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都市画家陈浩专访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八月二十一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画展在印第安纳卡猫市掀开帷幕。以中国传统写意手法描绘现代城市景色的水墨都市画派创始人陈浩教授在市图书馆展示了他的国画近作,这些画作兼用现实与浪漫的手法,融中西艺术于一炉,使熟悉而亲切的美国风景散发出质朴而隽永的诗意,以充满现代意境的民族艺术形式吸引了参加开幕式的各界来宾。



卡猫市长 James Brainard ,前印地安纳波利斯市长 , 现任礼来药物公司副总裁 Barton Peterson ,印地安纳波利斯文化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 Thomas Kuebler ,卡猫市公共图书馆主任 Wendy Philips ,以及众多热衷中国文化艺术的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由礼来中国文化会,印第安纳中国文化中心,卡猫市公共图书馆暨亚洲艺术协会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陈浩中国水墨都市画展于 8 月 22 日至 29 日对外开放展出,展品为陈浩教授访美期间以传统中国水墨画描绘美国都市景物和中美两国著名大学校园风光的画作。

陈浩教授是活跃于中国画坛的新锐画家, 1971 年生于北京, 200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师从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和理论家徐庆平教授,获博士学位。陈浩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教授,为该院绘画系中国书画专业教研室主任,并为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美术与艺术史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台湾中国艺术协会名誉顾问,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浩教授多年致力于水墨都市和校园风景绘画实践与理论的探索。出版著作有《水墨丹青燕园情 ( 陈浩画选 ) 》、《新编水墨山水画》等,在专业报刊发表论文多篇。他开创的水墨都市画派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及意境,发展了现代都市景色的表达方式。其创作超脱传统中国水墨画题材,通过其独特的美学视角,去诠释水墨都市绘画的精髓,给人一种清新的国画面貌。陈浩教授曾在中国以城市或校园为主题,举办过多次画展,颇获好评。美国邮政曾印行其水墨都市画《白宫》、《联合国大厦》、《华盛顿二战纪念碑》等首日封。其水墨都市作品多次参加中外大型展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耶鲁大学、东京大学、加州大学、莫斯科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以及新加坡总统纳丹、香港富商李嘉诚、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尔先生等人收藏。

石涛在其《画语录》中说:“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作为水墨都市画派的开创者,陈浩教授的开拓精神无疑是令人钦佩的。在开幕式后,本刊记者就水墨都市画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前景对陈浩教授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访问纪要。(文中陈为陈浩教授,记为记者)。

水墨都市画的渊源

记:首先为您在印地安纳画展的成功表示祝贺。看了您的画作,有一种非常熟悉并且面目一新的感觉,一幅幅中国水墨画表现出全新的异域风光和校园风景。您能不能概括地介绍一下水墨都市绘画的性质和特征呢?

陈:水墨都市画以表现当代城市生活景象及都市人的精神情感而在传统水墨画中独树一帜,它与传统山水画表现的自然山水美的题材是截然不同的。它也不同于世俗流行时尚的美,是传统山水美孕育于都市时代的城市山林之美。它以水墨画的写意绘画方式为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宫室界画的工整之美;同时它打破建筑的对称之美,以稍不规则的完整形状塑造水墨画中的都市建筑。传统把作为描绘对象的建筑看作无法变动的“一定器耳”的死物,所以不需要“迁想妙得”。 水墨都市画则将建筑视为人所创造的有灵魂的都市景物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赋予其想象的心灵空间。

记:从中国美术史的角度讲,水墨都市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这一旧瓶装新酒呢?还是已经独立成为一个新的画派?

陈:可以说水墨都市画是个新画派。它的渊源上溯久远,但独立形成画派却是在当代,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改革开放后城市新发展所形成的必然的审美意识,是中国山水画对当代人生的关注与蕴藉的新形式。

记:作为一个新画派,水墨都市画是如何从中国传统水墨画中蜕变而来,它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关系是什么呢?

陈:传统水墨画原本是封建文人把玩、寄情的,属于特定时代、特殊阶层的一种艺术门类。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 70 年代,对中国画的改造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逐渐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其特征就是中国画开始融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长处,变得鲜活而有生命力了。但是,中国画的改造也因工具理性的影响使其文化定位显得迷茫。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西化的新潮涌起和 90 年代复古主义的滥觞,成为中国水墨画寻求时代发展的一个契机。在这种形势下,水墨都市画才应运而生。

记:您能不能具体讲讲中国传统水墨画是如何在现代中国社会变革中产生蜕变转型的呢?

陈:中国画在当代的转型可以由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加以说明。

第一阶段是以齐白石为代表的艺术平民化的转型。齐白石的艺术探索使得本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水墨写意画语境转换为浸透乡村、乡土、民间、农家的民俗化水墨语境,中国画高山流水般的雅与含蓄体现在齐老先生的画中成为“他日相呼”的江湖义节和“小鱼都来”的老顽童式情趣。水墨画在齐白石那里已经开始了大众化、平民化的艺术转型。

第二阶段是对中西艺术融合的探索,代表人物是徐悲鸿和林风眠。 他们所代表的中国画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属于中西艺术的融合。所不同的是,前者重于传统基础上的借鉴西方,后者在于吸取西方之后的民族化。

这两种存在内在差别的水墨画革新形式都是朝现代化文化形态的艺术创作转型。如果说齐白石的艺术为转型所做的贡献是以平民化来普及中国画,那么徐悲鸿与林风眠的成就就是从民族与西方的不同向度上,使中国画更适应朝着现代化形态发展的文化走向。

中国水墨画转型过程中的传统与创新

记: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现代西方文化全方位的挑战,对这种挑战的回应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个画家,您是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这个问题的呢?

陈:作为一个画家,必须要面对传统与现代这个问题,正视中国文化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当代画家如果不能洞察到农耕社会形态的文化艺术之所以成为传统的历史因素,不能剖析传统的源脉并意识到传统正在经历的变化,就难以在文化的转型时期对艺术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对传统中国水墨画的基因与发展不能进行反思,对其实践与创新就难以达到继承与发展的自觉。

记:基于您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能否谈谈您开创水墨都市画这一新画派的初衷吗?

陈:在文化历史观的层面上,水墨都市是对当代水墨山水画传统发展的前瞻与暸望。文人水墨画在传统中是专属特殊阶层的“雅”艺术,在近现代被发展成为平民阶层的“土”艺术或融合西法的“洋”艺术,在当代它的新领域是“土洋” 与“雅俗”相结合的当代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新形态。水墨画曾引起向工业化转型时的“土”与“洋”的车轮战之争,那么水墨都市画则是将它们结合起来,归入当代城市以“俗”为表象的大众文化,创造与当代西方相异的民族艺术。

我个人认为,中国水墨画是人生慰藉的文化形式,是对人生和人格完善的关注与审美再造。但是,我又不愿看到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停留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已成型的文人失意的雅兴之中,它应该能在都市林立的现代社会发挥作用。因此,我萌发了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描绘现代都市生活的愿望。

记:我注意到您的大峡谷和丹佛街景等画作中,在使用中国画多点聚焦的传统手法时,也采用了单点聚焦,在色彩和光线的运用方面,也揉合进不少西方绘画的技巧。

陈:是的。水墨都市画对于西方绘画的色彩研究成果的大胆借鉴,使中国画拥有一个欣赏和表现美的更为开阔的境域。它开拓了对都市审美的表现,也扩展了水墨的色彩表现力。在继承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神原则和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它的表现力也更加丰富了。

记:您是否认为要描绘现代都市这种题材,单纯地利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有些力不从心呢?

陈:说到传统技法,有一点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近代的特别是吴昌硕以来的写意技法,不太适合表现现代都市题材。其实中国画还是有写实传统的,尤其是宋代。唐宋时期的金碧山水或青绿山水都是值得借鉴的。

在电脑影像与数码合成技术发达的当代,传统的绘画如果不能以一种新的视觉方式解读文化的含义或者赋予传统以新的含义,那么它就难免不被当代观众所冷落。

当今影视形象成为都市形象最为普遍熟悉的视觉形象,而传统的写意水墨画中出现都市形象往往令人感到十分陌生,而且先入为主的印象使人们往往会用水墨都市绘画中的都市形象与作为视觉文化坐标的当代影视里的都市形象作比较,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水墨的都市形象不会像作为参照物的影视都市形象那样被迅速认可和讨人喜欢。

记: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吞噬消灭传统文化,将越来越多的受过教育的人变得有技术而没文化。在图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最具传统视觉艺术特色的中国水墨画势必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您是否对发展水墨都市画这一新画派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呢?

陈:虽然影视和网络的普及在当代社会占据强势地位,然其技术性导致的单调及缺少个性化还是很明显的,其文化归属感也很微弱。而水墨都市画在文化上就具有极强的归属感,它所营造的都市意境引起我们对都市新视角的审视,即内心的审美观照,它的都市形态也将保留对个体人生生态、整体都市生态以及全球人类生态的观照。

水墨都市画所描绘的是以当代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城市景观。视觉感受上贴近进行时态的现实是时代感产生的关键,在生活中城市被人厌烦乃是由于竞争和高度紧张的工作所致。在古老的中国水墨画中去感受城市,也在人们心理上存在着某种审美距离。现代水墨都市则不同,它能够引起对现实都市生活与感受的共鸣。因此,我对水墨都市画的发展前途是非常乐观的。

水墨都市画的发展方向

记:我了解到您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水墨都市画展,为宣传推动水墨都市画做了大量工作。您对今后水墨都市画的发展有什么期待与展望呢?

陈:水墨都市画的初期实践探索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艺术家理论家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创建。我希望更多人加入水墨都市画探索的行列。水墨都市画目前还处于对都市外观的临摹阶段,但它的最终发展形态不会停留于此;经历过摹写适应性阶段的写意水墨都市将会向形神相似,开拓人们想象的心灵空间的境界发展。

中国社会发展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楼群耸立立交桥穿梭的现代城市面貌是时代生活的一大特色。它作为新的表现题材留给了当代的艺术探索者们。

在探索中扬弃传统,为中国水墨画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是水墨都市画发展的方向。水墨是中国画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它是中国绘画异于世界其他民族绘画的根本表现方法。

我们继承传统的关键是如何使之更好地结合自己的时代精神。承载着时代气息的创造是中国历代绘画也是水墨都市绘画延续发展传统的关键环节。用传统的中国画表现现代都市的题材必将有广阔的前景和艺术潜力。这是中国绘画时代的声音。也许我们需要一代或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努力才能使水墨都市绘画日臻完善。

记:看完画展,再听您这番讲解,本刊记者获益良多,无以为谢,为您赋诗一首以为贺:“城邑高楼入云霄,流星花雨车如潮。一画贯通连广宇,丹青水墨看今朝”。

陈:谢谢,也请您借贵报一角向印地安纳的华人朋友们致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