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Prfdcm:
早上好,盒子。到现在还不区分神与佛?我在学习了基督教和佛教之后,感觉神与佛几乎是相反的,相像之处不多。不过我也不信神佛。
说个另外的话题。上次你推荐的你的信仰见证很好,那时你的发言显示你思维清晰敏捷,道理讲得简明清楚。不过,最近我怎么觉得你的状态不同于那个时候了?在这一串与我交谈的贴子里,你好象更多挑剔,自是非他,自己的观点不说清楚,只是否定对方的观点,也不具体说出错在哪里。别人回答了你的疑问,你也不置可否。是不是同时忙着做许多事,没有精力关心这里的对话?还是最近不在状态?
哈哈,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
---------------------------------------------------------------------------------------------
人間的盒子:
人間的盒子:
哈,我一直在看电视。
其实我现在已经不再追求信仰了(如果曾经算追求过的话),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那个阶段,即便是写那见证的时候,我的观点也是自己不需要宗教或不会信宗教,这样的心态难免让人觉得骄傲。都说高人常常是寂寞的,我想我不能算高人,因为我一点都不觉得寂寞,我一直在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生活,我也在努力修行,我的生活和经历告诉我自己是有成效的,不需要宗教或某些人来认可。
在这个贴里对佛教徒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完全是因为几个佛教徒跑到我 文学 城的文章里说我,我当时看了有个基督徒朋友的一篇文,觉得挺惭愧的,不管人家多没修养,我要保持风度和修养么,就把自己的东西都删了。可是最后还是发泄到这里来了。哈,是我不好,再来这不值钱的道歉吧。
也说点题外话,修行到底是修什么,我曾看到一篇东西列了十条,我应该都同意,要克服贪婪嫉妒什么的,可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行为还要包括承担做人的责任,象教育孩子(生养或领养都没关系)什么的,还要工作(是不是有收入也不重要),处理好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领导关系,等等,我真的认为佛教徒的修行不够全面。人要能够把握到某个度,能够做到在处世上又不积极又不消极才叫修到了位,做到"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只是一个方面,还要其实是一个被人们所接受的人,说是要放下自己,这没错,但也要用好生命给你的姻缘吧。我觉得哈,基督徒是把虚幻的东西当真实,而佛教徒则把很多真实的东西当虚无,结果都是浪费了能够把握的今生。就算有轮回,好不容易轮到当人么,就这么空空地过完不可惜吗,还有哈,为什么要跳出轮回呀,做人多好啊,做别的也没什么不好,反正轮就是了,跳出有什么好。
哈,又胡扯了,谢谢你的耐心。周末快乐!
---------------------------------------------------------------------------------------------
chico:
---------------------------------------------------------------------------------------------
chico:
盒子好,
你这个人心量比较大,言语轻重都能担待。就胡说几句。由于佛教学人没有为世人作出好的榜样,致使人们对佛教产生了误解。比如你说:“基督徒是把虚幻的东西当真实,而佛教徒则把很多真实的东西当虚无,结果都是浪费了能够把握的今生。“ 实际上这种人在佛教里是属于堕入“边见“ 或者说“断灭见“的人。佛教提倡的是“中道“,不落“有“,又不落“空“,才是佛教的正见。
佛和魔就是一念之间的差别。没有明师指点的话,学佛的很容易就变成了学魔。佛经前面都有一首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解如来真实义的确不易。
一部分佛经是佛陀根据当时某人的提问,针对他个人具体问题的答复。他的问题也许是我们的问题,或许不是。就如同在学习期间,同学提出个问题,老师给解答一样。他的问题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老师的那个答复对自己没有用。但对那个同学就完全不一样了,有大用。
还有《论语》里子夏问孝,夫子曰:‘色难’。子游问孝,夫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由此可见,子夏和子游两个人的毛病不一样,夫子的答复也不同。
佛陀说“空“说“有“,无非是破除当事人执空,或者执有的“边见“毛病,让他们悟入“中道“正见。
现在离佛久远,人们读经、解经同“如来真实义“偏差会更大。任何人讲的东西,都是一种参考,不一定是答案。更不一定是如来真实义。
---------------------------------------------------------------------------------------------
世道变了:
你这个人心量比较大,言语轻重都能担待。就胡说几句。由于佛教学人没有为世人作出好的榜样,致使人们对佛教产生了误解。比如你说:“基督徒是把虚幻的东西当真实,而佛教徒则把很多真实的东西当虚无,结果都是浪费了能够把握的今生。“ 实际上这种人在佛教里是属于堕入“边见“ 或者说“断灭见“的人。佛教提倡的是“中道“,不落“有“,又不落“空“,才是佛教的正见。
佛和魔就是一念之间的差别。没有明师指点的话,学佛的很容易就变成了学魔。佛经前面都有一首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解如来真实义的确不易。
一部分佛经是佛陀根据当时某人的提问,针对他个人具体问题的答复。他的问题也许是我们的问题,或许不是。就如同在学习期间,同学提出个问题,老师给解答一样。他的问题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老师的那个答复对自己没有用。但对那个同学就完全不一样了,有大用。
还有《论语》里子夏问孝,夫子曰:‘色难’。子游问孝,夫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由此可见,子夏和子游两个人的毛病不一样,夫子的答复也不同。
佛陀说“空“说“有“,无非是破除当事人执空,或者执有的“边见“毛病,让他们悟入“中道“正见。
现在离佛久远,人们读经、解经同“如来真实义“偏差会更大。任何人讲的东西,都是一种参考,不一定是答案。更不一定是如来真实义。
---------------------------------------------------------------------------------------------
世道变了:
修行修什么.呵呵,高僧们的答案肯定是我不理解的了.
至少我目前的答案是:不知道修什么.
但我肯定是在修的:比如胆怯,在这点上,通过修行我进化很多了;我也没那么浮燥了,碰到困难的时候我知道要坚持了;这些好象是小事,但一路做下来,这些天我突然想明白,我到底想做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突然觉得我的目标越来越清晰,然后就一点点要落实到日程上来.
我讲这个是举个例子.如果在我改造性格前,在我自我修炼前,我是绝对想不到我目前在思考的议题的;如果我一直不修行,连最小的修行都不做,我肯定是到现在都不会对自己的一生做纵观性的考虑.
那么假设高僧们所修的目标是正确的,我想我现在之所以不能理解那是因为我修行得还不够的原因吧.
至少我目前的答案是:不知道修什么.
但我肯定是在修的:比如胆怯,在这点上,通过修行我进化很多了;我也没那么浮燥了,碰到困难的时候我知道要坚持了;这些好象是小事,但一路做下来,这些天我突然想明白,我到底想做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突然觉得我的目标越来越清晰,然后就一点点要落实到日程上来.
我讲这个是举个例子.如果在我改造性格前,在我自我修炼前,我是绝对想不到我目前在思考的议题的;如果我一直不修行,连最小的修行都不做,我肯定是到现在都不会对自己的一生做纵观性的考虑.
那么假设高僧们所修的目标是正确的,我想我现在之所以不能理解那是因为我修行得还不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