只要能够拥有“参与型”的控制能力,并通过外交协调,依托友好国家、与共同利益国家联合采取一致态度和行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封闭通道的状态,这些工作在平时就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战略部署。目前,对这些水道的绝对控制能力只有超级海上军事大国具备,一旦在解决我国核心问题时与其它国家发生冲突,也应当早有准备或者足够的战略储备,否则,在不具备足够的抗打击能力时就战端轻启,只能是战略时机选择的失当,聪明的战略决策者不会落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陷阱。因此,对于远海国际水道控制的战略目标应当是有限的,而不是绝对控制。目前,绝对控制一无可能,二无必要。
符合我国海军力量现状与发展
化解海上威胁的程度决定于淘上力量的规模与质量,从上述威肋情况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海洋环境近忧大于远患,因此,解决之道也需要远近兼顾,以近为主,即确定近攻远防的海军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与我国海上力量的现状与可能的发展相符合。
中华民族的海上力量长期积弱,自甲午海战后就一蹶不振,加之建国后西方的长期封锁和经费投入不足,海军力量发展十分缓慢。近些年来,出于应对现实军事斗争需要,虽然外购和建造了一些新型主战装备,但存在着数量少、新装备比例低等不足,与发达国家海军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与一支远洋型海军相比较还有较大距离,主要是:
一是海军占全军比例偏低。据统计,美国海军占美军比例为40%,俄罗斯、日本接近20%,法国约17%,我国台湾地区为12%,世界平均范围在15-40%之间,而我国海军规模占全军比例尚低于这一水平。海军力量在全军范围而言算不上强大。
二是主战舰艇平均吨位偏小。目前,美国主战舰艇平均吨位为14000吨,英国为6700吨,俄罗斯为6500吨,法国为6300吨,日本为3700吨、印度为3300吨,我国海军的平均吨位尚低于上述国家,在远洋能力这一核心指标上与发达国家海军存在明显差距。
三是主战舰艇的比例尚不合理。我国海军战斗序列中,大中型作战舰艇数量、比例均过低,有的重要装备仍是空白,还处于概念或者预研论证阶段,形成战斗力尚需时日。在现役装备中,小型作战舰艇占绝大部分,中型舰艇只占较小比例,与世界公认的中型舰艇0540%以上才能视为远洋型海军有较大的差距,也造成了我海上力量中、远海区的巡视任务极为繁重这一现实。
四是作战舰艇与保障舰艇的比例失调。目前,美国作战与保障舰艇比例约为3:2,日本为3:1,印度为5:4,而我国海军这一比例严重偏低,保障舰艇比例偏低将严重制约海上作战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在未来的作战中极可能出现打得到但保障不到的尴尬局面。这与国际公认的比例有较大差距。
上述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海军目前还只是近海型,由于海军装备建造周期长,形成战斗力速度相对较慢,因此,不可能在近期就有明显的提升,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轮回才能生长,这就决定了我国当前的海军战略不可能把重点放在远洋,也不可能把进攻这一强势作战样式作为主要样式在远洋付诸实施。而着眼现实,沿以小步快跑的思路,把战略重点放在基础相对雄厚的近海,较符合我国海上力量的现状与近期发展。通过集中建造几型基础较好的关键装备,尽快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近海攻击能力和远洋防卫能力是可以达到的目标。
从我国海洋战略利益出发,根据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需要,实现近攻远防这一战略的主要措施是:
大力提升以海制陆能力,实现装备结构转型。目前,我国海军向岸攻击能力还十分薄弱,至今还没有一型能够对陆上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弹药,惟一对岸攻击武器仍是古老的舰炮,虽然在增强火力密度方面也尝试移植陆军多管火箭发射装置等办法,但均没有突破制约这一能力真正提高的三大瓶颈:一是射程、二是精度、三是威力。这种二战后期及朝鲜战争中美国海军和二战中苏联海军曾经使用的方法,在当时与岸炮为主的海防武器的对抗中可能会有一定作用,但在以岸舰导弹为主要海防武器的现代陆海对抗中,以舰炮为主要支援武器的舰艇,在进入有效射程前恐怕已经遭到敌方岸舰导弹的多轮攻击而多次沉没了。在发达国家海军,采取了新舰、新弹、新炮的办法来增强对岸攻击能力,即建造濒海战斗舰,发展海基巡航导弹(“战斧”、“布拉莫斯”陆攻型以及通用反舰导弹的陆攻型等),研制远程攻击炮弹,如美国为DDX一21研制的127毫米舰炮,配备了GPS和毫米波雷达末制导的新型炮弹,能够攻击180千米外陆上目标,既提高了精度,又不使本舰进入敌方岸上火力杀伤区域。我国海军可以采取以新弹为主的方法,利用我反舰导弹可选择型号多,改进余地大,和对近海大型岛屿作战对射程要求不高等有利因素,走捷径路线,尽快提高对陆攻击能力,使我海上力量在近海区域形成以海制陆能力的棕色区域。
发展大型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保持敏感地区战略存在。大型攻击型核潜艇,远洋近海作战能力兼有,既是弹道导弹潜艇的清道夫,也能够为水面舰艇编队提供有效的水下安全屏护,也能够在特定的区域单独部署,形成对这一区域的控制。由于其航程远,隐蔽性强,具备攻潜、反舰、对陆攻击等综合作战能力,威慑能力无出其右。在远洋敏感通道和关键水域,形成和保持大型攻击型核潜艇的前沿存在,对于提高我国在特殊时期的经济与能源安全系数十分有效。特别是其具有单独部署、批量建造的优势,能够省去了建造复杂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巨额费用,缩短了远洋作战能力的生成周期,作为权宜之计,也不失为上策。剑指远洋,必须选择最能够一剑封喉的兵器。
适当发展航空母舰,提高对远洋战略目标的扼控能力。航空母舰,是一方移动的海洋国土,也是每支心系远洋海军的终极向往。我国经济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奠定了雄厚基础,船舶工业技术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加之国际军事技术交流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具备了独立建造航空母舰的基本条件。我国的近邻泰国、印度均已装备航空母舰,有的国家还不止一艘。我国拥有航空母舰这一远洋作战平台才能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符合。从提高远洋防卫作战需要来看,航空母舰是一项迫切选择。建造2~3艘航空母舰,形成2~3个航母战斗群,对于同步提高近海攻击能力和远洋防卫能力都是关键装备。
剑不够长,向前一步!手持短剑的勇士在完成一次致命的劈剌后,最佳的选择是退回原点,紧守法门,寻机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