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西北将“有事” 和 附文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zt:西北将“有事” 和 附文

作者:sdgm 09-7-15

西北将“有事”?看了这个标题,有网友可能乐了:西北已经“有事”了,还要你来当事后诸葛亮?

如果西北“有事”仅止于此,则实为中华民族之大幸。然树欲静而风不止,依在下愚见,西北将“有事”,西北将“有大事”。笔者昨天写了个帖子:《由“七五事变”想到了“九·一八事变”》,有两位跟帖的网友颇不以为然。说实话,本人也希望自己错了,希望自己能错得一塌糊涂最好!但最近的一些事情,使笔者感到,西北将“有大事”!

何出此危言耸听之言?

七月五日乌鲁木齐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毋庸赘述。

看看下面几篇文章:

美军从伊拉克撤军战略重心将转向阿富汗

美俄达成“借道”协议

奥巴马开罗演讲寻求全球穆斯林好感与信任
外媒:奥巴马开罗演讲具“里程碑”意义?

看了这几篇文章,让人不由得不为我们的祖国担心。

乌鲁木齐“七五事变”,虽然表面上呈现出的是“事件”,但其演化趋势,远比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来得凶险。

“九·一八事变”,中国面对的不过是一个小日本。虽然彼时的日本帝国主义也算是武装到牙齿,但正如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那样,只要中国全民一心,进行持久的抗战,最后的胜利一定时属于中国人民的。此外,笔者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与岛国的日本不能产生一个真正的战略家也有莫大的关系。

而现在,在中国的西北边疆,我们面对的将是世界上最为强大、阴险的美帝国主义。而且,一旦中美之间在中阿边境爆发战争,美国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将北约拖入(估计很多北约国家也有主动加入的兴趣)美国同中国的战争。而美国的战略之阴险,从目前中国几乎已经沦为“中美国”即可见一斑。

此前,美国已经成功地拉拢了俄罗斯。奥巴马的向俄罗斯“借道”,与其说是美国技术上的需要,毋宁说是美国为了“交好”俄罗斯而送给俄罗斯的一顶高帽子:看,我美国还是有求于你的,你俄罗斯还是世界上与美国比肩的大国。

更加可怕的是,美国之所以选择从中国的西北边疆,从中国的新疆入手,从最近奥巴马的美国政府从伊拉克(部分)撤军以及奥巴马在开罗的演讲等讨好、拉拢伊斯兰世界的言行中不难看出端倪:阴险、邪恶的美帝国主义给自己制定一个稳赢不输的战略。那就是充分利用“改开”三十年种种倒行逆施在新疆累积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想方设法挑唆汉族与维族的矛盾,进而挑唆整个穆斯林世界同中华民族的矛盾,陷中国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而之前的中国的传统盟友----第三世界,也早已被那个“韬光养晦”卖光了。一旦美国成功挑动汉族与维族的矛盾,那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真可谓是孤家寡人一个了。中国与美国的战争,将变成中国与整个世界的战争。果到那时,除非千古伟人毛泽东能够重生,中华民族估计将成为一个后人凭吊的历史名词了。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但愿我错了!



附文1:美军从伊拉克撤军战略重心将转向阿富汗

驻伊拉克美军6月30日开始正式从伊拉克城镇撤军,由伊拉克安全部队接手控制权。此次撤军是按照美国和伊拉克去年年底签署的《驻伊美军地位协议》来履行的。根据协议,美国6月30日前从伊拉克城镇撤出全部战斗部队,未经伊拉克政府许可,美军无权进入城镇内执行任务。实际上,驻伊美军的撤军行动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一直在进行中。6月中旬,美军已关闭或向伊安全部队移交了140多个美军基地。

这两天,巴格达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6月29日晚上,民众在巴格达市中心的扎乌拉公园载歌载舞庆祝撤军,当地电视节目还用倒计时来直播美军撤离的情况。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发表讲话说:“美国在为这个国家的安全做出了牺牲之后,终于完全从我们的城市中撤军了。我们现在要欢庆这个重新对国家行使主权的时刻。”此外,伊政府还宣布6月30日为“国家主权日”,全国放假一天。

不过,美军的撤离并非意味着美将“彻底放权”。伊国防部与美军建立了军事协调委员会,协调双方军事行动,该委员会可以授予美军在伊城镇的军事行动权,如果伊方“提出请求”,美军仍可在伊城镇执行战斗任务。美军在空中火力支援、情报、后勤补给以及人员训练等诸多方面,也将给予伊拉克安全部队以支持。此外,一部分美军被定义为“非战斗部队”,继续驻扎在巴格达市中心的“绿区”内,承担快速反应职能,用于保护美国使馆等重要设施。美国的一些“军事顾问和训练人员”也将和伊安全部队一起,在巴格达、摩苏尔等城市的重要军事据点内继续共同执行任务,“训练和指导”伊安全部队。

美军的撤离,并不代表伊拉克安全局势已大有改观,就在美军逐步从一些重要城市撤出战斗部队时,一连串恶性爆炸事件接踵而至。6月30日,伊拉克北部石油重镇基尔库克发生爆炸,造成33人死亡90人受伤。此前的6月20日,该地也曾发生一起卡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多达82人死亡。此外,在6月24日和6月22日,巴格达也连续发生了炸弹袭击事件,造成上百人死伤。这表明伊拉克“基地”组织依然有能力制造较大规模的爆炸和其他暴力事件,一旦美军的控制减弱,“基地”组织肯定会增加活动的频率。同时,伊拉克教派和族群矛盾对立严重,无论是什叶派与逊尼派穆斯林的矛盾还是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的冲突,都将长期影响国家的稳定。有人认为伊拉克甚至存在爆发内战的可能性。

美军撤离伊拉克符合奥巴马政府“将战略重心从伊拉克转向阿富汗”的基本方针。随着美军在伊兵力的收缩,将来可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阿富汗。不过对于美国来说,撤军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腾出手”来解决阿富汗问题;但另一方面,撤军导致的权力“真空”有可能会让伊朗扩大其在伊拉克的影响力,这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结局。

可以说,伊拉克政局的走向仍充满变数。



附文2:美俄达成“借道”协议

7月6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签字仪式上交换文件。当日,俄美双方通过了关于反导问题、核领域合作、阿富汗问题等联合声明。新华社记者鲁金博摄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6日就美军人员和物资过境俄方运往阿富汗达成“突破性”协议,为美军在阿富汗行动赢得重要支持。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新协议不仅能缓解美军物资运输线路单一的困境,还将帮助俄方有效遏制塔利班武装等组织的势力向本国扩散,可谓“各取所需”。

“借道”

奥巴马6日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展开为期3天访问。随同奥巴马出访的美国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当天与俄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就美军人员和物资过境俄罗斯转运阿富汗正式签署协议。

美军高级官员说,新协议允许美军经由俄方领空向阿富汗转运人员及枪炮、弹药、军用车辆、零部件等军用物资。协议生效后,经由俄方领空运输军用物资的美军飞机每年将达4500架次,每天大约12架次。

这名官员说,根据协议,俄方不会向美军收取“过境费”。协议自签署之日起60天后生效,为期一年,到期后可经双方协商延期。

俄罗斯先前同意美方经俄境转运“非致命”装备。一些分析师说,新协议标志奥巴马在“重启”美俄关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奥巴马当天与梅德韦杰夫出席联合新闻发布会时对新协议表示赞赏:“这是俄罗斯对我们全球性努力所做巨大贡献。”

梅德韦杰夫则表示,俄方重视美国和其他国家为应对阿境内恐怖主义威胁作出的努力。

7月6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右)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新闻发布会。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当日在莫斯科会晤,双方对世界核不扩散形势现状表示担忧,并表示有意加强这一领域的合作。新华社/路透

解困

驻阿美军物资先前主要经巴基斯坦转运。由于塔利班武装人员频繁袭击巴阿边境地区物资转运路线,美方不得不试图开辟经俄罗斯和部分中亚国家的运输新路线。

新协议不仅将帮助美军解决物资运输线路单一的问题、有效提高运输效率,还能为美军每年节省1.33亿美元开支。

另外,美军眼下在阿富汗面临种种麻烦,关键时刻获俄方“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驻阿美军2日在阿南部赫尔曼德省展开“利剑攻势”,与阿军一道集中清剿塔利班武装。然而这次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收效并不明显,不仅美军士兵死伤不断,塔利班武装的游击战术更迫使美军调整作战方针。仅6日一天就有7名美军士兵丧生。

塔利班武装6日还在网站发表声明,宣称5天前在靠近巴阿边境的帕克提卡省优素福哈伊勒区擒获一名“醉酒”美军士兵。如果消息属实,这是美军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首次有士兵遭塔利班武装擒获。

盘算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新协议帮助美军“解困”同时,带给俄方的战略价值同样不可小觑。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编辑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说,美俄双方在阿富汗局势问题上的合作是显示两国利益攸关的“罕见议题”之一。

俄罗斯独立政治分析师帕维尔·费尔根豪尔认为,俄方有意借助美方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遏制塔利班武装等组织的势力扩散,从而达到对己方形成区域战略保护的目的。

“俄罗斯并不是塔利班武装的朋友……风险在于像塔利班这样的组织,其势力会影响中亚地区,”费尔根豪尔说,“俄罗斯国内有一种共识,认为美军在阿富汗的行动已经失败,但美军在那里驻扎时间越长,对遏制危险向我们边境蔓延的(帮助)就越大。”

驻阿美军现有约5.6万人。按照奥巴马今年1月宣布的增兵阿富汗计划,1.7万名美军士兵本月中旬进驻阿富汗,另有4000名军人8月前抵阿。(闫洁)



附文3:演讲确实赢得了掌声

奥巴马在演讲中讲述了个人及家庭的“伊斯兰”烙印,回顾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最终需要共同面对的7个问题。

他还多次引用古兰经的经文,多次强调美国和全世界穆斯林“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双方“不是排斥和竞争的”,而是“共同尊重人类的普世价值:正义和进步、容忍和尊严”。他强调,双方必须持续的努力,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并寻求共同点。

从现场的反应看,奥巴马这天演讲的策略与效果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在他演讲的过程中,听众三次站起来鼓掌并喊出“我们爱你”。CNN的评论指出,这在过去是“不曾有过的”。

“9·11事件……违背了世界人民的共同道德底线”

此次演讲中,奥巴马把时至今日美国与一些伊斯兰国家的对抗,缩小为美国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对抗。运用其富于感染力的特色口才,奥巴马把伊斯兰极端主义从伊斯兰世界中单独提取出来并巧妙地使二者对立起来,也因此使其强调的美国相关政策显示出说服力。

一方面,奥巴马强调了美国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坚决和强硬态度。

他说,制造9·11事件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杀死的是无辜的美国人,无辜的妇女和儿童。“这违背了世界人民的共同道德底线”,因此,无情打击使用暴力威胁美国安全的伊斯兰极端分子,是“我作为总统的首要职责”。“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是没有选择的……过去7年间,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曾得到广泛的国际支持。”

另一方面,奥巴马又表示:“正如我在土耳其安卡拉演讲时所指出的:美国决不会,也永远不会同伊斯兰发生战争。”

他说,美国“不追求在阿富汗设立军事基地”……“在确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不再有伊斯兰极端分子想要屠杀美国人的前提下,美国不愿意在阿富汗保留一个美国士兵”,因为“这场冲突在政治上和消耗上都是美国难以承受的。”

在演讲中,奥巴马并没掩饰他在对待伊斯兰问题上与布什的分歧。

他认为,伊拉克问题和阿富汗不同,对于伊拉克,“我们有选择”,“我认为运用外交手段和国际共识来解决问题是最好的途径”。

向伊斯兰世界抛出“软手段”

奥巴马在这次演讲中也向伊斯兰世界抛出了他的“软手段”:未来5年内,每年向巴基斯坦投资15亿美元,帮助建立学校和医院,道路和企业;向阿富汗提供28亿美元,帮助其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在今年7月以前从伊拉克撤出美军作战部队,到2012年,所有的美国士兵将从伊拉克撤出。

针对美军虐囚丑闻给美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奥巴马保证,已经“明确禁止在美国使用酷刑”,明年年初将关闭关塔那摩美军监狱。

对以色列不再一面倒

在中东和平进程的核心问题——巴以和阿以问题上,奥巴马也终于不负众望地提出了更显平衡的政策。

一方面,他强调美国与以色列的纽带是“牢不可破”的,因为这种纽带是由于“文化和历史形成的”。犹太人的家园是植根于一段悲惨的历史,是不容否认的。

另一方面,美国“不会反对巴勒斯坦拥有合法的尊严、机会,拥有自己的国家”,美国“不承认以色列继续扩建定居点的合法性”。但他同时强调:“巴勒斯坦人必须放弃暴力”。

此间美国媒体指出,在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并存的“两国方案”、以色列冻结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这两个重大问题上,奥巴马的美国政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明确”。为此,奥巴马此前已经做足了铺垫:5月里先后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埃及外长阿布·盖特等就美国的态度与他们进行了充分沟通。

“核问题是导致美国-伊朗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谈到另一个各国关注的大问题,即伊朗核问题及美国的相关政策走向,奥巴马说,“核问题是导致美国-伊朗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核不扩散问题已经到了“关键的决定性时期”。美国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带先决条件地与伊朗讨论这些问题。”

奥巴马承认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但他同时强调,寻求核武器和地区军备竞赛将是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

还是要在中东推进“民主和宗教自由”

在中东推进“民主和宗教自由”,是美国历届政府一向坚持的一项既定政策,无论克林顿、布什还是奥巴马,概莫能外,只不过奥巴马现在的言辞逻辑与施压手段更显平衡、更显柔和。

奥巴马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制度能够强加给另外一个国家。他用了一个微观的例子形象阐释了他的态度:美国保护穆斯林妇女和女孩穿戴头巾的权利,惩罚那些反对它的人。与此同时,在广大伊斯兰世界,妇女应该被尊重,并享有教育权,人们花在女孩身上的精力必须和男孩一样。

诚意与善意尚待证明与回应

这场各国等待已久因而有全球聚焦效应的演讲用时一个小时,但奥巴马及其新一届政府对美国-伊斯兰世界关系的政策策划及其对未来世界局势的影响,应该说是远远超出开罗之外,远远超出一个小时之外。

按照白宫官员的说法,奥巴马的中东演讲“早在竞选时期就已经开始准备”。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奥巴马在未来执政的4年中如何一一真正落实这些政策,尤其是在从阿拉伯到非洲、从中亚到东南亚的穆斯林世界仍抱戒心甚至敌意时,美国是否能以行动证明其诚意与善意。

奥巴马今天算是以美国新一轮政策对伊斯兰世界发出了和解式的呼唤。但其未来效应如何?对方如何回应与配合?穆斯林世界需要看到美国人如何行动才能开始重新相信其言辞间的诚意?埃及国有《鲁兹·优素福》周刊今天在一篇社论中就马上提出了几点:“不要偏袒以色列,不要干涉他国内政,不要把民主强加于别人头上”。

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4日说,“这一地区的国家从心底里憎恶美国,因为他们看到来自美国的暴力、军事入侵和侵犯人权行为……(美国)需要付诸行动。任何人无法用言语、演讲和口号消除这种憎恶。”

本报华盛顿6月4日电



附文4:外媒:奥巴马开罗演讲具“里程碑”意义?

据俄新社4日报道,奥巴马对穆斯林世界的讲话是新瓶装旧酒。

俄媒:“新瓶装旧酒”

在数亿伊斯兰国家的观众从电视上听到的演讲中,奥巴马总统没有任何偏离美国中东和阿富汗政策主要立场的新思想。这场演讲就像一个橱窗,奥巴马只不过在里面放置了寥寥几件过时商品,却制造了营销奇迹。

美国总统警告以色列停止在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克林顿之后的美国总统都是这种态度。奥巴马承诺在2012年前从伊拉克撤军,但上届美国政府也只是拒绝定出撤军的具体日期,并没有宣称将伊拉克变为殖民地。奥巴马表示,美国不觊觎伊拉克的土地和资源,但这些话无论在伊拉克,还是在其他伊斯兰国家都没有人相信。

奥巴马谈到了巴勒斯坦问题,但目前尚不清楚,奥巴马准备在限制以色列鹰派行动或与加沙地带的实际控制者进行接触方面采取何种尺度的措施。众所周知,掌控加沙地带的是极端伊斯兰组织哈马斯,而以色列政府一直在努力对其封锁。

敦促以色列停止在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是奥巴马递给巴勒斯坦人的惟一“胡萝卜”。但这一点也无法保证。以色列专家对奥巴马的演讲持负面评价,认为禁止扩建定居点违背了美国过去的承诺。

很多事情都取决于美国和以色列对奥巴马演讲的最终看法。在美国,奥巴马暂时成功地将民意保持在自己这边。美国民众对布什政府及其发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深感厌倦,而且不满情绪仍不断高涨。但支持以色列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和一些犹太人团体的保守主义者指责奥巴马软弱无能。

英报:良好意愿与开端

英国《泰晤士报》6月5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奥巴马击退强硬派,呼吁中东新开端”,摘要如下。

批评者可能指出,这位美国总统没有宣布任何新的中东和平倡议,也没有适当远离其前任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政策。

的确如此。

真正取得突破的不是奥巴马的演讲内容,而是他发表演讲的方式。西方和伊斯兰世界历经了8年的公开对峙,其间对话变成咒骂和指责恐怖主义,奥巴马现在用激情和雄辩口才讲述了愈合伤口的必要性。

一位美国总统援引《古兰经》的内容,回忆其在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生活经历,并且强调他的家庭与伊斯兰教的关联。阿拉伯世界没人能够记得别人这么做过。

最重要的是,奥巴马格外谦恭,尊重伊斯兰传统和穆斯林世界。他看上去和听起来都十分真诚。开罗现场听众的掌声也同样真诚,其间还夹杂着罕见的呼喊“我们爱你”!

对该地区走强硬路线的人来说,这是个坏消息。他们一直依赖美国政府的顽固来维持他们的影响力。

许多年轻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看到一位年轻的领袖提供了美好未来的前景:没有自杀式炸弹,没有对西方的威胁,也没有稀奇古怪的阴谋。

但正如这位总统所承认的那样,这将是漫长的艰难行进。如果他想为中东带来和平,重建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孤立强硬派,他就必须把政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一事业上来。

在他之前,其他能干的美国领导人和外交官一直在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在中东现代史上,遍地都是他们的和平倡议垃圾。

奥巴马启动了引人注目的开端。现在,艰难的工作开始了。

美报:穆斯林被说服了吗?

《今日美国报》6月4日发表文章,题目是“穆斯林被说服了吗?”摘要如下。

奥巴马总统试图通过敦促结束狭隘与暴力、迈向共同的未来、凸显个人魅力,来消融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之间的不信任感。

此次在开罗大学发表的演讲缺乏政策细节。但奥巴马将自己的故事,与其政府结束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的危机的目标联系起来,这点弥补了演讲缺乏具体内容的缺陷。奥巴马有一个穆斯林父亲,而他自己信仰基督教。该演说劝说伊朗走向谈判桌,呼吁穆斯林拒听像本·拉丹等人的狂热声音。

如今,在世界领导人中,几乎没有人能与奥巴马的口才和个人魅力相媲美,显然总统希望世界上的10亿穆斯林透过其自身形象广受欢迎这面棱镜认识美国。演讲只是开端,但问题仍在:奥巴马真的代表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改变吗,又或者他只是在被从加沙地带到阿富汗的种种棘手问题压垮前,不得不提供一丝希望的火花呢?

演讲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演讲没有提供足够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消除人们的怀疑。然而,它的确暗示,总统是和解者,不是斗士,而美国的确犯了错,尤其是在伊拉克。保存颜面是阿拉伯人重视的一项美德,一个保存自己颜面、列举自己错误的人会受人尊敬。但在敦促伊斯兰制服有暴力倾向的少数族裔、放下对美国的“成见”时,奥巴马态度坚决。

这是一个信号。当总统用阿拉伯语说“愿和平与你们同在”来问候人群时,更加强了这种信号。而且该演讲是以一个新搬来者向邻居作自我介绍的方式进行的:介绍你来自哪里,你的爱好,你的梦想,但不过度深入敏感话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