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机处情结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个人存于世间不过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间要想做出点事儿来,实在不易。浩瀚宇宙,芸芸众生,我,又算得了什么呢?可,实在想为祖国做点什么,不图扬名于世,但求不虚度此生。

我生于1947年,海淀镇娘娘庙西岔2号。那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大四合院。

孩提时的我,常惊讶于它出凡脱俗的美:如果说花岗石甬路在海淀不是什么新鲜事,满院青砖墁地,大概就不寻常了。尤其是二门,怎那么威武雄壮!门前有一片空地,可容两只轿子从容周转,五层大台阶,旁有护阶条石,大大的门墩,高门槛,厚重的大门。上有宽宽的房檐和高耸的屋脊。门道两旁各有一条大黑蠢凳,迎面是绿角凳,上方有绿木条交织成图案,像公园凉亭的一样。大方砖铺地,平整得很。

里院是四合院,院里有雨水槽、雨水管,地上有雨水口;窗外有苇帘子;院里有花坛,花团锦簇。

这且不算,最怪的是尽后院有一个微型院落,有三间西房,有精致的窗户和门扇,有小院。它小得像个大狗窝,但极干净。

奶奶的娘家是娘娘庙29号房主,那院子更蹊跷。花岗石甬路特为他家北延20米,院里有几十间房,青砖墁地,灰瓦盖顶。三层院落,房子中规中矩,中间那排两面窗户两面门,叫“过厅”。谁家有这么多的人得占用三间宽敞的房间来吃饭?

我在这两个院里玩耍、长大。尽管有许多的问号,也挡不住拆迁的大潮。

1957年周转房在军机处3号。我早就听奶奶说军机处是清朝大官署,能住到军机处3号当然要好好看看。

军机处3号坐北朝南,斜坡上门,宽宽的大门道。过了门道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往西。外院有两间南房有前廊,有一曲廊,有藤萝,有厕所,曲廊开口在中门处。进了中门有一四方地,西北两面有门,锁着,东边可走。院里北屋宏大,有三间,三层台阶,有宽大的前廊,两个大红柱子,房高屋大玻璃窗大。东西屋三间间量略小。

一条往北。过了东屋的后墙,又往东,那是北屋的东耳房挡路,再往北,走一段路就是后花园。后花园有水井、凉亭,凉亭对面是个玻璃房子,三面玻璃,玻璃门玻璃窗,那是个有后门的房子,穿过此房就是后院——前院北屋后面的院子。后花园里有许多当时想不明白的地方,只好硬记下来。

我还去过军机处5号,我奶奶娘家在那儿拆迁周转。院子大,没台阶,结构复杂。

我常去羊圈6号,我的小学同学吕静云家有成书架子的书,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顺带就看见了羊圈5号那独特的风景。

经李宝霞邀请,我去了军机处11号。它的前门在老虎洞,位置虽好,惜已闲置。门道向阳,街门褪在后半坡。那块地方,老有一群孩子在那儿玩。外院不大,里院需走北房后,有一个小门,再下几层台阶才到。院里只有三间西房,贴东墙又有台阶,上去,就是军机处11号。

住周转房期间,这几个院是我常玩之地。因为有奶奶的话在先,所以我注意观察。

时间匆匆,一晃五十年过去,07年来了。

退休了,时间充裕;海淀镇拆了,我们赖以寄托童年印记的地方没了,回忆往事成了我们写作的话题。

我自小生活在海淀镇军机处地区,我的话题就离不开军机处。我的小学同学吕静云又引荐了孟庆林,孟住冰窖23号,离军机处5号最近了。在孟庆林协助下,我想起好多关于军机处的事情来。我奶奶娘家二侄女、我叫二爹的也给于我巨大的帮助。

我的文章出来后,受到我的同学和亲友的欢迎。海淀军机处独特的风景,确实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后也不会有来者。

联系上海淀地方志,答复是:海淀军机处子虚乌有。真是当头一棒。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明明我亲眼见到的东西,他硬不承认。没办法,只有继续寻找新线索。

08年5月找到了住过军机处4号的赵崇厚,获得了重要线索。我又上了网,看了故宫军机处,结合过去的材料,全面分析,又对海淀军机处有了新的认识。

我把对海淀军机处的新认识写成新文章,寄给海淀地方志。得到的结果是更惨重的失败——小赵把我狠狠地奚落了一番,仿佛我是沽名钓誉的小人,拿子虚乌有的海淀军机处当钓饵,大肆渲染!我生在海淀,长在海淀,写海淀的老事儿、老风景,何罪之有?

我消沉了一些日子,后来,我想到小赵只知羊圈,哪知军机处?普天下羊圈不知有多少,军机处只此一处。我决定不理他,写我的。

搜集材料是困难的,毕竟房已拆了五十年,又经过两次拆迁,老人相继故去,新人没见过军机处。能知道点什么的,只能在六十岁以上的人中间去找。而且,还必须是住过军机处地区的人。难,太难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09年1月我弟弟给我带来了好消息,老街坊在打听我们。我与他联系上了。刘印果和刘建久给我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材料。真是:天助我也!

我写“怎样看军机处”,企图另辟蹊径,解开海淀军机处之谜。材料一大堆,脉络却不明晰。时间拖得久了。

因为写军机处,有些初中同学和我取得了联系,鼓励我、支持我,关心我的身体健康。而她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又何尝不推动我、鞭策我?

精神有压力,睡觉都不稳。在睡梦中,我得到启示。起来我把基层、军机处3号、4号和皇上和驿马小道写在纸上,画了一个草图。我觉得我找到了海淀军机处最关键的地方。思想脉络一明晰,“怎样看军机处”也很快写完了。我又写了通俗版的“海淀军机处真相”。

文章写完了,又画了图。算起来,前后联系上12个老街坊,用时2年多。

下一步的问题是怎样让它与众人见面,海淀地方志说它子虚乌有,北京晚报不理我,清史研究不理我,我走投无路。

我就不信:辛亥革命即将百年,笼罩在云雾中的海淀军机处就没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李新民         09.7.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