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对父亲的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越来越零散,但是那些留下来的却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变得越来越清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也许就是这个理儿吧。幸运的是,在自己当了
家之后并不需要为柴米发愁,但是从为人之父后自己对孩子的那分爱之中,我才真正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父母对
自己的那片心、那份爱。特别是联想到当时那种艰难的生存(对,是生存,不是生活。在生存尚成问题时,是谈
不到生活的。)环境,父母的那片心、那分爱就显得更弥足珍贵、铭心刻骨。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梦,其心也
苦、其意也切,但是能够作望子成龙之梦的父母还是幸运的。因为当父母为仅仅养活儿女而苦苦挣扎的时候,他
们是没有权力做梦的。天下父母都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快点儿长大,但是父母盼着孩子长大又担心将来没有足够
的衣食养活他们的那种心情,是我们这一代很难感受到的。我开始记事儿的时候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象当时的千
千万万的中国家庭一样,为了使父亲这棵家里的顶梁柱不倒下,妈妈总是给他作点小灶儿。那时所谓的小灶也不
是什么大鱼、大肉,不过是一个鸡蛋加一点儿面炒了,或者仅仅是一盘多加了几滴油的炒土豆丝之类的菜罢了。
从我记事儿起,父亲的那盘小灶就从来没有完全吃了的时候,就是只炒一个鸡蛋他也要剩下三分之一留下来给我。
不懂事儿的时候,我总是眼睛盯着父亲的菜盘,等着吃他“剩下”的小灶。后来长大了,渐渐的懂得了父亲的苦
心,便常常推说自己吃饱了,而父亲总是生气地说我嫌他脏,逼着我把它吃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已经不必
为吃发愁的时候,每当我看着孩子吃得香甜的样子,还会想起当年父亲盘子里“剩下”的半个鸡蛋、几块猪肉,
还有父亲的那片苦心。 5/1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