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之外
木愉
今天晚上看了一个小电影,说是电影,其实只能算采访记录,主要是叙述,有些简单的画面。这个采访是telecommunication (远程交流)专业的学生做的,导演是一个印度人,其余有四个学生,各有专职。
学生们正上一门制作课,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节目,主题为“界限之外”。这几个学生选择了同性恋这个话题,采访了两个印度男同性恋者、一个土耳其女同性恋者,一个智利女双性恋者,还有一个哥斯达尼加男同性恋者。
这些人的共性是外国移民。照他们的叙述,是到了美国,他们才有了追求同性恋的最大自由。
当然,每人都有些特性。
画面中,土耳其女同性恋者戴了头巾,在读可兰经,那是表示她在祖国时的情景。无疑,她在故国是不敢公开表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的。她说,她的经历证明同性恋不是后天习成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下午去网球中心接小儿子回来的路上,正好听到NPR的一段节目,说柴可夫斯基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才找一个女人结婚的。站在异性恋的立场上,无法感同身受同性恋的需求,所以排斥和厌恶也很自然。你叫我去亲吻一个男人,我就没有冲动。可是,如果那个男人不是来吻我,而是跟另一个男人接吻,跟我又有何干?
哥斯达尼加那个男同性恋者,年纪不小了,长得粗壮,说话却温柔。他说他的母亲对他的性取向充满了同情和支持。
智利双性恋者的下巴上,嵌入了一个金属环做装饰。她爱过很多人,一会儿是女的,一会儿是男的。
印度那对男同性恋者手牵手走向黄昏的背影很有些温馨。印度自古就对性不排斥,很多庙宇上都有性艺术,比如雕刻和绘画之类,但是,对同性恋却是排斥的。其实,在我看来,在印度这种人口暴涨的国家,同性恋至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控制人口的的增长。有的人担心,宽容同性恋,会导致人口的消亡。用心很善良,可惜推理欠逻辑。宽容同性恋,并不是倡导同性恋,更不是强迫所有人都实行同性恋的生活方式。吃素者吃素,吃荤者照样吃荤。当初FBI的头目胡夫疯狂迫害同性恋,还把同性恋当成共产主义来打击。后来发现,他自己是一个同性恋。痛恨同性恋的人不都是同性恋,不过其中肯定有很多胡夫似的人物,骨子里是同性恋,只是佯装愤怒,瞥清自己,以求苟活。
看完电影,灯光亮了。这才看到电影中的那几个同性恋和双性恋者都在现场,接受着观众们的祝贺,安详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