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也说说北京人

(随笔)

  网上原来是对上海人、河南人调侃,多是“京油子”的腔调,现在人家也不客气了,也有了对北京人的议论、挖苦。其实我对这类议论并不在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人的心态,生活态度的差异各有其特色,不能用好坏评价。同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哪儿没德行不好的人呢?

  那到底谁是“老北京人”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建都之后,很多外地人因为工作关系迁入北京,他们不能算“老北京人”,比方说我老爹老妈。土生土长、几代都在北京生活的居民可以称得上是,至少在北京长大的可以算“北京人”。这样有个比较含糊的概念有没有反对的我不知道,反正我可以被划到“北京人”的圈子里了,沾沾自喜。那“老北京人”呢?嗨,不多了,再过几天就成为历史了。

  北京是我的故乡,总的感觉就是北京人好面子,讲究点儿义气,喜欢管个闲事,也爱看热闹。有关北京人好面子这点我印象较深刻,而且越是老北京人就越讲究这个。也许您会嚷嚷:“哪儿的人不好面子呀?别不着边际地乱侃。”没错,没有人不好面子的。但北京人和上海人的好面子就不一样。我给您举个例子。冬天去滑冰,一北京的小伙子扛着一双大跑刀冰鞋在街上走。朋友问他是否会滑?答曰:“不会。”那还扛着大跑刀?你猜人家说什么。“噢,您让咱哥们儿拿个娘们儿兮兮的花样刀(冰鞋)?太掉价了吧。”我想要是上海小伙子肯定不认为扛大跑刀有什么“面子”。“憨大嘛。”他们会这样窃笑。

  再举个例子。当年我们在农场“上山下乡”,到了休息日,上海青年都换上从上海带来的笔挺衣服,穿上皮鞋什么的,裤线能切西瓜,并且到各个宿舍串,像个人儿似的。这叫我们破衣烂杉的北京青年看起来就不以为然,开口扔过一句,“你丫打扮得象国家领导人,也没人看得起你。以为自己是根葱呀,谁拿你炝锅呀。”


  哎,这两个例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是这么认为,北京人的面子与“做人”有关。也就是说您的行为举止“不能得罪观众”(“不能得罪观众”是北京姑娘们1980年代谈到择偶标准时常说的一句话),不能让人背后戳脊梁骨;而上海人的面子是一种“体面”,他们什么时候都要讲究的。这体面不同于北京小伙子的“扛大跑刀”,多少有点势利的成份。这么说怕是要得罪上海人。没关系,来自上海的人们来指责吧,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感觉。

  另外,北京人看起来比上海人“土”。上海很早就是中国人接触西方世界的窗口;而北京人总有些“义和团大叔”的味道,动不动讲究个自尊、国粹什么的。唉,北京人打明朝时就是“皇民”,确实有些个自大狂,但爱管闲事这点不会总招人烦。那天我在街道上见着一老先生,他提着一网兜鸡蛋,这腿脚一不利索,那网兜鸡蛋掉在地上都流汤啦。老人家正发傻,只见个小伙子一个健步上来,用手中一个新买的铝锅把那一网兜流汤的鸡蛋装进去。“寸嘿(意思是赶巧)!这锅刚买来就用上啦。得,大爷,咱好事做到底,您住哪儿,送您回家。嘿嘿,其实我是舍不得我这锅。好事也不能做太大发喽。不然回家老婆骂。大爷,别愣着了,锅里的还能拾到、拾到吃,地上的只能成肥料啦。心疼也没用。”您说他贫不贫呀!不过还真可爱。

  咱不由地又想起“六四”那个可怕的夜晚。军队冲破市民的层层阻截后,市民们在立交桥两边站着,看着桥上驶过的军车眼都红了,几万市民一起呐喊“李鹏,操你妈”。这,就是北京人。

  前些日子在万维网上看到篇调侃,说北京人的,侃得不错,不过有点儿负面。很多事在北京确实多点儿。总结起来有以下这些:

  “热情加无聊,北京人的废话怎这么多。”嘿嘿,北京人爱侃。有些个话外地人不理解。

  “德行!瞧你这德行!时常听北京人这么教训外地人,似乎外地人都无德,而无德显然又是跟无能连在一起的。”北京人确实有那么点儿挤兑外地人,不过没那么严重。

  “礼,慢慢就成为了知识,也就流于了世故,虚假。所以,北京人讲求‘自幼就深知主人们的眉眼高低,言语轻重,且熟谙京中各府邸之间的远近亲疏,丝络瓜葛’,在普通人和流风上的表现,当然是要‘懂场面儿’、‘会维人儿’。”有这么严重?可这种人哪儿没有呀?得,也别让您白说,北京人里上面说的那种人比外地人多0.01%。

  “北京人的热情很吓人,一是敢应承,拍着胸脯,天大的事也敢答应下来,还容不得你表达什么疑问呢!他已先给你打消完了,不就这么点破事儿吗?那谁谁谁?知道不?跟我什么关系?你就不知道了吧?结果,这谁谁谁常常跟他八杆子也打不着。”谁呀?傻X呀?如果北京人看见这主儿,也得说他二百五。

  “第二是路遇着拉呱,风筝一样地往天上放着,眼睛眯着,听得仔细、专注极了,这专注还表现在一件事说十次,搞不清是他脑子有问题,还是他当你脑子有问题;或是,你不知怎么就被他弄得脑子也有问题。总之,你只要跟他站一起了,就有义务听他把话说完,可那话头通常也像他手上的风筝,放上去一点,又收回来,再放,再收,还放,还收,可谈的那事情就一直在天上那么飘着……”您这是怎么了?您不爱听走人呀。对方都没话找话了,您这儿还死坐着。到底谁有毛病?

  “同样是服务,广州人想的是为你的钱服务,所以,哪怕给你装孙子,他也想得通,照样给你好脸子;上海人早年想不明白,现在也明了,她才不是简单的售货员,她是来帮助你的,把你当人,她也就是人了;只有北京人至今还横竖想不明白:凭啥要给你好脸色?我一个卖货的咋啦?谁还比谁矮半头不成?”这议论有点影儿。不过现在北京人可直起直追,轮挣钱也一点不含糊啦。

  行了行了,光不由自主地替北京人辩护了。自己是北京人,不会特爱听外地人的挖苦。不过咱出国年头儿不少了,现在也真没资格说现在北京人如何如何。如今北京变化太大啦。可咱能说说跑到北美来的北京人。

  在海外北京人和上海人有多大区别?我认为还是有的。照“老美”的分法,从中国大陆来的人中还可以分出“上海人(SHANGHAINESE)”和“非上海人”两种。这是对上海人的一种负面的评价。在美国,无论是大学还是公司,很多美国老板们对上海人都不怎么待见,主要是说上海人当工具使不怎么“乖”,势利,爱“跳槽”奔钱多的地方去。这里我倒要替上海人说几句,就算是这样又怎么了?美国老板看中国人往往戴“有色眼镜”,总认为中国人就该像得心应手的工具。如果不这样了,他们就指责开啦。其实上海人的工作态度只是更接近美国人罢了。如果是“老美”这么干,他们就什么话都不讲。

  “非上海人”就是不那么精明的中国人,其中又数北京人为最。“老美”分不太出来,而我们中国人圈子里都看得很清楚。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朋友大部份还是北京人。本来嘛,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自然而然就凑到一块儿去了。我太太在药厂实验室干活,时间一长就发现,在大陆来的中国人中老老实实干活的北京人比例大。而上海人总在“跳槽”,这是让美国老板说着了。

  在生活上,北京人不如上海人精明。我们有个朋友住新泽西,后来公司搬到北边的波士顿。按理他该搬家,公司会出搬家费。可他的两个半大孩子拒绝搬家,而他也舍不得新泽西的牌友。结果他就一个人住在波士顿的公寓里,每个星期回来一次,当然是到中文学校和朋友们打牌。迁就孩子和非要打牌可把他们俩口子折腾苦了。妻子又上班又要照顾孩子,累得半死,但居然毫无怨言。久而久之,丈夫过意不去,还是决定搬家去波士顿。您猜怎么着?首先是公司的搬家费没了。公司挪到波士顿给了员工两年期限,两年内搬家才出搬家费呢。他们俩口子搬家时已经是三年头上啦。再者,卖房子掉价10%。现在房价正回落呢,一下子亏了好几万。那女的辞职去波士顿工作,原公司的规定,工作未满五年,退休金提留(一年好几千哪)不给,而她就差半年就够五年了。您猜这俩口子怎么说?“我们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嘛。”这,就是北京人。要上海人肯定不这么干。不过我很欣赏“我们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嘛”这话。确实,只要精神愉快就得啦。

  我还有个北京朋友在仓库里“扛长活”。他移民美国时就30岁了,国内也就是个中专毕业。到美国那只能靠卖力气吃饭,十足的“蓝领”,收入微薄。这小子三十好几才结婚,跟着就让妻子连着生两个孩子。养活得了吗?他不管,只是说“俩孩子也好做个伴儿”。是否可以到政府那儿申请些救济?“现那眼呢!咱能让他们生下来就能养。”好嘛,没日没夜的打工,死活不申请救济,还活得倍儿开心。瞧,咱们北京人特“皱”。不过这也是种活法儿。

  十几年前刚来美国,认识个读博士的北京汉子。妻子终于探亲来美国,他让北京朋友们到家作客。席间感叹,“如果老婆再签不来,我就回国不读这烂博士了。”看看,这,就是我们北京人。后来他拿了博士学位却去做买卖。买卖做不成又去实验室里混。最后在大学里做了教书匠的时候都快退休啦。“人生能干什么都去试试,最后总能找到自己想干的活儿。”可钱没挣到多少呀。“也是。我也觉得钱越多越好,可总不能为钱活着吧。”

  也有挣着钱的北京朋友。没事就把北京来的哥们儿们找到家里连吃带喝侃大山,聊政治。做着买卖侃什么政治呀?嘿,人家就有这嗜好。这酒一喝就到了下半夜,他醉得拿着酒瓶子往桌子上倒酒,还说“我怎么倒不进杯子里了”。大伙儿出去玩儿他就使劲掏钱。别人一说“算一算每个人摊多少”。他就嚷“别那么叫人不痛快怎么样”。

  我和太太都是北京来的。到美国十好几年,到现在连房子都没买,仍然住在很一般的公寓里。但我房后开地种了大片的花,屋子里像植物园,外加一大缸锦鲤。我们每年一定要出门远途旅游。现在女儿上了大学,当妈的就每天晚上弹女儿的钢琴,虽然不成调,但很能找乐。我则趴在电脑前码字儿,跟网友逗贫。我们是北京人嘛。

  以自己是北京人为荣?嘿嘿,有点儿。

  04/2007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