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09年03月01日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09年03月01日

新星”号事件在俄启动司法程序

【综合消息】 2月25日,“新星”号货轮沉没至今已有10天时间,然而围绕“新星”号事件,在俄罗斯各方争论仍然没有停止。俄专门成立了专案调查组,检察机关也介入了调查。而连日来,俄罗斯的媒体,包括莫斯科一些地方电台都开始讨论:俄罗斯边防炮艇击沉“新星”号,是不是也该负法律责任。
俄海事运输检察长高级助理斯威特兰娜·奥古涅维奇表示,货船船长应对“新星”号货船惨剧负责。她指出,“据有关检查条例,在救援行动中新星号货船船长违反安全守则,未能安全撤离货船上的人员。据此事实,国际海岸线海事侦查科正在对事件展开调查。”
舆论讨论“该不该负责”媒体报道推动事件进展
然而,俄罗斯的舆论和媒体对于官方的这些解释却似乎并不认同。
“我们对新星号的沉没应不应该负法律责任。”23日,俄罗斯一家媒体以这样的标题对“新星”号沉没事件进行了详细报道。而人数更多的网民也对这起沉船事件予以了高度关注。
“俄边防军人用打击索马里海盗的方式去拦截一艘普通违法货船,力度是否有点过了?”
“边防局为什么要隐瞒事实的真相?开火就开火了,欲盖弥彰的结果就是,被别人揭发披露后,俄罗斯的颜面荡然无存。”
“在和平的年代、和平的时期,应该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一艘普通的违法货船,非得用武力把它击沉才算维护自己国家的法律吗?这不是战争吗?”
“商船并没有对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仅仅是违反了行政管理的规章,我们应不应该开炮。”
“应该彻底查清这起事故的真相,如果真的是俄罗斯边防军的错,那就应该惩罚,不要给俄罗斯抹黑”。
近日,俄《共青团真理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俄边防军击沉货船后,救起数名船员》的文章,而在其发表后不久,便引来了众多俄罗斯网民的上述评论。
经过10天的紧张调查,俄罗斯官方针对“新星”号货船沉没事件的司法调查已基本结束,并预计将于27日对外公布调查结果。


【时事点评】至今天(2月26日)止,“新星”号货轮沉没至今已有11天时间。


●就俄罗斯方面而言,值得关注的动向有这样几个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围绕“新星”号事件,已经在俄罗斯内部引起了“各方争论”,且在中国外交部的一再交涉下,“事件处理”也在向“还原真相、依法处理”的方向“有所进展”。

就俄罗斯方面而言,值得关注的动向有这样几个:

第一,俄罗斯专门成立了专案调查组,检察机关也介入了调查;

第二,俄检察机关称,据初步调查表明,检方认定,船长印度尼西亚公民纳兹维拉·阿迪则应在此次事件中负有主要责任,不日将以组织非法越境罪对其提出起诉。而包括3名获救中国船员在内的“新星”号货船成员并没有触犯俄罗斯海上运输法律。目前,3名中国船员已离开俄罗斯远东港口纳霍德卡回国。

第三,近日,俄罗斯媒体(包括莫斯科一些地方电台)已开始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击沉“新星”号的俄罗斯边防炮艇及相关人员,是否过度使用武力?是不是也该负法律责任?


●在“真相彻底还原”之前,我们想再次强调几点


针对“新星号事件的后续发展”我们将继续跟踪,但在“真相彻底还原”之前,我们想再次强调几点:

首先,我们认为,不论“事件真相”是什么样的,在国际局势、特别是中亚、南亚、东亚、东欧“风云突变”的复杂背景下,作为俄罗斯这样一个“核心国家利益(在世界产业链条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复兴)”极其明确的大国,在其核心战略必须依托于“上合”、必须依托于一个“正常的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情况下,在处理事关中国海外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懂得“不得鲁莽、否则就必将付出沉重代价”的准则。


●在全球局势有可能突变的背景下,能否维持中俄战略有效合作、能否维持上合的稳定,并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

必须承认,中俄进行有效的战略合作、共同维护“上合”这个平台有稳定,对中俄双方都至关重要。但是,其重要性对俄罗斯更是无以复加;因此,中国外交部的态度在于让俄罗斯明白“在全球局势有可能突变的背景下,能否维持中俄战略有效合作、能否维持上合的稳定,并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在出现“新星号事件”之后,在处理过程中透露出“别有用心”、从而对中国、对欧盟公开摆出“中、俄、欧、美核心战略利益”另一种“排列与组合”的俄罗斯(相关讨论、详见09年02月20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焦点评论部分),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与诚意。

●在某种意义上讲,将成为“中俄”之间、“中俄欧美“之间,甚至南方与北方之间战略互动的“重要风向标”!

也是基于这个观点,在这个问题的“后续发展”中,东方评论员认为:俄罗斯人必须从维护“上合”稳定的角度着眼,与中国一道、从两个方向着手(中国香港、俄罗斯当地机构),全面还原“事件真相”,为“依法处理”、并给“中俄”双方的社会一个“客观交待”提供必要条件。

我们也再次强调:在“真相”还原的基础上,由于相关法律都是“白纸黑字”的,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政府及社会、都应该有这个勇气,那就是: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在“中俄核心利益面前”,“该”怎样发展那“就”怎样发展!因为上合的稳定与有效运转,必须由中俄双方共同努力才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且只能是四个字,那就是“依法处理”!对俄罗斯相关人员与当地机构如此,对中国相关人员与中国相关公司也是如此!

其次,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中俄”两国中央政府之间能否合作一致,能否还原真相、特别是能否在真相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在某种意义上讲,将成为“中俄”之间、“中俄欧美“之间,甚至南方与北方之间战略互动的“重要风向标”!

再次,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国际局势、特别是中亚、南亚、东亚、东欧“风云突变”的复杂背景下,如果“中俄”彼此之间在中亚、南亚、东亚方向“不尽快”明确“合作内容”,即便“中俄”之间今天没有发生“新星号”事件、明天也会发生!

最后,如果我们再扩展一下,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国际局势、特别是中亚、南亚、东亚、东欧“风云突变”的复杂背景下,如果“中俄欧美”彼此之间在全球重要层面不尽快明确“合作内容”,那么,类似“美俄”卫星对撞,法英战略核潜艇对撞、以及中俄“新星号”的事件这类的、或“人为”、或者“偶发”的重大事件,还会频繁出现:即便今天没有“中俄”之间的“新星号”事件、明天也会有“中欧”之间的“新新星号”;即便明天没有“欧俄”之间的“新新新星号”事件、后天就一定会出现“美俄”之间的“新新新新星号”事件;


●在目前这个局势“高度敏感”的阶段,对“伊核六方”的每一个成员而言必须遵循的一个准则

也就是说,在目前这个局势“高度敏感”的阶段,对“伊核六方”的每一个成员而言,或者对“中欧俄美”之间每一方而言,在处理事关“其它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遵循“可以彼此战略测试,但行为方式不得鲁莽,否则,一旦局面脱离测试范围、被它方所利用,继而造成失控,相关方就必然付出沉重的战略代价”之准则。

值得强调的是,这一准则对在“伊核六方会谈”中,以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英国为“单位”进行角力的每一方都适用;或在巴以和平问题、科索沃问题、格鲁吉亚问题中、以“中、欧、俄、美”为单位进行角力的每一方都适用;在阿富汗问题、巴基斯坦问题中,以中国、俄罗斯、欧盟、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为单位进行角力的每一方也都适用;至于在东亚方向,在以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为单位进行角力的过程中,它对每一方更加适用。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再来阅读一段新闻片段,以“补充说明”!



美国媒体:俄罗斯向哈萨克出售S300防范中国空袭

【综合消息】据美国环球战略网报2月24日载文称,俄罗斯正在向哈萨克斯坦出售40套翻新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文章称,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接壤,那么该国的空中威胁来自何方?实际上,哈萨克斯坦没有空中威胁。俄罗斯向哈萨克斯坦销售S-300是防范中国途经该国空域对俄发动空袭的好办法。

文章还提到,S-300与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同一个级别,北约称S-300为SA-10,这种防空导弹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出现。此次售予哈萨克斯坦S-300的具体价格尚不得而知,但俄罗斯正试图将哈萨克斯坦纳入一个比较紧密的军事组织,这个组织类似北约,但由俄罗斯领导,因此,哈萨克购进这批S-300很可能不必花费多少资金。

据该文报道,俄罗斯提供的系统每套系统配备4枚防空导弹,发射系统配置在半牵引式的卡车上,导弹弹体长7米,外罩封闭式发射箱。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接壤,那么该国的空中威胁来自何方?实际上,哈萨克斯坦没有空中威胁。俄罗斯向哈萨克斯坦销售S-300是防范中国途经该国空域对俄发动空袭的好办法。

第二:此次售予哈萨克斯坦S-300的具体价格尚不得而知,但俄罗斯正试图将哈萨克斯坦纳入一个比较紧密的军事组织,这个组织类似北约,但由俄罗斯领导,因此,哈萨克购进这批S-300很可能不必花费多少资金。



●该文作者似乎忘记了、或是“不好意思”提到一点


显然,仅从“文章内容”的层面去看,该文作者之所以可以得出“俄罗斯向哈萨克斯坦销售S-300是防范中国途经该国空域对俄发动空袭的好办法”之结论,显然是根据“......俄罗斯正试图将哈萨克斯坦纳入一个比较紧密的军事组织,这个组织类似北约,但由俄罗斯领导......”的“事实”。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环球战略网报这篇文章的作者似乎忘记了、或是“不好意思”提到一点,那就是:在经济上困难重重的俄罗斯、是何以做成“上述事实”的?(相关问题,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详细的讨论纪要。可参阅)



●之前相关讨论的“两个背景”与“四个结论”

在这里,我们想重复之前相关讨论的“两个背景”与“四个结论”:

相关讨论的背景是:伊朗首次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了自己的卫星,从而充分展示“它绝对有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并威胁美国中东、中亚军事目标的实力”;而伊朗的邻国-巴基斯坦突然将软禁了五年之久的“巴基斯坦核武器之父”释放了。

四个结论分别是:

第一结论是:“让北约的巴基斯坦通道紧张起来”的方法,绝不仅有“印度911”这一类“小动作”,还有打火箭、发卫星这一类的、“标志伊朗核武器计划(洲际导弹)又有了大跨越”的“大动作”;

第二结论:在吉尔吉斯的美军基地被俄罗斯(上合)拔掉之后,在俄罗斯成功地组建、并领导了一只由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乌兹别克、塔吉克、哈萨克、吉尔吉斯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之后,俄罗斯总算是“初步实现了”以军事集团模式对抗北约进一步扩张的目的。

东方评论员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此前,俄罗斯一直想将上合组织军事集团化,只是中国不愿意让“上合”成为一个“正式对抗”北约的军事集团,从而将欧盟重新推到美国的怀中,彻底失去在政治、特别是经济上“联欧制美”的基础。

第三个结论:从俄罗斯顺利拔掉吉尔吉斯的美军基地、又顺利组建上述快速反应部队的情况来看,起码在表面上,俄罗斯是前一段(孟买恐怖袭击)“中欧美”南亚战略博弈的最大获利者。

显然,失去在吉尔吉斯的军事基地对美国而言是一大打击。此外,俄罗斯沿中亚、中欧一线,借组建快速反应部队为“名”、行恢复前苏联版图之“实”、并排挤其它势力的战略意图也不为中国、欧盟、美国所乐见,也就是说,这些并不符合“中欧美”共同利益的事情,俄罗斯竟然做成了。

我们认为:这个“竟然”足以说明“中欧美”在战略需要之余、都向俄罗斯做出了某种让步,尤其以美国让步最多。


●欧盟立刻就面临着“新的欧安框架”极可能向有利用于“俄罗斯主导”方向发展的危险


事实上,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身为北约总司令,非常依靠、也必须依靠北约的美国人,这次是在拿“欧美”之间最主要的战略合作平台--北约作代价、拿“北约的运行空间”作筹码、去向俄罗斯让步的。

非常清楚,在俄罗斯终于组成那支快速反应部队、从而总算是“初步实现了”以“某种军事集团形式”对抗北约进一步扩张的目的之后,准备拿“俄欧新关系”这份新材料,与欧盟组织、北约组织一道作为三大支柱,重构“欧洲安全框架”的欧盟,立刻就面临着“新的欧安框架”极可能向有利用于“俄罗斯主导”、而不是向有利于“欧盟主导”方向发展的危险。


●按欧盟的如意算盘,“新的欧安框架”形成过程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按欧盟的如意算盘,“新的欧安框架”形成过程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既:

首先,在美国占支配地位的格鲁吉亚已经被俄罗斯用武力瓦解之后,充分利用“科索沃承认问题”与“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承认问题”,借助“北流(向西欧方向)”、特别是“南流(向南欧方向)”这两个能源项目,将南部欧洲安全局势导入以“俄欧新关系”取代“北约之科索沃维稳功能”的局面,从而在南欧方向、一步步实现将“美国影响”挤出南欧(巴尔干半岛)的战略目的;

其次,在“首先”战略构想的基础下,充分利用“北流”与“南流”的实质、就是欧盟核心国家与俄罗斯都想绕开“受美国影响很大的”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将俄罗斯、里海地区(中亚)能源输往欧洲的特点,充分利用“俄罗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乌克兰以和平方式加入北约”这根“战略红线”,将“美国影响”从乌克兰、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挤出去。

与此同时,再将东部欧洲安全局势导入以“欧盟组织的东欧扩张(主要是将乌克兰的经济彻底整合进欧盟)”取代“北约之东欧扩张(主要是乌克兰在政治、军事上加入北约)”的局面,从而一边“借用”北约(美国)对俄罗斯的安全压力,一边利用俄罗斯对北约(美国)的高度警惕,在不触及俄罗斯“战略红线(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前提下(这是俄罗斯与欧盟建立新关系的基础),双向利用“俄美”,慢慢实现“既借俄罗斯之力将美国挤出东欧、又借美国的力量防止俄罗斯重返东欧”的战略目的。




●欧元与美元争霸的路线图之一


最后,在努力推进“首先”与“其次”的同时,分别借重“上合组织”与“北约组织”之间的牵制作用,站在“俄欧新关系框架”之内,在两个方向、分别对“俄欧新关系框架”之外的中国与美国施加压力:

其一,在地中海方向,就是以“北流”与“南流”为经络的“俄欧新关系”作为“欧安框架”主体之“倾向”为工具,对“欧安框架三大支柱之一”的北约组织(美国)施加压力,迫使综合实力已经“实质性下降”的美国兑现中东和平,从而拔掉以色列这颗美国中东钢钉、清除其“钢钉效应”,最后“牵引”地中海国家(包括以色列)向地中海计划靠近,与美元分享国际金融主导权,直到彻底挤掉“大中东计划”、由欧元对美元取而代之。显然,这是欧元与美元争霸的路线图之一;

其二,在南亚方向,就是拿“以政治与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北约组织”、作为“欧安框架”的“亚洲功能”来使用,对“北约组织”与“俄欧新关系框架”之外、但却是“上合组织之内”的中国施加压力。



●欧元与美元争霸的路线图之二


如果站在欧盟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如果能精心运作“北约组织”及“俄欧新关系框架”,利用巴基斯坦通道“稳定与否”、特别是“走向如何”,对中国及美国的全球战略都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一战略特点,利用自己既是“北约组织”的主要成员,又是“俄欧新关系框架”主要成员、还是“伊核六方会谈”协调人的三重身份,积极插手南亚,在南亚局势陷入“僵局”之时,再找机会,或迫使中国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上“全面支持”欧盟,或迫使美国兑现中东和平,就有可能提前实现欧元取代美元,完成国际金融体制变更、并主导国际金融体制的战略目的。显然,这是欧元与美元争霸的路线图之二;



●将中国的南亚战略置于危险境地的关键一步


显然,在这一可能性中,能否用“俄欧新关系框架”取代“北约的科索沃维稳功能”、从而弱化“北约(美国)在欧洲安全框架中的主导地位”,能否用“俄欧新关系框架”将“中俄战略合作”撬开一条缝,从而强化欧盟在“俄欧新关系框架”的主导作用,是欧盟能否在弱化美国在欧洲安全框架中主导地位的同时,又做到强化欧盟在“俄欧新关系框架”中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

值得强调的是,上述结果还是弱化“上合”、分解“中俄”中亚合作、并将中国的南亚战略置于危险境地的关键一步,这样,一旦南亚局势因“中美的巴基斯坦恶斗”而陷入“僵局”时,欧盟就有机会或迫使中国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上“全面支持”欧盟(实质是全面支持欧元),或迫使美国兑现中东和平(实质是美国与欧盟分享中东主导权,大中东计划向地中海计划让步,石油美元开始向石油欧元让渡空间)。


●在欧盟的如意算盘中,在南亚形成“中美恶斗后的僵局”是关键


可以肯定的是,在“问题银行国有化”方面已较美国先走一步的欧洲,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很有可能“较美国先行实现”金融体系国有化,而欧盟一旦在“上合”对“北约”的牵制中、在“俄欧新关系”对中国与美国的牵制中、如愿拿到了国际金融主导权,欧盟就必然充分发挥“国有金融”的优势,外加地理与科技上的优势,吸收全世界(特别是美国)的人才、迅速完成欧盟的政治整合进程(包括对俄罗斯的分化与整合),并实现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从而正式取代美国的地位。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欧盟的如意算盘中,在南亚形成“中美恶斗后的僵局”是关键,就象在东欧的格鲁吉亚形成了“俄美恶斗后的僵局”、欧盟及时介入、并大获其利那样。



●美国翻盘的希望


我们认为,站在欧盟的角度看问题,南亚在“中美恶斗”后形成僵局的前提,也是将中国与美国同时引入一场“面对面”的对抗。当然,所谓“面对面”的对抗,并不一定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对抗,最大可能是“越战”中的中美对抗、或者阿富汗战争中的“美苏”对抗、更或者是格鲁吉亚战争中的“俄美”对抗。

显然,这与美国的算盘不同,在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都是“胜而不利”的情况下,在金融危机已经在美国掌控中东、中亚之前“提前暴发”的无奈下,在“巴印矛盾”、“中印矛盾”、甚至“中俄矛盾”都可资利用的情况下,对美国而言,骗得欧盟一起,以“北约”的“组织名义”、让印度确信它可以相信北约(相信欧美必须依靠印度才能遏制北京)、并依靠“北约”最终赢得克什米尔战争,从而将中国与印度引入一场“面对面”的克什米尔军事冲突,才算有了一线翻盘的希望。


之后,美国再以“第三者”、或者调停人的身份,在实现南亚和平的过程中牟取战略私利、并攫取战略主导权。显然,调停成功的条件将是“本想成为中国能源走廊”、并顺势发展经济的巴基斯坦、必须转变方向、成为美国从印度洋至中亚的战略通道,并同时承担遮断中国与伊朗(中东)、印度与伊朗(中东)、阿富汗(中亚)之间陆地联系的角色。


●在布热津斯基为美国提供的《大棋局》中,其核心要义在于“离间”二字


在此基础上,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将全面实现,布热津斯基为美国划策的、占据中亚制高点、分割欧亚大陆、将“中欧俄”圈在各自境内、美国完全主宰世界的《大棋局》将彻底实现。


值得强调的是,在布热津斯基为美国提供的《大棋局》中,其核心要义在于“离间”二字,既要离间“中俄”之间合作,也要离间“欧俄”之间的战略合作,同时,还要想办法让“中欧”之间走不到一起,一句话,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也得让占据欧亚大陆三个方向的“中欧俄”各自为阵、且互相猜忌、最好是互挖墙脚。



●奥巴马政府决策层有着鲜明的“布热津斯基色彩”


通过上面对欧盟“如意算盘”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通过放风“重新考虑东欧反导系统”,并默认“俄罗斯组建一支针对北约(实际上是东欧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与中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快速反应部队”,接连向俄罗斯示好,包括所谓的“G2模式”,都有着鲜明的“布热津斯基色彩”。


讨论进行到这里,刚刚收到的一则消息,证实了我们之前的相关判断。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美国的手法而言,这显然也是来自于“布热津斯基理论”。下面,我们先阅读新闻,之后再继续这个讨论。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日美官员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言论答记者问


【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 问: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27日称,美方也认为钓鱼岛在日施政权下,因此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据报道,美国国务院官员27日表示,钓鱼岛一直在日本行政管辖之下,因此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美安保条约作为双边安排,不应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第三方的利益。任何把钓鱼岛纳入该条约适用范围的言行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我们已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并要求美方就相关报道作出澄清。希望日美双方认清这一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谨言慎行,不做有损地区稳定和中日、中美关系大局的事。



【时事点评】针对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将同美国协商,将钓鱼岛问题纳入日美安保条约框架内,若钓鱼岛受到第三国“侵犯”,日本将启动日美安保条约等一系列言论,东方评论员想强调这么几点:


●希拉里的首次访华,在金融问题上,是“什么承诺”都没有得到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日”在钓鱼岛问题“共同生事”,只能证明一个问题:尽管在人权问题上尽可能地保持低调,尽管在推销美国国债问题上不顾脸面“保持高调”,尽管在北京大声背诵着中国成语、口口声声地倡议中美要“同舟共济”,但美国国务聊希拉里的首次访华,在金融问题上,是“什么承诺”都没有得到。


●处理东亚局势不是北京“近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我们认为,美国方面主动暴出“白宫以‘听不懂’掩盖奥巴马与麻生会谈纪要有关钓鱼岛问题的‘敏感内容’”的具体细节,这说明华盛顿的目的在于“测试”;

第三,我们认为,由于中美军事对话将在27日至28日进行,显然,“充许”麻生太郎抢在26日抛出这一“早就从美国带回”、但却“刚刚被美国确认”的“存货”,是“恼羞成怒”的华盛顿、旨在“全面测试”、并“最后确认”北京“近段工作重点”的一种手段。

第四,我们认为,从华盛顿直到26日“终于充许”麻生太郎抛出那一“存货”,但北京方面并没有因此立刻取消中美军事对话,华盛顿于27日又突然“听得懂”那一段“敏感内容”、并正式摆出“钓鱼岛一直在日本行政管辖之下,因此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的态度,这一过程,足以证明北京针对华盛顿的“关切”已经给出了“明确态度”,那就是:北京“近段工作重点”根本就不在东亚,换句话说,在4月G20伦敦金融峰会之前,甚至在4月初、最迟至6月底的,第二波金融危机可能爆发的高危期间,处理东亚局势都不是北京的重中之重。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自小泉时代开始、在陈水扁第二次竞选连任前后,日本政府就一直在乞求美国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而美国的态度一直都是“美国的态度就是没有态度”。


●即便美国果真想改变其态度,恐怕也已经晚了

时至今天,五个年头过去了,在中国已经成功演示反卫星武器之后,在中国已经大量列装一大批先进的战略、战术武器之后,特别是,在中国经历一场巨大的地震灾难、而中国政府却展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中国军队依然展现出“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斗志,中国人民也依然展现出强烈的民族向心力之后,在格鲁吉亚战争中“无所事事”、且倍受金融危机煎熬的美国,即便果真想改变其态度,恐怕也已经晚了。

显然,在台湾问题已经被北京逼到了“两岸全面三通”的“初级阶段”后,在金融危机重压之下,乞求北京承诺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未果,这才想到“将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除了那个想借此延续自己政治生命的麻生团队,其它的日本人敢相信吗?

当然了,如果这段时间里,日本敢在钓鱼岛方向以实际行动测试中国外交部前不久发出的警告,中国一定会“就地”、或者干脆在硫球群岛一线“直接测试”一下日美安保条约、让国际社会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欧盟在以实际行动参与中国“北上战略”的问题、的确拿出了一份诚意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就在“美日”在钓鱼岛问题兴风作浪之时,中国采购团却与欧盟核心国家之一的德国签定了100多亿美元的合同,且主要内容都是高技术,或高技术设备。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这些协议、合同还有待落实,有待补充,但这些技术合同起码意味着“中欧”往构建“以人民币、欧元、美元为主线的中欧美制衡框架”的方向上、又走近了一步;意味着欧盟在以实际行动参与中国“北上战略”的问题、的确拿出了一份诚意。

到此为止,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在4月G20伦敦金融峰会之前,欧盟不在中亚(阿富汗问题)、南亚(巴基斯坦问题)、三独问题上搞什么小动作的话,可以肯定的是,在伦敦金融峰会上,欧盟获得的来自在北京方面的支持,将比去年11月份华盛顿金融峰会上的获得的支持要“实在得多”。在华盛顿金融峰会上,北京的支持基本上就是一句口号:支持改革国际金融体制!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内容。


●欧盟希望北京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至于欧盟希望北京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恐怕我们还是得从奥巴马的“煽情演讲”说起。

我们知道,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用他那张大嘴、通过一席赢得美国国会议员频频起立的演讲、在世人面前画了一个“大馅饼”。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份“大馅饼”有两面组成,一面是画给“美国人民”看的,什么“计划在未来2年内将保护或创造350万个就业岗位,且其中超过90%的就业岗位将是在私营部门”,什么“计划为95%的工作家庭提供减税,为支付不起高等教育费用的家庭提供2500美元减税,并为失业者延长救济时间和卫生保健保障”、等等,

打眼一看,上述一连串“计划”都是在“全心全意地为美国人民服务”,其宗旨就如英国《卫报》所指出的那样,是再造一个“伟大社会”。

我们认为,如果奥巴马“果真”是这样想的,且也“果真”准备这样去做,最为关键的是,如果奥巴马“果真”有能力去这样做的话,那么,奥巴马真可谓是“美国人民的好总统”。

●“常识”告诉我们:事情哪有这样简单!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事情哪有这样简单!要实现这些计划、那可是要花大把的“真金白银”的。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是“真金白银”,而不是“美元”、更不是什么日元、欧元等“货币单位”,也说是说,这个所谓的“真金白银”,不是指狭义上的货币、甚至包括曾经是货币的黄金与白银。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做展开。现在,为了更好地进行下面的讨论,请大家继续听奥巴马的“煽情演讲”。


●那张大嘴“最想推销的几个字”


我们仍然记得,就在用抑扬顿挫的神情、抖露完那一大串宏伟计划之后,那张大嘴立刻话峰一转,并强调“这只是第一步”。东方评论员们普遍注意到,奥巴马还补充了一句,说“让经济重回增长轨道,消除信贷危机是必要的前提”,时事评论员们也普遍认为,这才是那张大嘴“最想推销的几个字”。

如果顺着那张大嘴的“演讲逻辑”,对任何一个识字的人而言,“这几个字”无外乎是对美国人民提了个“小要求”,意思就是“请给我一点儿时间.....”!这似乎非常合理!

而对任何一个稍具经济头脑的人来说,对“这几个字”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国人民”要将“那一大串计划”吃到肚子里,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首先要“消除信贷危机”。这似乎也合情合理!

然而,前面说了,“常识”提醒我们:奥巴马要实现这些计划、那可是要花大把的“真金白银”的。因此,如果我们在这一层面上去观察问题,那么,对“这几个字”的第一反应就会是这样几个问题:“钱”从哪来?这些“钱”是“美元”、还是“X元”?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再往下“听”。


●“一连串的计划”的本质就是美联储准备“开动印钞机”


那张大嘴继续说到:...在金融领域.....政府旨在恢复市场信心、促使信贷重新流动的几项措施:一、设立新的放贷基金,为消费者和企业主提供贷款;二、推出住房救援计划,帮助面临失去住房危险的“负责任的”家庭降低月付款和进行抵押贷款再融资;三、确保大银行拥有足够的信心和资金发放信贷。

显然,既然上面的这几项措施露了面,我们也就可以为奥巴马的演讲、以及他那“一连串的计划”正式“定性”了:在“资金来源”这个主要问题没有交待清楚之前,所谓“设立新的放贷基金,为消费者和企业主提供贷款”、以及“推出住房救援计划,帮助面临失去住房危险的‘负责任的’家庭降低月付款和进行抵押贷款再融资”,本质就是美联储准备“开动印钞机”、准备用“无成本的美元”、以所谓“新的放贷基金”形式,为“(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主提供‘贷款’”。请大家注意,奥巴马说的是“贷款”,但是,美国基准利率已经接近于零,也就是说,“新的放贷基金”完全可能以“零利率”的形式,向“(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主提供‘贷款’”。


●再谈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兼具了“两房特点”的“庞式骗局”

显然,如果有一笔资金根本就不用支付利息、严格意义上讲,它还能称之为“贷款”吗?充其量是一笔“借款”!

说起“借款”,我们很容易想到去年曾经以大量失业为威胁,从美国财政部借了一大笔资金(180亿美元)暂渡危机、但今天又开始嚷着“准备破产”、事实上正“逼”着美国政府“继续借钱”的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将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的行为“定性”为兼具了“两房特点”的“庞式骗局”。从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花完了180亿、其生产经营情况不仅丝毫没有改观,反又厚着脸皮要求更多借款、否则就“准备破产”的情况来看,我们当初的“定性”是正确的。



●在“那张大嘴”煽情演讲的背后,是美国政府的一张“几近无赖”脸


显然,美国之所以必须救“两房”,是因为“两房”的问题资产规模太大、牵扯范围太广;“庞式骗局”之所以可以一时成功,在于它总是有办法“拿新债去还旧债”。
美国政府也想对其它国家玩这一套。
对比这些特点,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那张大嘴”里,所谓“政府旨在恢复市场信心、促使信贷重新流动的几项措施”,其“实质”就是由美联储提供“无成本美元”、以所谓“新的放贷基金”形式,绕开美国银行系统,直接向美国消费者、及美国企业主提供“无利率贷款”,向所谓面临失去住房危险的“负责任的”家庭降低月付款和进行抵押贷款再融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现代条件下,美元的主要形式已经不再是纸币了,很大程度上,所谓“美元”不过是美国人主导之计算机技术里的一串电子称号而已,如果说得更加专业一点儿,是一串二进制代码而已。

因此,在“那张大嘴”煽情演讲的背后,是美国政府的一张“几近无赖”脸:说白了,奥巴马政府准备用“凭空产生的一串串二进制代码”、去兑现那张“大馅饼”了、并帮助“美国人民”偿还旧债了。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非美方”要尽快形成一种“应急模式”


好了,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再来展开前面有关“真金白银”的话题。

我们注意到,前面说了,所谓“真金白银”,既不是特指“美元”、更不是什么日元、欧元等“货币单位”,不是指狭义上的货币、甚至包括曾经是货币的黄金与白银。在我们的讨论中,它是特指“可以维持一个经济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
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个是否有资金、能否获得得资金的问题,而是个“能否维持经济运转问题”、是个能否获得维持自己经济大体稳定运转的相关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能力问题!
怎么理解上述文字?很简单:目前阶段下,美联储可以创造出无限资金,却没有信心可以获得相应的、可维持美国经济正常运转所需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
搞清楚这些之后,也就不难明白,即便美国有能力将瑞士银行的全部资金动用来解决美国金融危机,它仍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美国施压瑞士银行保密政策,真正目的在于冲击某些国家的内政),因为这些所谓的巨额资金、原本就没有相应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去对应。只是一串串二进制符号而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真金与白银”。
这个问题上,只须明白一句话就行,即:在美国国务聊希拉里在北京“恳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实质”,就是“恳求”中国“公开承诺”继续向金融危机中的美国出口“足够的商品”、从而帮助美国维持“美元”的“商品交换能力”!

可以想像的是,当“世界人民”看到“美国人民”需要多少“美元”、或去消费、或去还债、甚至或去投资时,美联储的计算机系统里就能提供多少串二进制符号时,谁还愿意要美元?谁还愿意拿“自己的生产资料或者生活资料”去换这些“要多少就会有多少的二进制符号”?

对中国与欧盟而言,在美联储已试探性摆出一副“准备开动印钞机、用无限美元为美国人民提供无限担保、从而准备“白吃”全世界”的姿态后,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即便一时无法彻底改革国际金融体制,“非美方”也要尽快形成一种“应急模式”、一方面可以确保日后美元泛滥时,可用各自手中的“真金”去交换彼此的“白银”,各取所需地维持各自经济的正常运转、甚至有所发展。另一方面,是对美国施加压力。


●这对美国的金融政策是最致命的


显然,这大概就是G20伦敦金融峰会上的话题之一吧。因此,在麻生就要下台,奥巴马忙着救市的档口,最新形势发展预示了“中欧”有可能在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展开实际意义的合作”,并在中欧贸易政策、汇率政策上开始协调(注,这是构建人民币、欧元、美元为主线的中欧美国制衡框架的开始,这对美国的金融政策是最致命的),美日这间玩的那一出实在不值得一提:对美国而言,它不过是与欧盟处于金融对峙之中的美国、感觉不妙、而发出的“报复性悲号”而已!
对日本而言,它不过是麻生政府下台前拼命捞到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在另一波欧美金融风暴即将“结算”之时,在经济上,专心于做好自己事情的北京,专心于双推“南下”与“北上”的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只要麻生政府不敢付诸实际行动,将日本的退路堵死,北京只需“口水对口水”即可!一切让时间去说话!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时候,站在北京的角度考虑,甚至伊朗的“核导弹计划”、朝鲜的“卫星实验”,也可以考虑“促其放慢速度”,或调整其进度,这样,一面可以让“美日同盟”自己去“跳”!让同处金融危机压力之下、且相互竞争的“美日同盟”自己跳出其“跳舞的空间”。顺便也让那些也想顺便“测试点什么”、顺便捞点筹码的国家,暂时找不准测试的“参数”。

客观上讲,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其对俄罗斯示好的一串动作既瞄着“俄欧新关系框架”的漏洞(俄罗斯与欧盟对东欧、特别是对乌克兰的定位有着本质的不同)、也瞄着“上合”中的裂缝(基于中国、俄罗斯全球战略、及各自处境的不同,中俄对上合组织应该是“非军事组织”、还是“军事组织”也有不同的侧重),是深得布热津斯基“离间中欧俄”的要义。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欧盟开始加强与白俄罗斯关系的动向来看,从俄罗斯处理“新星号事件”的过程与手法来看,受布热津斯基影响很大的奥巴马政府,施展的这些“离间”动作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我们也认为,尽管重新活跃在美国政坛的布热津斯基先生,早在10多年前就用一篇《大棋局》为美国霸权谋划出了一幅“永享霸权”的宏伟蓝图,且在今天终于有机会开始付诸实践,好像还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东方评论员不得不“遗憾”地指出:10多年前就写出《大棋局》、今天终于开始付诸实践的布热津斯基先生,“显然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一个重大细节,那就是“美国模式”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胜而不利”的情况下,被次贷危机“提前击碎”了。


从这位老先生拼命推销“G2模式”的情况来看,他的理论似乎并没有大的发展。在美国、欧盟、日本相继陷入金融危机的现实压力下,他那套“离间”中、欧、俄、日、印、旨在继续维持美国霸权的策略,在失去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后,“在理论上”已经显得很勉强,“在实践上”不仅很难玩下去,反而很可能为其对手(比如中国、俄罗斯)、或者其盟友(欧盟、日本)所利用。


前面说了,在目前这个局势“高度敏感”的阶段,对“伊核六方”的每一个成员而言,或者对“中欧俄美”之间每一方而言,在处理事关“其它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遵循“可以彼此战略测试,但行为方式不得鲁莽,否则,一旦局面脱离测试范围、被它方所利用,继而造成失控,相关方就必然付出沉重的战略代价”之准则。

因此,以此次钓鱼岛风波为例,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华盛顿搞这种测试不令人意外,但一旦它日后迫于各种压力(金融危机下的美国与欧盟、都必须获得以中国为首的东亚产品的支持、才能维持其经济的正常运行)、从目前的立场上回撤,那么,它就极可能演化成东亚局势的重大转折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