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喜欢我们祖宗的文化,那就接着秀煮夫的宝贝古董 (图)




名称:明宣德红釉长颈花口橄榄瓶

鉴定欣赏要点:器高21厘米、口径5厘米、腹径10厘米、足径5厘米。
器外及内口施红釉,釉肥厚如脂、色暗红间有漂亮的暗色花纹;包浆漂亮、镜下可见冰片纹和散在针尖状气泡;胎厚、胎质细腻;釉稠厚、流动性小、在口内见积釉;“灯草口”、足部凝釉整齐不过足;底施浅绿色青白釉、无款、可见缩釉;“鲫鱼背”圈足、无釉,胎釉交界处都呈现自然均匀的年代风化干燥状和火石红圈线。

这是煮夫我最喜欢的一件!收藏最诱人的部分有时并不在某种实物的表面,而是通过这个物件所能传达给您的文化内涵!!那就让煮夫我讲一讲宣德红釉的故事吧:


红釉俗称“铜红”,红釉瓷器是以铜为发色剂的红色单色釉瓷器的统称,包括祭红(鲜红、宝石红、霁红、积红、醉红、鸡红)、郎窑红、豇豆红等品种。

历史上,我国的红釉器最早出现在宋代著名的钧窑窑变瓷器上。但由于当时的烧制技术所限,红的呈色不够稳定,器物都是红中泛紫或泛青,尚不能烧出纯正的红色;到了元代,聪明的窑工经过反复的摸索、实验,创烧出著名的釉里红瓷器,并开始试烧单色鲜红器。“铜红”单色釉就是元代江西景德镇创新烧制的一个新品种。其制作工序是将一定含量的铜物质作为着色剂掺入釉中,然后把釉施在器物的胎体上,入窑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由于“铜红”的烧制技术难度相当大,铜的正常呈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釉的成份有关,而且对窑内温度、气氛变化和窑外天气、季节的影响也十分敏感,哪怕是配方和烧制条件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色调的不正常,甚至同一配方,在同窑同样的条件下烧制,只因摆放位置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色调。由于“铜红”釉瓷器的烧制技术不易掌握,因此器型少,产量低,这种高难度的颜色“红釉器”也就显得异常名贵了。从瓷谚“千窑难烧一器”和“祭红”的得名典故(明永宣时,因“红釉器”十分难烧,屡屡试验都没有成功,时间一天天逼近,眼看无法完成官府下达的烧制“红釉器”指令,这在当时依律连同监工及所有窑工都要被处死,在这危急关头,窑工工头之女纵身跃入窑中活祭窑神,这种舍身救大家的精神终于感动上苍,从而烧出“祭红”瓷器。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话,“祭红”真是一个充满血腥和悲壮的名词),我们可以知道“铜红”釉的烧制难度有多高。由于技术原因,元代的“铜红”单色釉色调都呈现出暗红色,器型有:碗、盘、小执壶、高足杯、俑等器物。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转眼间到了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经过历代无数窑工试验研制的“纯色鲜红器”终于正式烧制成功!这是中国陶瓷史上具历史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大家知道,红色是明皇朝至高无上的颜色,朝廷为了烧制出高质量的红釉器物,指令皇家御窑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大量当时十分宝贵的红宝石配入釉中)。这样的物质条件和烧制工艺,民间窑场根本无法达到。

明清二代,“铜红”釉瓷器的烧制都是由朝廷专设的御窑进行作业,是皇室专门用来祭天的御用祭器,十分珍贵,连皇室平时也不轻易使用;更由于烧成极其困难,因此呈色好的器物弥足珍罕。据古籍记载,在永宣二朝短短30年间生产的呈色好的器物数量不多,当时就万分珍贵,有书为证:明代《窥天外剩》作者王世懋:“……我朝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蓝浦所撰《景德镇陶录》是一本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陶瓷专著,在概括宣德窑的特点时,也重复了这“以鲜红为宝”这句话:“宣(德)窑……以甜白、棕眼为常,以鲜红为宝,器皆腻实,不易矛蔑。”明代田艺衡所撰《留留青》记载:“……宣德(红器)之贵,今与汝(器)敌,而永乐、成化亦以次重矣!

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沧桑,现在存世的明代宣德“铜红”釉瓷器屈指可数,其完整的呈色好的器物存世量甚至比至正型元青花和宋代汝窑器、官窑器还少!明代宣德“铜红”釉瓷器之所以万分宝贵,除了难烧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缘故,就是“西红宝石”碾末入釉,这个古代文献中也有记载:清初程哲著《窑器说》曰:“宣(德)窑之祭红杯、盘有通体红者,有红鱼者,有百果者,有西宝石垩涂烧者,其宝光凸起,紫黑者火候失也。清乾隆唐衡铨《唐氏肆考》记载:“宣(德)窑造祭红红鱼靶杯,以西红宝石为末入釉,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汁水莹厚。……几与官汝窑敌。”

宣德以后,成化、正德年间虽有烧制,但是成功的更少,勉强烧出几件,颜色与宣德不可同日而语,鲜红器的技术自此更是江河日下,到了嘉靖,高温“铜红”釉瓷器几乎都烧成暗红中带黑,皇帝不得不下令停止烧制鲜红器,改用矾红器、低温铁红器代替。鲜红器渐渐失传矣!


时间悄悄溜走了一百多年后,康乾盛世——中国陶瓷史的又一个高峰期到来了!在康熙皇帝的直接干预下,江西巡抚郎延拯亲自督办,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失败,红釉器终于复活!郎君功不可没,史称“郎窑红”。“郎窑红”虽然也是瓷器珍品,但与明代宣德鲜红器却不能相提并论,正如清代名人许之衡所著《引流斋说瓷》评说的“宣德祭红则为红釉之极轨”。宣德红釉器呈色均匀自然,庄重肃穆,鲜明温润,釉层晶莹,真正体现红宝石的韵味。而“郎窑红”的呈色不大均匀,色浅的太明亮,红色漂浮;色深的太暗,红色死气沉沉且带给人一种带黑的感觉。俗语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只要一比较就一目了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物以稀为贵”,“郎窑红”存世量较多,从康熙到宣统清代各朝均有生产(甚至流传至今)。当然,“郎窑红”毕竟是“铜红”釉瓷器的一种,“铜红”釉瓷器的烧制难度很大,以至今日景德镇还流传一句顺口溜:“要穷,烧郎红”,可见“铜红”釉瓷器的烧制有多难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