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不哭

职业,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尽在人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信主后不久,我开始在教会幼儿教室帮忙。星期天早上,父母亲们来崇拜时,便把他们三四岁的小孩送来我的教室。照顾这些学龄前的小孩不外乎绘画,游戏,讲故事,吃点心。一个半小时的崇拜很快就过了,父母亲们便来把子女接回去。陪天真可爱的小孩玩耍,轻松愉快,算是给新信徒的热身操。

好景不长。下一个主日,我们教会新来了一对夫妇和他们四岁的儿子。这小男生显然很少和妈妈分开过,在这陌生的教会里,更是紧紧抓住妈妈不放。我连忙把这小男生抱过来,示意他父母离开。可想而知,这小男生立刻哇哇大哭。转瞬间,‘宝贝不哭’便成了我的难题。我浑身解术想要分散他对妈妈的注意力,怀里的小男生却哭哭停停,对我的好言好语置之不理。饼干,糖果,饮料,玩具,都没有用。好容易熬完一个半小时,以母子重逢的哭剧收场。我松了一口气,几分同情,几分无奈,几分尴尬。

看来新信徒的热身操也得操得浑身发汗。在下个主日前,我请教几位有经验的同工,还看了些书。读书学习当保姆,大概是书呆子的专利。严阵以待,果然这对母子又来了,还是先听到哭声才看到人的。我把这泪娃娃抱过来,等妈妈走远,开始实习刚学来的技巧。

“你是不是在想你妈妈?”我轻声问。

他哭着看我,点点头。有反应就好办。

“你妈妈在哪里?”

“在教堂里。”他讲话了。

“她听得到你在哭吗?”

摇摇头,不哭了。

“妈妈崇拜完会不会来接你?”

“会” 他很肯定。

“那你在这里玩玩,妈妈崇拜完就来接你,好不好?”

他点点头,我们达成君子协议。他当了一个半小时的乖宝宝。

泪娃娃变成乖宝宝,是我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的一大突破。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和老板,同事,部属,客户,厂商沟通,基本上都运用类似的技巧。比方说,泪娃娃想妈妈,我就陪他谈妈妈。让泪娃娃觉得我同情他,事情就好办了。但是,职场里的斩获,远远不及泪娃娃变成乖宝宝带给我的喜悦。那是一个单纯无助的灵魂对另一个说 ‘我信靠你’。

螺丝螺帽 发表评论于
Great story.
Learned more today.
Thank you!
Easy.Spin 发表评论于
回复雨滴的评论:

娃娃哭是想妈妈,一般人认为不可以提到妈妈。其实相反。
其中奥妙就是我学到的功课:)
雨滴 发表评论于
:) 生活处处是老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