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决收购无关贸易保护 全局利益和民意因素是主因
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让外界大感意外,汇源果汁股价全天下跌42%。昨天,外交部和商务部昨日双双发表评论,以打消各界对于中国外资政策收紧的担心。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事,并不是贸易保护主义。“否决有关裁决是根据反垄断法所做出的决定,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及确保中国市场的公平竞争。”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同样强调,商务部做出禁止收购的决定,既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也非保护主义。“本案的裁决与中国的外资政策无关。”
“仔细分析此次收购中的重重阻力,如品牌、经济利益和民意,我们就不会对收购失败的结果感到意外了。”昨天,有专家这样分析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2009年3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由于中国商务部公布了不批准对汇源果汁业务建议收购的决定,因此可口可乐公司将不能继续有关收购行动。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狙击力量之1
品牌
品牌一直是收购案的争议焦点。尽管自始至终,可口可乐都强调“将保留汇源品牌”,但是由于汇源是国家认定的知名品牌,因此惹来业内不少人的反感,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说:“没有品牌,中国将永远困产业在金字塔底层。”而据此引发的品牌与资产分家的替代方案也一度占据舆论。
虽然这一替代方案没有得到商务部确认,不过在18日的公告中,商务部曾表示:“为了减少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商务部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要求申报方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而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中国反垄断机构曾告知可口可乐,收购后,可口可乐必须放弃中国汇源果汁这一品牌。”
显然可口可乐的修改方案没有符合这一要求,由此才出现了“经过评估,商务部认为修改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此项集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的结果。
狙击力量之2
土地
“零地价隐藏了巨大的法律隐患。”早在可口可乐宣布收购计划时,一位知情人士就表示,真正考验的并非当事双方,而是地方政府,尤其是那些招商引资时给予了巨大优惠的地方政府,“汇源目前在全国有30多个工厂,多数是‘零成本’扩张的。”
实际上,此前汇源前高层也曾透露:“别的企业投资办厂要耗费大量资金等成本,而汇源的朱新礼却能够通过建厂来扩张、赚钱。”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追求这种优惠并没有错,但是“那些以‘零地价’方式取得的工业用地存在很大隐患。”据了解,地方政府为了规避政策风险,往往会要求企业签订锁定协议,因此虽然这些土地具备了合法的土地使用证,但是如果牵扯到转让,需要协调的地方就很多。
“时至今日,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地方政绩观的转变,汇源这种紧密捆绑地方政府的发展模式遇到瓶颈是迟早的事。”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去年汇源业绩下滑、朱新礼急着出手,原因之一正是这种发展瓶颈越来越影响企业进一步扩张。
狙击力量之3
同行
此次并购案中,一直持反对立场的中介机构和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力量。由于中介机构和企业均存在变相炒作嫌疑,而且并没有出现多大声音,所以一些专家对此并不认可。
不过商务部的解释中对此有清晰的阐述,可口可乐公司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是在果蔬汁市场上却没有优势。假若集中后,可口可乐公司利用其在碳酸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采取措施,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对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对潜在竞争者也是危害。
由于这一论断与不少专家“饮料市场无垄断”的心理预期相背,也导致此次反对声音高涨。实际上,正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商务部此前召开的非正式不公开的听证会上,“所有参加企业都投了反对票”,原因在于,“快销品行业内,一个厂商在某个品类具有高销售份额,就会挤压竞争对手在同一零售渠道的位置和资源。”
显然,比起专家们感性的认识,业内企业与从业者的声音更具参考价值。
狙击力量之4
民意
此前的网络调查中,有超过82%的网友反对这一收购计划。网民认为,从大宝、乐百氏、娃哈哈到汇源,曾经让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就这样一个个被“吃掉”了,为什么大多数民族品牌做大做强之后总是难逃被收购的歧途?网民甚至提出中国的民族品牌还能走多远的问题。
正是由此,有人怀疑,“商务部这一决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此前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按市场规则进行的普通收购,与产业安全无关,更不要用民族主义情绪来考量收购。”有专家还试图从各种角度证明商务部在法理上站不住脚。
此前,商务部外资管理司副司长林哲莹就表示,可口可乐的收购可能面临三个困难:过度炒作对行政决策形成干扰、对并购的后期影响仍需评估、从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做出的评估对收购也会造成影响。“显然民间的民族品牌保卫战,对商务部造成无形的压力。”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不过,把网民的力量划归为“民粹主义”是个误导,不如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待。收购计划公布之后,一些网友就掀起了抵制汇源活动。而商务部的裁决中,一个明确的点就是消费者利益。 晨报记者 周治宏
相关新闻
汇源股价暴跌42%
昨日汇源果汁的股价在前日暴跌20%的基础上,又一度急跌50%,全天下跌42%,而一些分析人士更是强调,“汇源股价恐怕再也不能重回8港元。”各大投行也对汇源纷纷作出减持评级。
昨日,市场对于汇源前景的悲观气氛在开盘间就已经爆发。集合竞价结束后,汇源果汁开盘即暴跌51.99%,报3.99港元,股价拦腰斩断。此后更一度急挫至3.88港元的盘中低点。随后股价震荡回升,但已难改颓势,股价报收4.8港元,几乎回到收购消息公布之前的股价。去年,收购消息发布后,汇源股价由4.14港元飙升172%至11.28港元。
而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在经历了两天的大跌之后,汇源股价仍未见底。大华继显的观点则更加悲观,将目标价大幅降五成至2.6港元,比市价大幅折价45%。(记者 刘映花)
记者手记
再提饮料业“水淹七军”事件
熟悉上世纪九十年代饮料市场格局变化的人可能还记得著名的“水淹七军”事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雷霆之势杀入中国,导致数年之间,中国八家最大的饮料厂有七家落马,几乎全军覆没。如果年龄稍大的人,肯定还记得这些已经消失的品牌:北冰洋、天府可乐……
很多“精英”可能会觉得,从市场竞争角度讲,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这没有错,可惜用在这里并不适用。如果仔细研究“水淹七军”的过程,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当时可口和百事最惯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合资和收购后雪藏该品牌。
饮料市场可不可能存在垄断?部分学者可以发表意见强调饮料市场不存在竞争可能。但是比起他们的声音,更值得考虑的是从业者和消费者的诉求。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的,“从市场集中度看,碳酸饮料绝对属于寡头垄断,可口和百事没给其他企业任何进入的机会。”市场、渠道都是有限的,在两家财力雄厚的企业挤压下,其他企业还会有生存空间吗?从这个角度讲,比起很多支持收购的专家,商务部的决策无疑是慎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