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议论)抗日战争和苏芬战争最大的区别----老蒋是个军事半吊子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抗日战争和苏芬战争最大的区别----老蒋是个军事半吊子

# 文章提交者:goukaixuan 加贴在 一、二战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list_172_0_0_0_1.html


对比一下中国抗日战争和芬兰的抗苏战争,就会发现芬兰军队的略施更加明显,但是表现比中国军队好的多。很多人从很多方面去分析,我的结论是蒋介石是个军事半吊子,所以拖累了整个中国的军事力量。

首先看一下蒋介石的军事成长,蒋早期曾到日本留学学习军事,进过士官学校。士官学校是什么概念,毕业了可以做一个排长。后来回国后当了孙中山的卫队长,卫戍总理,但是没有去过基层部队任职,没有参加什么像样的战斗。当了黄埔军校的校长后,整天忙于在学生中树立个人威信和恩信,搞政治斗争,抓军事大权,根本就没有对军事知识上过心,没有好好锻炼过实际的战略和战术素养。就这样一个军事能力远不能匹配领导地位的人只会国民党数百万大军,简直是一羊将百万狮。

蒋介石在早期可以依仗黄埔军校汇聚的巨大人力资源和苏联与中共的军火、政工支援击败陈炯明等自身素质不高,部队战力不强的反动军阀,但是到中原大战时,遇到善战的冯玉祥和彪悍的西北军,中央军就只有节节吃败仗,后来依靠委任状和大把钞票用政治权谋搞垮了冯玉祥,成了中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先是将几十万德械部队填入到上海周围的战场中。上海被长江、大海、黄浦江三面围绕,日军的海空优势发挥十分充分,加之地形平坦狭窄,中央军的部队近不能进,躲不能躲,只能挨飞机和军舰重炮的轰击,形式十分不利。反观日军背靠大海,水域,便利的水运可以保证后援的源源不绝,海上的航母、战舰随时可以支援日军的作战。蒋介石推翻前期的计划不退往太湖地区的国防线,结果永久公事,有力地形空置,江阴要塞的重炮空置,把中央军最能打的部队损失过半,各地方军的援军也损失惨重,最后被日军从杭州湾侧击,溃不成军。

如果老蒋按计划来,先在上海逗逗日军,再把日军引向国防永久防线,就可以用地形优势抵挡日军的活力优势,以工事抵消日军的空优,以要塞重炮防御日军的军舰,日军就只有在钢筋、水泥、铁丝网、地雷组成的防线前碰个头破血流,以当时德械部队的实力干掉十万小鬼子不是难事。可是蒋介石却选择了在上海硬拼。

南京保卫战又是一个错误。南京我住过大半年,大部分周边都去过。一看,什么龙盘虎踞,根本骗人,那城市是在是易攻难守。北邻长江,南边是雨花台,东边是钟山,西边幕府山,南京整个一个坑底,一个死地,一打仗连逃都没法啊。蒋介石本想放弃南京,可是神是鬼差地听了唐生智那家伙的话,派他去坚守南京。五十万大军啊,守在南京死地,本来说这种地形,一定要坚守周围的高低,可老唐竟然龟缩南京城,让日军轻易占领了周围地区,那雨花台和钟山可都比南京城墙高的多,又离市区不远,只要加上炮可以横扫城上,结果南京还没怎么打,就失守了。唐生智带头跑了。

如果老蒋按照军事常规在太湖以北大量杀伤日军后,放弃南京,将有生力量退往安徽、江西、湖南的山区,想想几十万德械军保存,再加上地方军队的数十万援军,还有中央军的其余部队,能战之军百万,日军当时侵华总兵力才多少,南方也就二十万人,除去在国防战线损失的,日军即使极力补充,按当时的情况,也不会达到二十万。日本在南方这时肯定难有寸进了。日本将面临少兵临大国的尴尬局面,打不死,拖不过,也就只有谈判解决了。

如果南方的战事稳定,国军就可以以大量兵力支持北方的抗战,难么日军在北方也将损失惨重。想象一下,台儿庄战役国军如果可以投入十万有战斗力的部队,日军是什么结果。抗日战争,将改写了。

就是因为蒋介石在军事上的半吊子,在抗战初期,投绝对主力与上海、南京死地,结果两月间损兵百万,中央军和地方军精华折损泰半,导致国无可战之师,重新补充的部队战力低下,日军终于横行于神州大地啊。


http://bbs.tiexue.net/post_3594068_1.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