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当然后来因为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国际舆论的操作,失去了焦点。
而据当时的新华社报道,中国军队的首脑人物,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那段时间一直在昆明的军队里面调研,只是在四川地震后的第二天,从昆明飞赴救灾前线。
其实美国这个“救灾颜色革命”操作,受到损失最大的反而是灾区的灾民们,尤其是缅甸的第二大族群,少数民族克伦族。
这次台风受灾的伊底瓦底江三角区,人口分布中大约是一半是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一半是克伦族,再加上少量的其他少数族裔。克伦族和其他至少十九个少数民族一样,自1949年缅甸独立后,就为了自己民族的独立而和缅甸军展开游击战。所以,当缅甸军政府救灾时,如果物资缺乏,就必须先救缅族的灾民,以避免昂山素姬的反对派用民怨而起事。只要稳住了缅族,克伦族的死活对缅族内的反对派并不那么重要。去年缅族内部的和尚革命运动遭到政府军镇压,缅甸各少数民族一致叫好,希望缅族自己鬼打鬼,两边死得越多越好,自己还可以趁机独立。
所以说美国这样玩法,最惨的还是克伦族的灾民。如果他们的村庄变成了无人区,重建时就会成为有钱富翁开发的新海滩度假村,让将来的欧美游客可以安安静静的度假,而不受当地人打扰,就像经过海啸的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一样。
而后来的事实确实表明,克伦族在救灾中的遭遇,确实比缅族要惨。考虑到在东面的克伦邦里,克伦族的独立游击队又是西方人在支持(就是电影第一滴血里,斯泰龙的战友们),看到自己的族人受难,心里是什么滋味。
要理解缅甸的情况,就必须了解缅甸整个联邦的政治势力,主要是三大部分。一只就是现在由缅甸主体民族缅族占主要统治地位的军政府和他们手下的军队。另一只是由西方捧出来的昂山素姬领导的民主派。第三只就是对缅族占统治地位,不尊重人家其他少数民族权益而不满的各少数民族的独立力量。
要把缅甸的复杂问题搞清楚,就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其复杂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有两条南迁的走廊,一条就是从今天的山西和河南的中原向中国的东南部和南部,包括现在的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等省份,想南迁移。这些南迁中原人民在和南部的各族人民融合后,产生现在中国汉族中的河洛、福佬、客家和广府等等族群。
另一条就是从青海、甘肃和陕西等西北地区,经陇南和汉中,进入四川盆地,然后再走进云南,并从云南走入缅甸、老挝和泰国等地。由于这些地方山地比较多,因此大家各占一个山头,与其他南迁的百越族群,各自发展,比较保持了自己族群的特征。这也是为啥云南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民族非常繁杂的原因,当时中国政府在1950年代进行少数民族鉴别工作,云南上报的少数民族就有300多个。
而缅族也称为巴马族(Bamar),可能是来自于甘肃和四川边界,和党项族比较接近的古羌族中的一支。大概在唐朝时代从云南迁入缅甸,并以他们彪悍和勇猛的西北游牧民族的性格,慢慢征服和屠杀,占据了伊洛瓦底江三角区平原,并取代了原居民骠族人(Pyu,其实也是从北边早期迁移下来的)和孟族(现在仍然住在孟邦),而成为这个土地上的主人。
这之后善战的缅族,建立了自己的蒲甘王朝,后来其国王那罗梯诃波误判形势,居然于1277年攻入云南德宏境内,被强大的元军击溃。后来元世祖忽必烈派兵远征,在1289年征服了缅甸,并纳入藩属。
这之后缅甸就分裂成为4个小邦,分别是阿瓦、汉达瓦底、掸邦和若开几个王国。不过后来在1531年东吁王朝兴起,不光征服了阿瓦、掸邦,而且还包括了现在泰国境内和印度东北部的一些小王国。不过这个王朝,又因为外面和人家打仗,里面有开始内乱,于1752年崩溃了。在这之后,特别善战的贡榜王朝兴起,不光是打退了当时想渗透进来的法国人和英国人,并于1765-1769年,抵抗了清朝乾隆皇帝的4次战事。
其实在这几次战争中,清朝的云南绿营兵表现奇差,只是靠了贵州兵和东北调来了满洲兵,才勉强和缅甸打了个平手。其实从战争局面上来看,缅甸反而占了些优势。不过正是因为和大清朝的对抗,导致了缅甸刚刚征服的暹罗,又趁机翻盘,在事实上起到了弱化缅甸,和强化暹罗的实际效用,也导致了今天在中南半岛上,缅甸和泰国势均力敌的大势。
但后来杀进来的大英帝国,就没有衰老的大清帝国那么容易应付。缅甸在北边和东边的扩张受到遏制,就杀进了西边的若开国,然后就是马尼普尔和阿萨姆,不过就直接开始了和大英帝国的对抗。然后在3次英缅战争中,同占据印度支那的大法帝国竞赛,英国人在1885年彻底吞并了缅甸。
缅甸人在后来反抗英国人殖民的独立运动中,表现出了很强的灵活性。当年轻的昂山在创建缅甸共产党之后,因被殖民当局追捕,而逃到中国。他的本意是想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但很快日本情报机关找上门来,以支持他的独立运动,来换取对英国人的打击。于是昂山等“30同志”到了日本人占据的海南岛接受军事训练,在1941年底,日本军队攻占曼谷之后,成立了缅甸独立军,准备配合日本军队攻入缅甸。
不过在1943年8月,当日本人占领下的缅甸,名义上是独立了,但实际上并不受缅甸人控制,于是昂山等独立力量,立即转向,开始加入反日的同盟军阵线,开始对日作战。这种在世界势力变化中,灵活的转换立场以获取最大利益的行为,后来独立的文人政府,以及1968年以后掌权的军政府,都深得其中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