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雪城(十二)雪大教中文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图片:雪大语言系楼 (Dept. of 3L - HBC of SU)

 
雪大球队:SU Orangemen (橘人)

写于1997年8月

不知不觉,我在锡拉丘兹大学(雪大)语言系已经教了一年中文,我教的是一个班的入门中文,两个学期,他们已学会了近400个汉字,拼音及24课的课文。

我的学生大多数是雪大本科生,他们的专业有企业管理,会计,生物,电影艺术和新闻等。班上还有两位研究生,一位是法学院学生,一位10年前毕业于耶鲁大学文学系,现在雪城最大的报社任记者。

学习中文的美国学生或多或少都与中国文化有些渊源。全班17个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华裔美国人,开学时,有学生告诉我:“我的祖父常催我学中文。。。”还有一位亚欧混血儿对我说:“我的爸爸是从印尼来美国的华侨,尽管我在美国出生,我有中文名字呢。”还有三分之一是亚洲留学生,他们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他们中有的曾到中国旅游过,有的父母在中国大陆有投资。余下部分是欧裔美国人,他们是英国,法国,德国,希腊以及犹太人的后裔,他们或者是抱着对中国文化强烈的兴趣来学中文,或是因男朋友或女朋友是华裔而好奇中文语调的美感,还有为将来到中国谋职而来学习。

每星期一到星期四上午各有一小时的中文课,因此,我每星期有4小时与他们在同一课堂说中文。在第一学期里,我允许他们用英文提问题,我也是中英文并用地讲课。但到第二学期,我上课绝大多数用中文,我也只让他们用中文问问题。但当他们实在无法用中文表达时,他们需举手,并用中文问:“请问,我可以用英文问问题吗?”我同意后,方可使用英语。

为了适应美国学生在课堂上很活跃的特点,我除了让他们背生词,课文,一周一次小测外,还让他们轮流做值日报告。一个学期,平均每人做4次中文报告,报告时间为5分钟,报告话题各异,有的谈自己,家庭或好朋友,有的介绍中国之旅,兴趣爱好和生活小故事。美国学生表演欲很强,他们做报告时,常常附带与报告有关的照片,纪念品给大家欣赏。

除了课文外,第二学期我还教他们一些常用成语。譬如:熟能生巧,一心一意,坐井观天,雪中送炭等等。我告诉他们每个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引申义,还介绍一些成语的典故,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一次施凯西与几位中国留学生玩牌,当她发现对手自作聪明,费尽心机而终究失利时,说了一句“真是水中捞月”,当即令在座的中国同学惊叹不已,说她中文水准高,她接着又用中文的客套回答:“哪里,哪里。”

我的学生不仅喜欢成语的短小精悍,还喜欢中国古诗的韵律。每逢特殊的节日,我总附带介绍一首中国古诗。中秋节,我介绍李白的“静夜思”;西方情人节,我介绍王维的“相思”;春天来了,我介绍孟浩然的“春晓”。傅洛曼,一位法裔美国学生告诉我,母亲节时,她将我发给她的诗“游子吟”剪下,贴在母亲卡上,并附上英文翻译,寄给远在俄勒冈州的母亲。

在美国教中文,是很有意义的人生经历。看着学生用中文在课堂上作报告,听着他们抑扬顿挫地跟我齐声朗诵唐诗,批改他们的作业和试卷,看到一笔一划的汉字,我心里总是洋溢着激动。我想:中文本应是跨国界的,中文乃至中国文化,悠远而厚重,是值得世人推广和推崇的。

暑假里,我收到班级学生寄给我的卡片,上面用中文写着:亲爱的老师,谢谢您教我们中文,我们永远记着您是我们的第一位汉语老师。看着卡片,我再次为我的学生能够欣赏到中文的美丽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
曾发表于《闽北日报》1997年8月27日

雪大音乐系楼(颇像中世纪城堡)

图片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