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中国龙堪称欧洲克星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经济学人: 中国龙堪称欧洲克星



  欧盟发现很难就如何应对中国达成共识

  要破坏布鲁塞尔的宴会有一种快速的办法。只需要提出世界的管辖权已经从G20、G7、G8或者其他让欧洲人占了一半席位的组织手中溜走。然后带点阴沉地提出,未来属于G2:这是新近流行的行话,指的是由中国和美国组成的团体。

  尽管欧洲代表们公开夸耀欧洲的未来力量,但担心被边缘化的恐惧感困扰着他们。想到中国可能对欧盟兴趣不大,这点特别令人痛苦。毕竟,21世纪意味着有所不同。事实上,对以前的领导人(例如法国的希拉克)而言,一个崛起的中国是值得欢迎的,它可以挑战美国的霸权,迎来一个欧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的“多极世界”。如果这意味着向中国磕头,回避台湾问题,怠慢达赖喇嘛,或者淡化人权批评,那就这样吧。多数欧盟国家关注与中国的商业外交,希望他们的领导人的访问可以吸引摄像机,可以签下美味的合同。

  与此同时,欧洲去年对华贸易逆差近1700亿欧元。中国对欧洲企业设置无数屏障。这样的趋势是不吉利的。中国希望在五年之内让中国新车60%的零部件由中国当地生产。对德国而言,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

  和以往一样,欧洲人无法就如何应对达成共识。有人愿意在政治上挑战中国——例如德国、英国、瑞典和荷兰。但它们大多是自由贸易者。这样,当其他国家呼吁抵挡所谓的“中国诡计”时,它们会变得敌对。相反,南欧和中欧这些“随和的重商主义者”会迅速要求采取反倾销措施。但它们急于在更广泛的关系上保持甜蜜,因此会在政治问题上屈从于中国。

 结果就是欧洲政治家常常为无条件对华接触辩护。通常的说法就是,这会让这个国家慢慢变成世界上一个更加自由的、更加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它嘀咕着,秘密就是让欧洲把中国编入错综复杂的协议和领域对话网。在2007年,访问中国的欧洲代表团不下450个。像英法等大国则加入自己的双边对话,不相信欧盟可以保护它们的利益或者可以把工作做好。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六个平行的欧盟和国家“对华对话”。

  不过欧中人权或法治对话回避实质内容。中国去年突然取消欧中峰会,这种令人吃惊的怠慢是对法国总统萨科齐会晤达赖喇嘛的惩罚。

  在2003年,中国对欧盟的兴趣达到顶峰,当时欧盟似乎很快就可以设立宪法、外交大臣和一位全职的主席。但是,由于中国没能令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蜜月于2006年结束了。有分析家在2008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表示,美国是一位强壮的男子,中国是成长中的少年,而欧洲则是富裕的老家伙,走向老朽。在最近的威尔顿庄园(Wilton Park)会议上,一位学者称欧盟是弱者,不准备挑战美国霸权,中国不打算在新世界秩序中与它合作。

  如果你希望设计一个最能痛揭欧洲弱点的竞争者,那按照中国的样子设计就差不多了。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一体化的国家,为了追求国家目标,可以耐心而且无情。而欧洲政府甚至无法一致认同它们希望从中国身上得到什么。它们模糊地承诺欧盟“价值观”,但会为了确保选民获得工作和廉价产品,它们随时践踏这些“价值观”。它们没有共同的贸易政策,也无法就如何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敦促中国达成共识。更糟糕的是,最大的国家,尤其是法国、德国和英国,争相成为中国青睐的欧洲伙伴。这造成了灾难。当萨科齐因达赖喇嘛问题而遭到威吓,英国和德国却没有冲过去支持它,真是疯了。它们本可以轻易地坚持欧盟领导人想会晤谁就会晤谁。

  然而,中美G2玩转世界的提法太夸张了。一方面,中国很可能希望自己的全球选项保持开放。另一方面,布鲁塞尔的要人正确地坚称全球经济讨论不能忽视欧盟的声音。毕竟,它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达庞大的3000亿欧元。

  在理想状态下,欧洲政府不会那么无力易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欧洲可以给自己设定较为温和的目标。据说中国官员对欧洲的福利和公共保健系统,以及对欧盟的产品监管很感兴趣。提供一个改革模式可能不像联手运作多极世界那么有趣。不过鉴于欧洲在应对中国等伙伴方面的悲惨记录,对于承认欧洲重要性的态度,欧洲都应该表示欢迎。(原标题:龙之梦魇)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


星岛环球网2009-04-17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