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祷文》默想
--选自王志勇《基督教圣约世界观经学原理传习录》
生命的核心在于是否忠诚于上帝的圣约和国度,坚毅不屈!!!
既包括对上帝本身坚毅的追求,也包括对今生天国使命的执著。
高标逸韵的美丽人生并不在于超凡脱俗,而是在具体的生活处境中寻求上帝的国度和公义。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人生目的和世界导向的问题(Telos)。
“上帝之下,心身统一”(One Heart For God)。主祷文所奠定的乃是基督徒的国统。离开以上帝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以上帝所启示的律法为国度的标准,以世界为上帝的国土的框架,基督徒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发挥君王的职分。
主耶稣基督所教训门徒的主祷文所解决的乃是具体的政策的问题;偏离主祷文所显明的国度生活,就会使得基督教丧失活力,沦为不切实际的空谈。
《主祷文》所显明的是基督徒当遵行的生活次序(the order of life)。
主祷文不仅向我们显明了国度的框架,也向我们显明了我们国度生活的次序。上帝的国度在人间就是上帝的统治显明在那些自愿顺服他的律法的人中间,上帝拯救世界的目的也通过他们而显明出来。[1] “上帝的国度和上帝的教会是世上最持久长存的社会,并且上帝的国度是不会失败的国度。”[2]
恩典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同篇》)
《主祷文》所规范的是人的祈祷,为我们提供了国度的框架。
主祷文为我们提供了心灵的规范,否则我们就没有心灵的连接。
圣经是祈祷书,是上帝与人心灵相通的管道。
主祷文的核心是上帝的“整全性”(qualitive completeness)。
“我们在天上的父”—主祷文所显明的是“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路12:32)。
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立法者、审判者,更是我们的天父、我们的朋友和良人。我们对心灵唯独在上帝的圣爱中才得以饱足。上帝的创造决定了我们对上帝的归属,堕落就是对上帝的叛逆和疏离,上帝的拯救使我们重新得享与上帝相属相爱的关系。
《主祷文》所揭示的是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主祷文乃是主耶稣亲自教导我们的祷告的指南,是我们与上帝心灵相契的纲要,也是我们攻克己身,心意更新的蒙恩之道。
基督徒当从国度的角度建构生命神学。心学的基础是个人心灵对上帝圣爱的回应,关键是以外在的善行见证上帝的恩典,这就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样事功上。
主祷文注重意志,强调我们当定志先求上帝的国度和公义。
主祷文是祈求上帝行动,好使我们能够行动,信心生活的奥秘就是与主同行。
主祷文以复数性的“我们”开始,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每个人虽然都是个体之人,但我们一开始就生活在群体之中,我们必须有群体的意识,必须以群体的形式、在群体之中荣耀上帝。
孔子论心:“故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及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记·礼运》)“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心之在体,君之位也。”(《管子·心术上》)“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管子·内业第四十九)。
一. 简释
1)心学即神学,神学即律学。
2)奥古斯丁以主祷文为望德的规范。
3)对于心灵的自由而言,也只有一条道路,就是在基督里得自由,唯独这样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4)心学所考察的是人的心灵的状态和归宿,直接涉及到人与上帝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神秘的,乃是藉着上帝所启示的圣言认识上帝,经历上帝,特征就是以认识、遵行上帝的法律为甘甜。
5)在心学部分强调上帝的位格性、世界的国度性和人生的圣约性。在三大概念对于个人在天地人三界中的定位至关重要。
6)上帝是心灵的主宰。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认识上帝,荣耀上帝,以他为乐,直到永远。我们必须对照创造、救赎与成全这三大历史阶段,才能深刻地认识人的心灵所处的境界。
7)主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又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太16:26-27)。宋代朱熹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8)人绝不是抽象性的人,也不是空白性的人,而是有着上帝的形象的人。这一形象不仅在于人认知、感受、决志的能力,以及人治理全地的本能,更体现在人生来具有的宗教意识和良知意识上,也就是说,上帝的法律刻在人的心中。心学的核心就是心灵与上帝的相通,这种相通的接触点乃是人本身受造即具有的上帝的形象,基本框架乃是上帝的圣约,标准乃是上帝所启示的法律。
9)神学所研究的并不是罪人所杜撰的各种教义或规条,而是研究、体悟刻在人心中的道德法则,并靠着灵修的功夫,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施行出来。“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法律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来8:10;耶31:33)。
10)主祷文向我们显明了基督徒如何活出上帝所赐给的丰盛的生命。祈祷是上帝所赐给的重要的蒙恩之道之一。我们不能随时领受圣礼给我们带来的益处,读经、听道的时间也有限,但我们可以随时祷告。
11)没有祷告的心态和操练,我们就不能从圣餐中领受任何益处;没有祷告的心态和操练,我们也不能从读经听道中得益。基督徒生命的核心就是“活在主面前,死在主面前。”
12)言为心声,祈祷显明了我们内心的状态。同时,我们也是藉着祷告,时时刻刻把我们的心灵摆在祭坛上,摆在上帝的面前,求主洁净,求主更新,求主眷顾。托马斯·曼敦说:“在祷告中,我们对上帝的享受最直接,尤其是求告他帮助我们,解救我们的时候更是如此。在祷告中,一切美德都参与进来。”
13)祷告绝不是我们来提醒上帝,而是上帝所设定的让我们提醒自己的蒙恩之道。祷告使我们时刻意识到我们是靠上帝恩典的眷顾活着,使我们时刻意识到我们自身的身份和使命。
14)作为天路客,主祷文就是基督赐给基督徒的天路指南,我们需要时时通过主祷文来省察我们,是否行走在上帝所命定的蒙福的道路上。
15)基督徒的使命绝不是消极地等待耶稣基督的再来,而是积极地投入目前的工作,做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用敬虔的生活、卓越的工作在地上拓展上帝的国度,迎接弥赛亚的再来。
16)敬畏上帝,遵行诫命;信靠基督,传讲福音,乃是基督徒等待基督再来的最好的预备。
17)心学所关注的是幸福观。基督教是伦理性的宗教,是历史性的宗教,更是情感性的宗教。上帝创造并救赎我们的目的乃是让我们在他面前得着满足的喜乐,在他面有得享永远的福乐。
18)心学所注重的既不是理性的思辨,也不是神秘的顿悟,乃是以认识上帝,研究托拉为乐。
19)《主祷文》中最令人震撼的乃是“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基督教并不是提倡不食人间烟火的宗教,乃是直接关注人们日用的饮食的宗教。
20)《主祷文》注重人的感觉,“我们在天上的父”所注重的乃是敬畏感、亲切感和信靠感,而最后的“阿们”更是强调人的感觉,同时又把人的感觉提升到对上帝的慈爱和信实的依靠上。正如《海德堡教理问答》所解释的那样:“这些祈求确实如此,必要成就。因为上帝垂听我们祈求的确定性,胜过我们心里愿意为这些事向他祈求时所感觉到的。”
21)《主祷文》概述了自由社会的心灵根基:圣约论、国度论、未来论。
22)《主祷文》乃是主耶稣亲自教导门徒祷告所用的祷文。这一祷文把西奈山和加略山和锡安山联系在一起。上帝在西奈山上赐下十诫—发表了上帝国度的宪章;主耶稣在加略山为选民舍命—奠定了上帝国度的根基;将来必在锡安山大有荣耀地降临—使上帝的国度达于最终的成全。
23)主祷文才能够头到尾充满的是由真信心生发的坚定不移的确信和乐观。
24)我们爱上帝是因为上帝首先爱了我们,我们的爱是有限的,是脆弱的,是不可靠的,但上帝的爱长阔高深,永不失败,永不改变。“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的”(罗8:37-39)。
25)我们要攻克己身,持守真道,遵行诫命,乃是从事巨大的属灵争战,而祷告则是蒙恩和得胜之道。只有随时多方祷告,我们才能保持警醒不倦(弗6:18);只有常常祷告,我们才会避免灰心丧志(路18:1)。
26)主祷文教导我们所祈求的并不是魔法性的力量,而是谦卑地诚恳地把我们的愿望陈明在上帝的面前,求上帝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旨意行事,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他的,直到永远。”
27)主祷文把信经所认信的客观存在、十诫所显明的绝对标准,与我们个人的生活经历结合在一起。
28)从法理神学的角度来看,祷告的核心就是祈求三一上帝恩上加恩,使我们能够遵行他的诫命。从生命神学的角度来看,祷告是享受在基督里与上帝和一的关系。从教牧神学的角度来看,祷告则涵盖这两大方面。丧失法理性的框架,祷告就容易沦落为异教的念咒;当然,忽略藉着祷告所进行的生命的交通,仅仅强调法理性的层面,也容易使祷告成为机械性的诉求。英国Thomas Cartwright (1535-1603)在其教理问答中谈及基督教两大内容,就是”上帝及其国度”,而上帝的国度则是”永远的国度,是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旨意的计划而制定和掌管的.”上帝的国度包括”上帝的预旨及其落实”.[3]
29)主祷文所界定的是国统的问题;以国度为框架落实三一论和圣约论,使历史哲学和道德哲学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由个人转向上帝,由小我转向世界;由逃避转向面对,由信心转向行动。
30)真正的祈祷关键不是在人面前的祈祷,关键也不是用言语祈祷的次数和长度,关键是我们要定志按照上帝的旨意去行。最好的祈祷体现在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之中。
31)主祷文的起点是“我们在天上的父”,落脚点则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最后的归宿则是“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
32)主祷文所界定的祷告充满对弥赛亚再临的盼望。主的圣名完全得到荣耀,主的国度完全得到彰显,主的旨意完全得到成就,只有在弥赛亚再来的时候才能完全达成。在这个盼望与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把要相信靠任何个人和组织的努力能够建立人间天国,不能把任何有限且有罪的人视为是拯救世界的弥赛亚;二是积极参与上帝在这个世界的医治、更新和成全之工,迎接弥赛亚的再来。
33)主祷文也是宣教的宣言和心声。每个基督徒都应当是宣教士,每个基督教会都应当是宣教的教会。宣教的意愿的导向就集中体现在“愿人都遵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度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二. 序言
“我们在天上的父”:
1) 国度的关系;
2) 横向与纵向,超验与内在;
3)上帝在基督里对我们的无条件接纳;
3) 我们对上帝的圣约之爱。
4)上帝的律法是国度的律法,上帝的福音是国度的福音。
5)上帝的国度是爱的国度,是自由的国度,也是动态的不断发展、成全的国度。
6)上帝的国度是群体性、社会性的国度;
7)上帝的国度的核心是上帝的统治,不是“在天上”(in heaven),而是“来自天上”(from heaven),重点在于“此时此地”(here and now),延及永永远远。
8)当我们祈祷“我们在天上的父”的时候,我们当立即想到“这是天父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寄居的,乃是有权柄,有责任的儿子,是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9)加尔文强调:“上帝通过他儿子的手复兴世界,完全确立了他的国度。基督宣告说:当他的教会最终更新的时候,只有那些忠心地讲解上帝的律法,竭力保守其教训的整全性的教师才会获准进入。”[4]
10)一个上帝,一个国度,针对种种造成基督徒思想分裂的错误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如外勒赫索强调的那样:“一个君王的权柄局限于他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在他的国度的疆界之外,你可以自行所是。上帝的国度到底有多大呢?纵观整个圣经,上帝始终强调他的独一的上帝,‘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赛44:12)。换言之,并没有其他任何国度。虽然撒但一直把自己打扮成与上帝竞争的对手,但最终而言只有一个上帝,一个国度。一切都是属于上帝的。”[5] “创造诸天,铺张穹苍,将地和地所出的一并铺开,赐气息给地上的众人,又赐灵性给行在其上之人的上帝耶和华,他如此说”(赛42:5)。
11)上帝的国度绝不是脱离这个世界的虚无飘渺的乌有之乡,上帝的子民也绝不是不是人间烟火的神仙。[6]
12)基督的道成肉身乃是上帝的国度最终遍及全地的开始。[7]
13)主祷文既强调“愿你的国度降临”,又强调“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此处所表明的张力就是客观的存在与主观的领受的问题。上帝的国度是客观的存在,其存在性不受任何主观意志的影响;同时,我们的祈愿就是使更多的人自愿、自觉地降服在上帝的主权之下。
三.六祈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度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1)上帝的圣名:上帝的圣名代表上帝。愿人都尊上帝的名为圣,就是愿上帝得一切当得的荣耀。在主祷文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祈求,其余的一切祈求都是围绕第一祈求展开的。第一祈求的核心所表达的是荣耀上帝的愿望,其余的五大祈求乃是达到荣耀上帝这一终极目标的方法。最重要的促进上帝之名得荣耀的方式就是上帝的国度降临人间,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6)我们的祷告就是愿上帝光明的国度不断彰显,愿撒但黑暗的国度不断消亡。
7)上帝的国度的实现不仅包括在我们的心灵中,也包括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8)主耶稣在世上的侍奉和教训不是以他自己为中心,乃是以上帝的国度为中心。
9)上帝的国度既超越文化、民族、国家的疆界,同时又直接影响到文化、民族和国家的改变。
10)基督徒得蒙上帝的大爱,渴慕上帝光明的国度不断在世间拓展,使世间充满圣洁之爱。
11)当清醒地意识到整个世界仍然处于逐渐复兴的过程中,罪恶仍然有时猖獗;我们既要忠心地尽我们自己当尽的本份,又要时刻呼求上帝在历史中彰显他的大能。因为我们并不是独自作战,耶和华上帝乃是我们的元帅。
12)基督徒最重要的是以上帝为乐,以上帝为自己的首善和福分,不以世上的所得为最终的安慰,甘愿为荣耀上帝摆上一切。
13)上帝的国度既在未来,也在当下;上帝的国度既在天上,也在地上。
14)上帝的国度不属于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属于上帝的国度。
15)外勒赫强调说:“国度就是君王拥有权威和权柄的地方,随着耶稣公共性侍奉的临到,他所一直宣告的就是他的国度的权威和权柄,他所反对的是一个篡权者和一个虚幻的国度。世界不再处于仇敌的控制之下。”[8]
15)此处所祈求的上帝的“旨意”是指上帝显明的旨意,也就是上帝的诫命。上帝隐秘的旨意是不可抗拒的:“万军之耶和华既然定意,谁能废弃呢?他的手已经伸出,谁能转回呢?”(赛14:27)。上帝显明的旨意就是上帝诫命的旨意。重要的是此处“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遵行的主体并不是上帝,而是人。所以,此处所祈求的就是上帝在我们的心中动工,扭转我们的悖逆之心,使我们甘心乐意地遵行上帝的诫命。正如布雷克所言:“若非上帝光照人的悟性,改变人心,使他按照上帝的律例行事,遵行上帝的典章,就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能够遵行上帝的诫命,从而承认上帝的威严和统治。”[9] 外勒赫强调说:“既然上帝的律法是上帝的性情的系统表述,所以,当我们遵守上帝的律法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像国度的君王上帝。”[10]
16)“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是指我们成全上帝的旨意的地点和方式。首先是地点,我们是“在地上”遵行上帝的旨意,也就是说,基督徒当在这个世界上,当在现实生活中遵行上帝的旨意,而不是试图逃避这个世界,逃避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治理全地的使命;其次是方式,我们应当像天上的天使和得荣的圣徒那样全心全意地遵行上帝的旨意。我们不能与老我相比,不能与周围的人相比,而是效法耶稣基督,效法众圣徒的脚踪,竭力追求完全。
17)主耶稣在第四个祈求中所提及的并不是人的灵魂的需求,而是人的身体的需要—“日用的饮食”。这是一个令许多神学家都感到困惑的问题。中国古人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一个常识的问题。如果人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都没有得到保障,就很难追求灵魂的需要。面对一个即将饿死的人来说,我们最重要的首先不是向他讲一篇灵魂得救的道理,而是首先帮助他脱离目前的困境。我们不需要特别属灵,牵强附会,认为此处的“饮食”是指耶稣基督。布雷克明确地说,此处的“饮食”是指“人类身体所需的营养品”![11]上帝在伊甸园中首先为人解决的就是饮食的问题,主耶稣基督也吩咐我们为饮食的问题祷告,基督教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宗教,而是非常现实的宗教。在犹太人的每日祷文中,也包括饮食的问题—“你们若留意听从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爱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尽心尽性侍奉他,他必按时降秋雨春雨在你们的地上,使你们可以收藏五谷、新酒和油。也必使你吃的饱足,并使田野为你的牲畜长草”(申11:13-15)。
18)第五大祈求的核心是罪得赦免。我们在上帝面前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而罪得赦免,同时我们也愿意本着上帝的爱饶恕那些在言语行为上得罪我们的人。没有罪得赦免,人类就没有与上帝和好的可能性;没有罪得赦免,人与人之间,也永远没有和平的可能性。
19)第六大祈求强调我们仍然处在软弱和败坏之中,若是没有上帝不断恩上加恩,我们不仅不能主动地行人和善事,甚至不能抵挡世上的诱惑和魔鬼的攻击。阿奎那认为,整个主道文所涵盖的内容最后都是指向“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2]
20)第四祈求所关注的是身体的健康,第五祈求所关注的是心灵的健康,而第六祈求则落实到我们所处的环境的健康。此处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上帝的试炼、人的试探、世界的试探、魔鬼的试探。这一祈求使我们既谦卑在上帝的面前,不要自以为是,自以为义,自以为站立得稳;同时,也使我们警醒守望,不仅不要成为别人的拦阻,反倒要在家庭、教会和社会生活中努力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环境,而不是成为他人幸福的绊脚石。
21)主祷文六大祈求所反映的是真正蒙恩得救之人心灵的渴慕。我们心灵的满足既来自我们在基督耶稣里与上帝已经和好的关系,也来自于我们对上帝的圣名、国度和旨意的追求,更是来自上帝在基督里对我们每日丰盛的保守和供应。
22)魔鬼最大的诡计并不是消灭基督教,而是扭曲基督教的教义,控制基督教的组织,使基督教从教义和组织两大方面都蜕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从而使基督教在社会领域中毫无改变社会不义的影响和力量。
23)主祷文前六大祈求是以上帝为中心,寻求的是上帝的圣名、国度和旨意。最令人震惊并值得深思的就是主祷文在这三大祈求之后并没有继续祈求天上的事,而是以“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为转折,转而求地上的事。而在地上的事中,首先所求的又是日用的饮食,接下来是心灵的平安和环境的平安。这就向我们显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合乎圣经的灵修和祷告绝不是让我们逃避现实问题,而是让我们奉上帝的名,靠着上帝的恩典,积极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准确地说,上帝的圣名、国度和旨意不是成就在虚无飘渺的乌托邦、净土之中,而是直接落实在我们现实日常生活中。饮食代表的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赦罪代表的是宗教方面的问题,“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则主要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因此,上帝的圣名、国度和旨意必须落实在解决人间的经济、宗教和政治性质的问题上。在人类各样问题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的问题是经济问题,其中最基本的则是日用的饮食问题,这是最基本的生存方面的需求。其次是宗教方面的问题,宗教的核心是罪得赦免,互相饶恕,这是人类心灵更高层次的需求。最后则是政治性的问题,政治问题的复杂性超出经济和宗教问题,经济诉求和宗教立场最终必体现在政治领域中。在这三大类问题中,宗教问题是核心型的问题。人享用饮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更崇高的诉求,也就是精神方面的诉求。同时,上帝为了不使我们走向那种玄之又玄的奥秘派宗教,又把政治问题摆在最后面,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自觉地发挥先知、祭司与君王的职分。这三大方面对的问题和诉求并不是仅仅靠人类自身就能解决的,我们必须时刻来到上帝的面前,寻求上帝的怜悯,在他的光中得见光。没有前三大祈求,后三大祈求就没有超验的根基;没有后三大祈求,前三大祈求就无法在历史中落实。
24)凯波尔认为,前三大祈求“所表达的耐受真正的敬虔。我们的口号就是‘先求上帝的国,’然后再考虑你自己的需要。首先需要宣告的就是三一上帝的绝对主权,万有都是本于他,依靠他,归于他。因此,我们的祷告时始终是一切敬虔生活的最深表达。这是加尔文主义敬虔观的基本点,而且再没有比次羹崇高的敬虔观。”[13]
25) 主道文前三大祈求显明我们对上帝的国度要有强烈的渴慕之心;后三大祈求显明我们对自身的软弱和败坏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正我们的心态:既要积极乐观追求上帝的国度和公义在世上的彰显,同时对于处在自身的败坏、世上的诱惑和撒但的攻击三大仇敌围困之下的自己要放弃一切倚仗之心,完全地把自己交托给上帝的主权和慈爱,这样我们才能发自内心地说:“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四.结语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
1)国度的颂赞:国度的颂赞首先是对国度的大君王的颂赞。国度的拓展首先不在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能力和行为,而是在于上帝自身。另外,这也是继发我们祷告的动机的基础,既然一切都是属于我们在天上的父的,我们时时向他祈求,这是理所当然的。
2)国度的实现靠上帝的权能:上帝不仅对万物都有合法的权柄,也有能力掌管属他的一切,保护他的自民,赐给他们所渴慕的,惩罚仇敌:“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
3)国度的目的是上帝的荣耀:上帝本体的荣耀虽然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但上帝定意要藉着受造物彰显他的荣耀。没有理性的受造物被动地荣耀上帝,有理性的受造物当主动地荣耀上帝。对于上帝的子民而言,他们最大的愿望和喜乐就是荣耀上帝:“我要天天称颂你,也要永远永远赞美你的名。耶和华本为大,该受极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这代要对那代称颂你的作为,也要传扬你的大能,我要默念你威严的尊容,和你奇妙的作为”(诗145:2-5)。
4)国度的时间范围乃是从现世直到永远:罪人总是妄图建立自己的国度,扩大自己的权柄,彰显自己的荣耀。但是,最终而言,国度、权柄和荣耀都是主的,从永远到永远,这是任何受造物都不能改变的事实。从亚当到基督的再来,地上的信徒代代宣告:“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远永远”(启5:13)。
5)传讲上帝的国度乃是福音的中心,是耶稣基督信息的中心,当然也是真信徒生命的中心。福音的核心并不是个人的悔改,福音的核心乃是上帝国度的荣耀,个人的悔改不过是得享上帝的国度的荣耀的途径,而不能遮掩或超越上帝的国度的荣耀。“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4:17);“他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将说上帝国度的事”(徒1:3);“放胆传讲上帝的国度,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徒28:31)。“耶和华啊,你一切所造的都要称谢你;你的圣民也要称颂你,传说你国度的荣耀,谈论你的大能,好叫世人知道你大能的作为,并你国度威严的荣耀。你的国是永远的国,你执掌的权柄存到万代”(诗145:10-13)。
五. 盟誓
“阿门”:
1)国度的印记:敬畏上帝,遵行诫命;
2)国度的盟誓:顺福蒙福,背逆受祸。
3)上帝对国度圣约的主权与信实;
4)选民对国度圣约的责任和信心;
5)一切真心相信上帝的主权和国度的人都当刚强壮胆,积极地勇敢地投入为在地上拓展上帝的国度而进行的各种争战;
6)我们不能只是消极地向上帝祈求:上帝啊,求你终止战争,消除饥荒,去除偏见,止息绝望,消除疾病……因为上帝刻意让世界如此存续,乃是让我们自己去找出和平的途径,解决饥荒的问题,播种希望,带去医治……恳求上帝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谦卑地领受上帝已经赐给我们的使命,让我们甘心地遵行上帝的诫命,让我们忠心地运用上帝赐给我们的各样恩赐和资源,使我们成为他人的祝福。总之,让我们起而行,不只是坐而求。
7)真正进入祷告的人,不会强迫上帝接受他的意思,而是渴慕上帝将他的旨意和恩典加在自己的身上。
愿一切真心爱上帝的人和历代圣徒一同大声回应说“阿们”, 愿一切真心爱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人都蒙恩惠!“耶和华啊,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士5:31)。
[1] Ron Moseley, Kingdom Relationships: God’s Law for the Community of Faith (
[2] Samuel Rutherfurd, A sermon preached to the Honorable House of Commons: at their late solemne fast, Wednesday, Janu. 31. 1643 (
[3]Thomas Cartwright, A methodicall short catechisme containing briefly all the principall grounds of Christian religion (
[4] John Calvin, Commentary on A Harmony of the Evangelists, Vol. 16, p. 279. “God, restoring the world by the hand of his Son, has completely established his kingdom. Christ declares that, when his church shall have been renewed, no teachers must admit to it, but those who are faithful expounders of the law, and who labour to maintain its doctrine entire.”
[5] Edward T. Welch, Running Scared: Fear, Worry, and the God of Rest, p. 67.
[6] Edward T. Welch, Running Scared: Fear, Worry, and the God of Rest, p. 117. “Make no mistake, the two kingdoms are spiritual.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y are ethereal and unearthly. Spiritual means more real…The spiritual world is our world.”
[7] “神的国:神的国是今世还是来生?”《研读版圣经—新译本》(香港:环球圣经公会有限公司,2009年),1470页。
[8] Edward T. Welch, Running Scared: Fear, Worry, and the God of Rest, p. 115. “The kingdom is the place where the King has all his authority and power, with the advent of Jesus’ public ministry, he is proclaiming his kingdom authority against a usurper and a false kingdom. The world is no longer under enemy control.”
[9] 布雷克:《改革宗灵修系统神学》,71章1节。
[10] Edward T. Welch, Running Scared: Fear, Worry, and the God of Rest, p. 67. “Since God’s laws are a systematic expression of his character, we become more like the King when we keep his laws.”
[11] 布雷克:《改革宗灵修系统神学》,72章3节。
[12]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ca, II-I, Q. 109, A. 9.
[13] Abraham Kuyper, Lectures on Calvinism, second lecture: Calvinsm and Relig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31), p.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