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收到老妈越洋来电, 埋怨有时候打电话找不到我,让二老担心。 我连连叫屈: 在纽约有时在地下铁, 有时刚好在开会, 有时候又因为高楼大厦太密而诸多盲区。 有时收到中国亲朋好友手机留言,由于手机没有开通越洋长途功能, 也必须回到家中座机才能回复,难免耽误。
听不少朋友介绍手机输入型电话卡便宜又快捷, 经过唐人街时, 就在电话卡批发中心怡东酒楼找摊位询问。
接待的小妹热情有礼,问道:“先生您要的是多少面额的电话卡?” 我从未用过,就小心翼翼地问:“最低的面额是多少啊?可以拨通多少分钟?” 她熟练地回答:“最低的面额是十元的, 可以打600分钟, 也有二十元的, 就可以打1400分钟,无接通费用, 很多外州的华人是我们的客户呢?” 我粗略计算, 一分钟才一分多钱, 真是便宜! 就买了一张二十元的。 痛痛快快地和中国的家人聊了几个小时。
放下电话, 有些感慨。 美国近年物价上涨不少, 很多日用品价格都上调, 但是作为我们海外游子感情所系的电话费用,却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九十年代初, 刚踏足这块陌生土地时, 中美电讯服务尚是AT&T一家独大, 几乎没有竞争。 通往中国大陆的长途电话费分为两种时段: PEAK 和 OFF PEAK. 前一种时段就是繁忙期, 收费可高达4美元每分钟, 后一种时段是非繁忙期, 收费也要两美元一分钟。(在这种暴利之下, 难怪AT&T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美国市值最高的公司)
那时候中国经济尚未起飞, 我来美国之前高中放假在工厂做暑期工,按成人工资, 一个月下来才挣90多月人民币, 普通公务员的工资也不过一百多元。按一比八的汇率, 在中国一个月的工资在短短三五分钟越洋通话后,就会化为乌有。 所以大多数旅美华人的家人, 收到越洋电话的心情就是既兴奋又心疼, 最经常的结束语就是:“电话好贵, 我们都好, 你保重啊! 别说了, 挂了吧!”
那时候很多偷渡的纽约打工友来自边远郊县, 还没有家家户户通上电话, 而且家族大, 有老有小, 想和父母多聊几句尽孝道, 又难舍远在他乡的娇妻幼子。 只好如同过节一样, 约好时间一家大大小小集中在一部电话旁, 你几句我几句轮流通话以节省话费。 电话那头既有父母对在外游子的叮咛, 又有妻子对远行丈夫的嘱咐, 掺杂一些牙牙学语的孩童的“爸爸”声音, 不少青壮年汉子就拿着话筒难禁热泪而下。 而且话费便宜的OFF-PEAK 时段由于时差关系基本上都是中国的深夜或凌晨时分, 但远方的家人总会扶老携幼地准时守候在那电话旁, 等待那令人期盼的铃声响起 ,,,,,
穷则思变! 有好几年的时间, 纽约忙碌打工的华人们在难得的工休日, 除了上唐人街吃一碗家乡小吃,会一会熟悉的同乡面孔之外, 有个必不可少的活动。 他们称作:“打密码”。.
说来这其实是违法行为, 就是一些美国不法分子窃取了一些公司的长途电话账户资料, 用街上的公用电话拨通国际长途, 然后收取二十元费用, 让这些华人移民无限制地使用直到失效。 不过大公司有的时候在一两个小时内发现国际通话费暴增,就会马上切换资料, 有时候刚好是周末无人监测, 就可以一次通话十几个小时还有效, 全凭运气!
所以那时候周末唐人街上, 常看到一群华人跟着一个黑人后面奔向一个又一个电话亭, 那绝不是什么“国际民族友谊万岁”, 而是纽约地下GDP的重要一环――――“非法密码交易”。 虽然触犯法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 主要因为那时候通讯手段单一, MSN, QQ, 视频, 网络等还属于“未来”词汇, 电话是除了书信之外唯一的乡情寄托。
记得九四年隆冬, 一个周日凌晨, 外面的天气呵气成冰, 似乎连街灯都因为气温过低而显得分外昏暗。 同室三人都为了一宿未回的一位工友而有些忧心。 突然门锁打来, 进来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人粽子”, 顿时带进来一股寒意。 大家仔细一看, 原来是冻得须眉皆白的工友。 大家连忙倒上热茶为他暖身。
他喝过几口茶,舒缓了一下冻得几乎僵硬的关节, 才心满意足地出口气, 也不顾满脸雪霜, 兴奋地对我们几个嚷嚷:“今天的密码真值啊!! 我下午六点多打到刚才, 整整九个多小时呢,都没断线, 哈哈!” 他略停顿, 又好像自言自语的说:“秀芳(他老婆), 孩子, 二婶,二哥二嫂,娘,,,,,呵呵, 在家里的亲人每个讲了几十分钟, 二十元钱真值!” 大家为他的开心情怀感染, 倦意全消, 围坐灯前聊起了各自的乡思,,,,,,。
后来几年, 美国长途电话业务竞争渐渐激烈, 一分钟的话费也从数美元降到了几分钱。 很多和亲人跨洋遥思的朋友故交, 现在也早已一家团聚,希望他们心中角落留有当年“密码电话”的记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平淡幸福。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