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前苏联和西方国家的亚音速反舰导弹都采用低空飞行的弹道,但是前苏联的射程较远的“巨兽”装有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更适合高空飞行,采用这种飞行弹道也可以提供更好的电视制导。
前文叙述了前苏联研制了诸如“白蛉”之类的更加灵巧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这就出现了一种采用在海平面上不超过20米的低空进行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可能。这种导弹的速度几乎能达到1.5马赫,因此只要导弹处在掠海飞行的高度上,敌方反导系统无法为舰艇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做出反应,并将其击落。
事实上,掠海飞行的真正目的就是使得导弹在接近目标的过程中避免被敌方防空系统中的雷达或其他类型的探测装置发现。掠海飞行的高度范围在15-30米之间,但是几种类型的反舰导弹甚至能够在5米左右的高度掠海飞行。
这种飞行方式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由于是贴近海面飞行,目标对反舰导弹发现的距离减少了很多。但是掠海飞行的真正成功取决于这种飞行方式是否能够精确地得到执行,而这有赖于精确的高度计等特殊装备的高质量、敌方探测装置的探测水平以及导弹本身的红外和雷达特征。在最新型的反舰导弹中使用的现代掠海飞行技术,只给敌方留下几秒钟的反应时间。
然而,这种飞行方式却面临着很大风险,导弹在接近目标的飞行过程中会受到海水的影响。掠海飞行还会影响导弹上的雷达对目标的探测,当然也会影响敌方舰艇防空系统对导弹的探测。
俄罗斯的Kh-35“巨蜥”、“宝石”和“俱乐部-S/N”系列,挪威的“企鹅III”(AGM-119A)和海上打击导弹(NSM),德国的AS 34“鸬鹚II”,美国的“鱼叉2000”(Block II型)等反舰导弹能够进行航路规划,在进入飞临指定目标上空的俯冲阶段之前航路上可以有几个折点。航路规划能力使得多枚反舰导弹同时从多方向、甚至相反方向攻击成为可能,这就使导弹大大增加了突破反导系统的概率。另外,俄罗斯的“白蛉”和“花岗岩”反舰导弹在最后高速俯冲阶段能够很简单地完成毫无规律性的随机操纵,这使得这两种导弹更加难以拦截。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