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搬家后,朋友非常惊讶我没有给孩子转学而是每天继续绕道送孩子去原来的学区上学。 当然是因为综合原因了,不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孩子不愿意。 他们的朋友和同学都是从进小学开始的第一天就在一起了。 而我9岁的女儿还有一个深刻体会:妈咪,学校里的孩子对新人是很坏的。哈这我当然知道。
这可不是美国的专利。记得从初中开始我就有这种痛苦的经历。我在初中一开始交了个朋友,可惜被父母硬是拆散,原因和此文无关就不说了。总之我不得不试图重新交友,结果发现世界已经分局,我加入别的朋友圈子的努力都没有成功。作为一个pre-teen 或teenager,当你发现全世界的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不接受你,而你不得不过那种孤单行影的中学生活时,心里的压力和痛苦是无法形容的。
我的运气到高中也没有太好。因为初中的学校是重点,我考高中没考好,降了一级别去了当时的区中点,而那里80%的学生都是从初中升上来的。我高一,高二,高三因为同桌的轮换得以在两个不同的小圈子混。虽然也进去了,但没有和他们亲近到很深的地步,我总觉得自己是别人勉强接受的,她们还是和自己原来的朋友最近。
昨天女儿的朋友来sleepover, 我同时有请同事来家参加派对。 那五个女孩子,就是不带我两家同事的同龄女孩子玩。我干涉了几次都没有促成。
不理解为什么女孩子会有小圈子,一但形成就非常排斥新人,那种排斥,对于渴望交友的小女孩子来说杀伤力很大的。我总是很惊讶那些平时的小天使怎么就会突然之间变得残忍而不可理喻。
女孩子一定得属于一个小圈子。 她会和朋友吵架,不和,但那些压力根本无法和一个没有朋友圈子的的压力同喻而言的。
这也是成长的烦恼吧。 所以我的想法,要是孩子不愿意,能不换学校,就不换了。反正这种感受是非常糟糕的,我可不愿意我的孩子经历到。
幸亏那只是一个过程。 我和我高中朋友的友情,居然在我们高中毕业后加深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才会意识到自己愿意交什么样的朋友。 最终兴趣,爱好和信仰成为了因素。现在我是多么开心,因为我的朋友远远多过我小学初中高中加起来的。她们都是我的闺密友。
但是,就算孩子们会长大,就算终生的朋友会找到,那个过程对于一个幼嫩敏感的心灵来说仍然是太难了。 记得电影”big”里的结尾,女主人公被问到愿不愿意回到小孩时代,说了句,我可不愿再去经历一遍初中高中的生活了。 呵呵,我绝对明白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