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玩的心跳!中国的宠儿美国的猛兽(图)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手机短信 玩的心跳!中国的宠儿美国的猛兽(图) 

前几天从新闻里得知,美国很多州要立法,禁止开车时玩手机短信,因而产生了写一篇东西的想法。

 

我知道有手机这玩意儿,是90年代初从看台湾电视剧开始的。当时他们好像叫大哥大。看到的是那些公子哥、黑帮老大或公司老板们在小汽车上打电话。来美国的前10年我自己一直没有手机,我身边的人也都不用手机。现在还记得1999年一个单位的小年轻们,因工作需要,大家合用一台手机的情形。

 

我自己买手机大约是2001年的事吧,当时为了省钱,只买了一种最简单、最便宜的计划,也只在最急需的时候才用一下,很是寒酸。

 

哪知道,就在此时中国的手机迅猛地发展起来,其速度远远超过美国,尤其是超过在美的华人。我有位朋友老土,几年前回国竟然不会用手机,让同学笑话了一番。我在国内的朋友跟我开玩笑说,现在中国扫大街的清洁工都有手机,怎么你们有些美国教授、工程师都不带手机?我当时回答:因为我们大多两点一线,到处都有电话,不太需要。现在想想,当时好像真没那么急需。可一旦用上了,就再也丢不掉了。

 

另一桩变化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本世纪初,我们刚刚在美国“脱(手机之)贫”,国内的短信就已经是铺天盖地来了。手机短信现在己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根据短信内容的目的与用途,可以将短信内容分为五大类:爱情短信、幽默短信、友情短信、节日祝福短信和工作短信。问候语、闲聊、正经的事情和一般的笑话是短信使用者发送最多的。另外,工作沟通、情感表达方面的内容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而彩票信息、股票信息等内容发送比例较少。 

 

据称,手机短信始于1992年,当时一位名叫尼尔•帕普沃思的人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用电脑键盘给朋友的手机上发出了一条“圣诞快乐”的祝福短信。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有意思的是,对比世界上第一句电话通话内容“沃森先生,过来一下”,这条短信传递出的却是节日气氛。

 

也有人说,手机短信的发明人是芬兰人,因为北欧人的感情比较含蓄,不喜欢通过电话来表达,于是就突发奇想发明了短信。

 

不管事实究竟如何,我更愿意相信第二种说法。的确,发短信比打电话要含蓄方便得多,也比写电子邮件方便快捷,几乎随时随地都能使用。中国人比较含蓄,这也可能就是在中国具有肥沃土壤、一发而不可收的原因吧。  

手机短信-中国的宠儿 

说起来,手机短信的好处还真不少。我们这些年来在美国,要么给很密切的朋友打电话,一侃个把小时,要么通过电子邮件码洋字,无法享受用中文发短信,真是一大遗憾。




一则好的手机短信,或能让人捧腹大笑,或能使人一吐不快,或能令人明白道理。

 

一则好的短信,或是充满哲理寓意深刻的诗句,或是投向丑恶现象的投枪匕首,或是温情四溢文采飞扬的问候祝福。


 

手机短信,也反映出中国汉语言丰富的表达意境,所以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欣赏价值。恐怕也只有中国也才有手机短信文化现象,也只有中国人把手机短信玩出了丰富多彩的花样。如果现在能有有心人,潜心收集整理手机短信,汇集出来,风、雅、颂,一定会是现代版的《诗经》。

 

首先手机短信蕴含着娱乐。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压力大、变化多、节奏快的特点,劳累、紧张、困顿的人们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宣泄情感,松弛神经,抚慰心灵。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幽默风趣类短信成为现代人不约而同的最爱,伴随手机短信而来的是相对轻松亲昵的人际关系,短信文化带给人们一个愉悦身心的精神港湾。

 

“听说你最近很牛气,普京扶你下飞机,布什给你当司机,麦当娜陪你上楼梯,金喜善给你烤烧鸡,刘德华帮你倒垃圾,连我都要给你发短信息!”

 

看到这则短信,大多数的人会会心一笑,这样,发件人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次,短信文化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使人际交流的渠道更为通畅有效。手机短信通过书写形式,使人们日常交流中难以出口的言语得以轻松表达,也为那些生性木讷、不善言辞的人提供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情感出口。除非出现网络故障,否则,对方总会收到发送的短信,加之短信的方便快捷、短小精悍、言之有物,使得人际交流更具效率。

 

另外,“短信语言”利用汉语言丰富的意蕴和灵活多变的组合方式,运用夸张、排比、比喻、借代、顶真、移就、双关等各种修辞格,以及仿词、仿句等多种修辞手段,创造性地言情表意,给人以出其不意、妙趣横生之感。例如:

 

“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的笑容!”


 

再者,手机短信是一种典型的间接传播方式。短信给对方以很大的回旋余地与思考空间。在收到短信以后,可以立即回复,也可以思考一段时间再回复,甚至可以不回复,短信比电话更尊重对方的意愿,更符合中国文化的儒学传统,也更契合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可以说,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天然地与形式上委婉、含蓄的短信文化相融合,这或许正是中国人均使用的短信量明显高于世界水平,短信文化在中国异军突起的一个深层原因。


 

最后,手机短信形式委婉、含蓄,契合东方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中,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义之邦享誉于世,对“礼貌”问题颇为注重,情感表达也素以委婉、含蓄著称,许多人都不习惯将喜怒哀乐毫不保留地展示在众人面前。短信文化是不喜张扬的,短信显然比铃声大作的电话更有分寸,更为礼貌。并且,短信比其他的交流方式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时空局限性较小,一对一的无声交流增强了私密性,让人们在一个相对宽松和隐秘的空间,以拇指的轻舞来倾诉缕缕柔情。

 

例如:“风是我挥着的手,柳是我低垂的头,星是我关注的眼睛,海是我思念的深情,心在你的影里,伴你去远行。”欲语还休而又意味深长,尽显东方文化的婉约和浪漫。  

中国人喜欢玩手机短信超过美国人,除了上面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大多数人不开车。坐在公车上或出租车上是收发短信的最佳时间和场所,既能快速打发时间,又能培养感情。可以一次发很多短信。手机短信就像中国菜一样,具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市场。   

手机短信-美国的洪水猛兽 

我的孩子们目前尚没有玩手机短信的压力,想必其他小朋友们也不太用吧。美国人也当然有玩手机短信的,要不然,我也想不起来写这篇东西。不过,大部分人喜欢用电脑,玩“Instant message" 之类。孩子们晚上一边念书,一边来回发信息、聊天。 

为什么手机短信在美国发展慢呢?第一,美国人一直有打电话的传统,比中国早很多。美国人几乎家家有留言机,这么多年,习惯了。还有,就是电脑普及率较高,用电子邮件特别频繁。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要开车,不方便使用。 





有研究表明,一边开车一边发短信或顺藤摸瓜式的玩MP3播放器都是危险的,甚至比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聊天要危险得多。开车时收发短信,人们不仅要动手指,还要低头看文字,因而更加危险。此时驾车人或者减速,或者左右开弓摇摆,对其他人构成威胁。 

我自己的体会与研究的报告相似,如果光是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聊天,对我的驾驶技术影响不大,但若用手或眼睛在车上找东西,则安全性大大下将。 



最近美国汽车协会(AAA)的一项研究显示,开车时发短信导致车祸增加了50%。一项新的研究证实了大多数人已经知道的一点,即发送短信和驾驶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组合。驾驶人的目光每离开路面两秒钟,车祸的机会就是正常人的两倍。过去几年里,短信和手机使用已经造成了许多伤亡惨重的事故。 

因此,关于开车时使用手机的立法一直在进行中。康涅狄格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已禁止开车时使用手持电话。另外有38个州目前正在考虑133个法案,从而规范方向盘后面的驾驶人的行为。美国一些州已经禁止开车时发短信,另有10州禁止新学开车的人使用手机短信,但大多数州尚没有相关的法律。 

本月早些时候,怀俄明州一名17岁的女孩创立了一个广告牌,上面显示一名17岁的女孩座在她的方向盘后,耳朵上有个电话,以及一条简单的忠告:

"Buckle Up … Hang Up … Heads Up … It all adds up!"

这名女孩的同学于2007年7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




 



美国的路上情况似乎变得越来越糟了,一些驾驶人用他们的小手指控制方向盘,从而腾出他们的拇指来打字。还有的使用膝盖驾驶,腾出双手快速地打开一个电子邮件。以往,美国人本来就有在车上吃东西、化妆或刮胡子的习惯,这已经够糟了。而现在,有些驾驶人想把他们那2800磅重的、以每小时65-75英里的速度在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变成自己的家庭办公室。

最可怕的是那些大巴士和大货车驾驶人,他们开长途辛苦无聊,使用手机短信对他们来说更加有无穷的吸引力。可是,这些驾驶人一旦出事,后果就不是一两个人的生命为代价了。 

可能有一天,我们也玩起手机短信来,希望那个时候,所有的手机都是声控的,不需要手来操作,或者,所有的汽车都有自动驾驶设备。我们对此应当有信心,因为我在20年前所渴望得到的自动指路装置(现在叫GPS),现在不是有了吗?


(注: 图片来自网路)
Bali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多,电信塔等公共基础设施利用率高所以手机啊网络费用啊可以便宜.
浪宽 发表评论于
EnoughIsEnough:
"那就避免像电话那样冷不防打扰收信人。电话铃一响,不管你方不方便,有没有情绪,都得马上接。" 这一点实际上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间接传播方式”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不过你解释的更清楚,谢谢。美国的垃圾Email太多,每天删不过来,不知道垃圾短信多否?

999朵玫瑰:
便宜是一个原因。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能便宜,而美国不行?这里可能还有个市场问题,或其它什么原因。
“另一个是老美习惯留言.老中没留言的习惯,好象留言机也不普遍.总之就是使用习惯不一样. ”这一点我赞同。习惯决定市场,市场决定价格。前面有网友提到。

EnoughIsEnough 发表评论于
好像还没有人提到短信的另一大好处,那就避免像电话那样冷不防打扰收信人。电话铃一响,不管你方不方便,有没有情绪,都得马上接。短信和Email一样你可以等到方便的时候再回。这正是国内朋友给我的解释。美国送Email较多,人与人之间交流较少,也被扰人的sales电话弄麻木了(起码不会骂娘),所以短信不太重要。当然我也同意英文短信远不如中文短信精彩。

EnoughIsEnough 发表评论于
好像还没有人提到短信的另一大好处,那就避免像电话那样冷不防打扰收信人。电话铃一响,不管你方不方便,有没有情绪,都得马上接。短信和Email一样你可以等到方便的时候再回。这正是国朋友给我的解释。美国送Email较多,人与人之间交流较少,也被扰人的sales电话弄麻木了(起码不会骂娘),所以短信不太重要。当然我也同意英文短信远不如中文短信精彩。

999朵玫瑰 发表评论于
没说到点子上.中国人一开始喜欢短信是因为便宜,我记得几年前回国打或一个电话要六毛钱.短信只要一毛.现在大概习惯了发短信.在国内为了省自个和朋友的钱我也发短信.在美国没这必要,而且美国短信要收钱的.另一个是老美习惯留言.老中没留言的习惯,好象留言机也不普遍.总之就是使用习惯不一样.
浪宽 发表评论于
firestone:
"Text messaging is very popular among teens and young people in the USA. some of them send thousands texts a month." I believe.

绿一:
对呀,声控的,那多方便!比如说我要给你发短信,就说:“发给绿一:谢了,哥们。你可是文学城的大老呀。完”说真的刚来美国时开车最怕的迷路,多想有个自动指路器呀,现在有了。

野人花园:
你的Info非常好。

“中文的精彩”大家公认,不是我的发明。谢谢。

EnoughIsEnough :

真的?看来,手机短信真是很浪漫啊。我得申请一个“好多付点月费用“Unlimited Message Program"”


firestone 发表评论于
Text messaging is very popular among teens and young people in the USA. some of them send thousands texts a month.
绿一 发表评论于
噢,我最盼望最后那句:。。。希望是声控的。谢谢你!
野人花园 发表评论于
各大电信公司和知名商业研究机构都对各地区的手机使用习惯有持续的分析研究,结论是中国的手机服务的资费结构(package)和通话费太高,以及pc的不普及,是中国使用短信较多的原因。这你查阅商业杂志就看到的。

不过,你说的因为中文的精彩而使得短信使用多的分析是独到。赞。
EnoughIsEnough 发表评论于
我朋友的儿子有一个月电话账单上记录了一千多短信,结果发现是谈恋爱了。Verizon短信收费有多种plan,遇上谈恋爱的,家长最好多付点月费用“Unlimited Message Program"

浪宽 发表评论于
回复likexx的评论:
我也没说美国不用,只是没有中国那么多,那么花哨。不管怎么讲,美国在这方面绝对落后于中国,这是大家公认的。
浪宽 发表评论于
回复不允许的笔名的评论:
完全可能。因为我自己没玩过,只能是间接的知识,难免有误,请不吝赐教。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楼主老土,根本就不了解美国手机的情况(其实也不了解中国)。
likexx 发表评论于
...
问题是短信在美国年轻一代也很流行啊,不亚于中国。
作者只是有代沟而已...
浪宽 发表评论于
谢谢不惑40 、wxcqq 、北京天津来访。大家长周末愉快。

浪宽 发表评论于
回复safying的评论:
真高兴,找到一个老乡。可我要声明,那可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朋友。:))
浪宽 发表评论于
回复sevenfish的评论:
这有道理.但我觉得美国电话公司也不傻,市场调节他们应该知道,如果有利可图,为什么不调低短信的价格?
我的孩子不用,我们也不用,孩子也没要求过,所以我推测,其他孩子可能也不用。不过,不同的年龄段情况可能不同。谢谢你的input.
不惑40 发表评论于
好文感同身受。
sevenfish 发表评论于
美国短信贵,发送和接收都要收钱,包月的免费电话时间都用不完;中国话费贵,有时可能一句话事,一个电话1分钟0.6,一个短信0.1。不过美国孩子发短信还是很多的,你可能不知道,孩子尤甚。而且还有手机group,就是你发一个短信,所有group里人都收到,答复也是所有的。
wxcqq 发表评论于
those so called hi-tech in the eyes of Americans are mid or low tech.... they don't care that much, they are after bigger and better stuff....
北京天津 发表评论于
写的不错。

我也很不明白,有些美国人没有中国人对高科技的玩意(当然手机不算高科技)热衷。
safying 发表评论于
山东莱芜的?!
老乡啊~~~^_^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