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作者:田纪云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从副秘书长到副总理,我在中南海度过了12个春秋,这12年给我留下的记忆太多太深刻了,很多事使我终生难忘。在这里,我主要讲讲80年代初我刚到国务院机关时的一些记忆。
国务院办公厅在周总理的长期熏陶下,有着许多优良传统。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点:
第一,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不欺生,不排外,没有这帮那伙,同志关系比较融洽,能够很好地合作共事。在内部,包括行文,从总理到一般工作人员都以同志相称,从不叫官衔。我刚到国务院时,真是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不知东西南北。对于办公厅机构设置、工作运转、行文程序、各方面的关系等,更是 “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
第二,任人唯贤、五湖四海。我任副总理第一任期还兼任国务院秘书长和机关党组书记,是管干部的,但从来没有人到我这里来跑官要官的。我主持研究了那么多局、部级干部的提拔问题,也从来没有人请我吃过一顿饭,或者送点什么礼品。所谓 “ 红包 ” ,那时还没有这个名词,而且至今也没听说那时提起来的干部,有哪个因腐败而落马的。
第三,艰苦朴素的作风。国务院机关是很节俭的。比如,从周总理时代就有一个规矩,在国务院会议室开会喝茶收费。80年代初,与会人员喝一杯茶要放一毛钱,后来物价涨了,放两毛,喝白开水不收钱。有几年,上午开会到12点时可以吃一顿饭,但要收8毛钱,喝酒一杯收4毛。国务院北门与院子不对称,1985年有人建议修整一下,但基于节约的考虑,始终未下决心。1986年,秘书长们商量,把国务院常务会议室的桌子换成了比较时尚的橢圆形会议桌,第一次使用时赵紫阳就批评说,国务院不要带这个头。所以,当时其他会议室没有再更换会议桌。赵紫阳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为了制止公费请客,他曾明确规定,公费请客只限 “ 四菜一汤 ” 。虽然执行中有阻力,未能坚持下去,但对当时不良风气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他严格要求干部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在位期间,从未对自己的住宅、办公室大兴土木或购置贵重高档用品,一切从俭,不浪费国家一分钱。
第四,领导外出轻车简从,作风深入,求真务实。我在国务院副总理的第一任期内,多次陪同赵紫阳同志去外地调研。那时,领导同志出去要求很严格,到各地调研,轻车简从,与陪同人员同坐一辆面包车,谈笑风生,边走边谈。经常途中停车,到群众家里、到工地现场、到车间班组看望群众,了解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所到各地,不清道,不戒严,不搞花架子,不搞假现场,不要地方当局事先导演。
在机关工作作风上,要求工作人员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善于同各方面协商办事。国务院工作涉及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协调任务很重。有些难度大、涉及面广的问题,往往要到下面去,了解情况,研究办法。比如有一次为解决好一个省大批下放人员安置问题,我根据赵紫阳总理的指示精神带领有关人员去现场办公,参加省委会议,统一认识,研究可行办法,得到了妥善解决,并对当时存在类似问题的省市,提供了思路和解决的办法,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之后,我仍念念不忘80年代国务院机关的风气,不忘曾经给予我真诚帮助的同志们。有时我自费与他们聚一聚,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叙叙旧,这是一种真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