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内心深处的帝王情结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令是伟大的历史人物,也会由于自己的出身,教养,和所处的时代环境,而不能超凡脱俗。在他们内心深处,除了应有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外,还有那么一点纯粹属于个人的隐秘的部分。那是传统教育,和历史氛围留给他们的遗存,也是他们作为人,而不是神的真实的一面。

  毛泽东是中国这个古老封建帝国土壤中出生成长的一代伟人。他不能离开中国的具体生活环境、完全抛弃固有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道德信念,去全盘接受外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他的心灵深处,总有一块属于他所依存的这块土地、这个民族的隐秘天地。那就是胜王败寇的思想,那就是伟岸大气的英雄人物的帝王情结。当着使命感,责任感在他的脑海深处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他是一个大我的领袖,一个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伟人。当着个人的荣誉感、成就感、占了上风,大权在握,唯我独尊,生杀予夺,全在于一念之间的时候,他就热衷于领袖崇拜,个人迷信。全凭主观臆断,一厢情愿来处事待物。为了这种满足感,他就可以完全置客观规律和眼前现实于不顾,似乎要踌躇满志地振长策而驭宇内,拨弄天下于股掌之间。实际上,世界上从来不会有百战百胜的大英雄,也从来不会有十全十美的领袖。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人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都会有人性的弱点、都会有自己在光明磊落之外的一点隐私。除非他不是人,而是神。

  要探讨毛泽东晚年的是是非非,从深处讲,就是这种潜藏在他心灵深处的帝王情结在作祟。这并不以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着环境条件、地位、时机都达到相应火候的时候,这种潜在的意识就会复活,从而左右了他的思想和意志,在行动中就会有有悖常理的行为,意识,判断和决策,如果寻找个人原因的话,这就是文化革命的动因之一。

当着成年的毛泽东独立寒秋,眺望江流天地中的壮阔景色时,他胸中涌动的诗情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从积极意义看,那是一代英雄人物气吞山河,睥睨天下英雄的情怀的泄露。但从另外的意义看,“万户侯”是封建时代幻想拜相封将的士子的最高追求。写这首《沁园春·长沙》词时的毛泽东还不是领袖级的人物。但他思想深处的最高追求,还是封建时代英雄人物最高追求的产物。因而,他的灵魂深处,始终未脱离过这种历史的情怀。

  1936年,胜利到达陕北的毛泽东巩固了自己作为共产党领袖和统帅的地位。尽管,那时,党和军队的力量还很弱小,但他作为高瞻远瞩,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还是乐观地预见到了自己事业的前途和辉煌。面对陕北莽荡的雪原,那滔滔东流的黄河,那演义出无数古代英雄人物的锦绣江山,他所展现出的是一代开国雄主等闲千古英烈,以大英雄和非常人物自诩的壮阔胸怀。和青年时期不同,如今他已成了事实上的一个新型政党和军队的领袖。他所推崇和比拟的对象,不再是“万户侯”,而是一代代雄才大略的帝王。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祖宋宗,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内心深处的帝王情结,在这里无须隐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那高视阔步,气吞万象,贬抑天下雄主,老子天下第一的气魄,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后来的发展和历史的对比来看,和他对历史的贡献并不等价。

1952年,国庆节,游行队伍喊出了“毛泽东万岁”的口号。12月26日,他58岁生日,让保健医生王鹤滨陪他吃饭。席间,吃长寿面时,他半开玩笑地说:“做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是吧?”接着,又针对国庆节喊“万岁”事微笑着说:“人活百岁就很不得了罗,哪有什么万岁呀”!从字面意义理解,他不赞成这种喊法。但是切勿当了真,心底里,他默许了这种称谓,内心认可了自己帝王的成功和地位。否则,一纸文件就可解决这个一直喊了27年的封建帝王的专用称谓。说说,只是说说,一种姿态而已。

  1961年,全国城乡正在一片饥荒之中艰难度日,但中央接到的报告都是凯歌阵阵,东风劲吹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坐着专列南巡两湖,这是历史所谓“湖广富,天下足”的地方。因而,志满意得的他春风拂面,无限风光。在进入芙蓉故土之后,不由将这种豪情诉诸诗章: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据传,九嶷山(南岳衡山)因为多雨,终年云雾缭绕,只有帝王和大贵人来此,始云散天开,得见那七十二座晴岚。史载,这种盛况,只有当年虞舜驾临,韩愈贬官潮州始得一现。如今帝子乘风来此,千古名山,为之天霁云开,祥瑞无限。帝子谁也?不言自明,作者自喻也。

  斑竹之典见于虞舜的传说。虞舜南巡湖广,驾崩于苍梧山(衡山),二妃娥皇、女英闻讯千里奔丧,泪下如雨。泪尽,继之以血,滴在湘江边的青竹上,就形成了除了湖湘,它地无有的斑竹,也称湘妃竹。这里变悲哀为欢乐,芙蓉国,为帝子的到来,热泪磅礴,莺歌燕舞。好一派升平景象,所谓“芙蓉国里尽朝晖。”

  诗歌不经意地流露了毛泽东的帝王情结,他把自己看得比儒家推崇的最高境界的圣人,唐尧、虞舜,还要高。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第一次接见百万红卫兵,在一些谀世文人,变色龙的政客的蛊惑诱导下,天真,热诚的百万红卫兵们由衷地喊出了“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我们敬爱的副统帅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的祝颂。识者知道:清末,慈禧太后当政的时候,阿谀逢迎的百官,以“老佛爷吉祥,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称颂西太后。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伟大领袖,你如果反感这种曾经献之于那个老妖婆的封建的,阿谀不正的称颂。就会断然拒绝接受这种称颂。但是毛泽东默认了,接受了,直到1969年年底接见爱德华·斯诺时,与林彪的裂痕已经公开化,才在表示对“四无限”,“三忠于”等林彪炮制的口号不满时,否定了上述称颂。这就是他内心深处,那帝王情结时时作祟的明证。

  我们都还记得,毛泽东在文化革命时接见还未走上政坛的亲戚后辈汪海蓉时(前外交部副部长),忘情地朗诵过的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刘邦那威武壮烈,衣锦还乡的惬意感,得天下英雄镇抚四夷的豪情,实际上和毛泽东胸中同样的豪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才使他除三李之外(李白,李贺,李商隐)最喜欢这首汉代乐府诗。

  翻开关于毛泽东的各种逸闻琐事和生平事迹的记载,他最喜好的书是二十四史,他喜欢劝戒人读的书是《汉书》、《史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之类的史传和帝王必读之书。虽然有时他也在读自然然科学的书。但他几乎没有向人推荐过近现代社会管理的著作,自然科学新成就的书籍(为原子弹咨询李四光和钱伟长是另一回事),他的喜爱,情结在哪里,不是很明白的吗?(来源:搜狐读书社区 作者:红军之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