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献给新中国的礼物 (只可看图及多张老照片,但不能拿走)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90605/15510811.html
 (含图)

1950年,林徽因与病中的梁思成商讨国徽图案。(People' Daily Oversea 本报资料照片)

中国近代政治改良派的领军人物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由于他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并且教育有方,因而在多位儿女当中竟然有3位院士。其中,除五子——火箭控制专家梁思礼为1990年当选的首届中国工程院院士外,其余两位均为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的第一批院士。他们是三子——考古学家梁思勇和次子——建筑学家梁思成。

1901年,祖籍广东新会的梁思成出生在东京,此时父亲正在日本担任《新民丛报》主编,他是12岁时才随母亲回到北平的。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的梁思成赴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硕士,继而就读于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东方艺术专业。与他同行的是被称为“旷世美丽、才华绝代”的林徽因。不同的只是林在宾大美术系读学士,后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研修舞美设计。1928年初,梁与林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接着到欧洲考察半年才回国任职。

说来也怪,梁思成、林徽因长期在海外生活,是喝过洋墨水、吃过洋面包的,然而他们更钟情的却是中国民族的建筑和艺术。从1930年至1945年的15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及中国15个省的200多个县,测量、摄影、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处。这些丰富的积累和深邃的建筑理念,不仅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而且也为新中国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1948年12月底,解放军已完成对北平的合围。万一需要攻城时,为了保护古都的文物,两名解放军军官曾到城郊的清华园拜访营建系主任梁思成。梁将城内文物古迹的准确位置一一标明。后来由于北平和平解放,这张地图没有派上用场。不久,梁思成又与营建系师生应解放军的请求,赶制出长100多页的《全国重点文物建筑简目》送至前线军中,使诸多文物在解放战争中免遭厄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确定颇费周折,原因是从全国征集的900幅图案都不理想。为此,全国政协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营建系两家分别组织人员重新设计。中央美院小组组长是有“党内第一设计专家”之称的张仃教授,而清华大学小组的10人则以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主力。两个小组各有千秋又相互借鉴。国徽中央的天安门由张仃首先提出,其理由那里既是五四运动策源地又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后来梁思成、林徽因采纳了这个意见,不过他们建议天安门不能像风景画,应采用立面图,使之程式化,并把两边华表距离拉开,以增强开阔感和稳定感。由于经过一番精心的设计,最终采用的还是清华大学小组的图案。

此外,梁思成还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他是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副主任兼建筑设计组组长,而林徽因也参与了相关的设计工作。

林徽因英年早逝,1955年病故,时年51岁。鉴于她生前的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其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至于梁思成,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辞世,享年71岁。1992年在梁思成去世20年后,当年中国邮政局曾经发行中国科学家邮票一套四枚,其中一枚便是这位建筑名家。



 解密老照片:才女林徽因珍藏老照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