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剑传略》引子——两句俗语,一个传说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列土前,可见水对人之重要。这好理解:水,生命之源。这世上但凡有生命的活物,哪样也离不开水,没了水,人类的饮、食没了着落,等着人类的就一个字:挂!

有了水,再辅之于土,便可事稼穑,亦可蓄草放牧。因而在有人之初,水神共工与土神后土,那是最受人敬拜的。逢年过节,收受腐败物品最丰。

俗语又说:水火不能相容。这话源自神界的一场厮杀。事情大抵如此:人类的老老祖先们是不知火为何物的,有了可食之物,他们便采用世界上最古老的成语:生吞活剥。日子久了,啥消化道疾病都有了。

却说有个祭祀,在主持敬拜天帝的时候突然跑肚拉稀,致使仪式中断。天帝震怒,一查才知道是因为刚刚生吃了被痢疾污染的玉米棒子。于是派火神祝融下基层处理这事。

那火神祝融是个一等明白的,清楚光治好眼下这些感染者是不成的,关键得教会人们如何自己防治才能一劳永逸。于是来了个现场办公,亲自化身为一红脸大汉,教会了人们钻木取火的绝招。

人类的老老祖先们自也聪明得紧,立马就懂得了火的诸多妙用:它不仅仅可以用来消毒防病,还可以用来烧烤猎物;可以驱赶野兽,寒冬腊月还可以洗个热水澡什么的。

所谓喜新厌旧,自古已然。人们享了用火的诸多好处,立刻把火神祝融摆上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供奉之物、赞美之词铺天盖地。倒把个不可或缺的水神共工不闻不问了。却不思没了火,人类虽苦尚可存,若没了水,人能撑几天?

(这好理解,比如当今,一群杰出者从中国飞至美国,享了几天自由民主,立刻要把那生他养他之地忘一干净,甚或贬辞如山,全不思没了那一片水土,他从哪里来。)

水神共工从锦衣玉食一下子沦落到吃糠咽菜的窘境,哪里平静得了那一颗奔腾的心?失落之下,悍然发动了讨伐祝融之站,旗号曰:水火不容。

那上头干架,可苦了下头的苍生。你想想,一会儿烈焰炙烤一会儿又洪水灭顶啥滋味?大约“水深火热”的成语便诞生于斯。

按说这水火二神也算旗鼓相当,大概是共工所受供品太少,以致营养不良吧,慢慢地就扛不住了,最终搞了个落荒而逃。祝融偏没懂得穷寇莫追的道理,一通死缠烂打。共工逃无可逃,绝望之下就想一头碰死算了,于是抡起脑袋就往那不周山上猛顶了过去。

共工这一发狠没把自己撞死,倒把那不周山给整塌了。那不周山是什么?乃是顶着天的四柱之一。这一折,搞得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天帝本在睡大觉,失察,突然床板倾斜,一醒而起。共工因挑起事端被天帝囚禁,祝融责任轻些,被从中央贬到地方,自此成为南方之神。

却说那不周山断折,在其与天结合之处留下一大窟窿,水便从这儿不断哗哗,致使无数家园被没,人类面临灭绝之虞。

那亲手创造了人类的始祖女娲自不甘心自己的心血葬身水底,于是遍涉群山,广采五彩石,于天台山上炼石补天。要炼石就得有火,女娲又找来祝融做副手,祝融自知难辞其咎,遂欣然相助。

这炉火一起,一炼就是九九八十一天。五彩石终于熔化,阳浆上浮,女娲取之补天,终于堵上了不周山断折留下的大窟窿,大地从此平静。

不表那得以补天的阳浆,却说那熔融五彩石而得的阴渍,不断下沉聚积。事毕火灭,这些阴渍终凝成一至坚圆盘,阔三尺许,被女娲弃于天台山下。

那无彩之石本为阴阳调和之体,如今阳浆被抽尽,所舍乃一至阴之物。此盘透体冰凉,便在日晒之下其表亦有凝水以蔽,且极喜阴寒之地。终于逐水而驻,栖身依阙山下深潭之中。

————————————
[注1]与共工战者,说法不一。或言颛顼帝,或言伏羲。本文采用《史记.三皇本纪》所述。

[注2]“女娲补天”的传说始见于《淮南子8226;览冥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