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中国与苏联的军事合作:冷战中的社会主义盟友(8)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ZT :中国与苏联的军事合作:冷战中的社会主义盟友(8)

中国人认真研究了苏联火箭专家的经验,包括部队建制方面的经验;他们研究火箭各部分的使用次序,一个师及其所属部队的战斗序列,了解部队驻地的选择问题。苏联专家建议以一个团为建制单位。中国人接受了此项建议,并于一年的时间内在中国组建了20个配备SS-2和SS-1导弹的团。

总的看来,在评价苏联援助中国建立导弹部队的问题时,似乎有必要考虑到两种重要的情况:第一,苏联无意帮助中国建立或部署现代化的进攻性火箭系统。第二,在华苏联火箭系统的建立受到两国总的政治关系的影响。当这种关系结束时,两国之间在这个领域的合作也即告终止。

5、在发展核能领域中的合作

这项合作在双方关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1956年3月26日,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11个)扩大了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中的合作,于莫斯科附近的小城杜布纳建立了联合核研究所。

作为该研究所的发起国,所里的建设费用和日常开销,绝大部分由苏联(47.25%)和中国(20%)承担。原俄罗斯科学院核研究所、电和物理实验室都被纳入到这个新研究所中。上述实验室拥有巨大的原子核研究加速装置,世界上最大的同步回旋加速器等。稍早一些时候,1955年4月27日,苏中两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协定,拟由苏联帮助中国进行核物理研究及以和平利用为目的的核试验。

计划不仅要在1955-56年帮助中国设计和建造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而且还要无偿提供有关原子反应堆和加速器的科学技术资料,帮助装配原子反应堆并使之正常工作。合作很快即见成效。1958年9月27日,在距北京不远的地方,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功率1万千瓦)和2400万电子伏特回旋加速器建成启用。

(注:1955年4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发展原子核物理研究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协定,协定规定由苏联帮助中国建造一座功率为7000千瓦的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和一台2兆电子伏特的回旋加速器。在苏联专家协助下进行选点工作,确定以北京某地为一堆一器的建设基地。1958年6月,一堆一器建成。参见《当代中国的核工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4 月版,第20页。)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聂荣臻在建成典礼上讲话,强调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的投入使用,适应了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的需要,并将有利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然而,苏联并不准备把制造核武器的技术传授给中国。

6、双方核合作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双方军事合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它们还不是主要的问题。莫斯科准备与中国共同使用那些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设施及其他装置。

A、中国急于获得核武器及苏联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即使今天,我们仍在争论中国对核武器问题所持的态度,以及这个国家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就想研究核武器的真正动机。然而,中国明白,要完成这一领域的研究项目,没有苏联的帮助,虽然不是不可能,但却会很困难。这或许就是很多当时的有关材料无法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60和70年代,学者们分析中国战略部署的唯一方法就是研究中国的公开声明和来自西方情报部门的有价值的报告。

苏联领导集团似乎最终也未弄清楚中国为什么需要核武器。中国领导人回避就不使用这些武器问题作出明确声明,而代之以一些含糊的解释。时至50年代,中国人民还有1949年革命胜利时的喜悦感。中国领导人不能不考虑到这个事实,并相应地作出适当的声明。

在50年代,莫斯科注意到了这些声明,但通常是回避对此作出任何反应。但到后来,在50和60年代,中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论战激烈之时,莫斯科开始在宣传中利用这些声明来披露中国领导人的哲学和思想认识。我们可以摘引毛在1956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来作为一个有趣的例证。这些话被刊登在苏联1977年5月的大众传媒上。毛说:战争,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害怕战争。如果发生战争,就有人民被杀害……我认为原子弹并不比大刀更可怕。即使在这场战争中人类有一半丧生,也没有关系,只要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活着,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苏联领导人感受到了中国当时存在的这种情绪,使他们对将核武器研制技术转让给北京持否定态度,因为这项技术将会给北京以制造自己的原子弹的机会。

B、双方核合作的最初阶段和对随后而来的限制问题的看法

在今天看来,似乎有这样几个阶段,其中有的阶段很重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