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对中国人的英文写作感兴趣。其道理譬若观淫,虽然你可能已经洞悉奥秘的全部,但是看一看别人是怎样做的却总能让你兴奋莫名。因为我自己也在用英文写作,所以我无法克制自己的这种窥淫欲。我因此几乎阅读了目前在大陆所能够见得到的一切值得一看的中国人的英文作品:如钱钟书、胡适、林语堂、英千里、温源宁,现在又轮到了辜鸿鸣。 ? 首先我要说,辜的英文在遣词造句上不如钱钟书和温源宁典雅,但在“体”上行云流水却更胜一筹,这点和林语堂给我留下的感受近似。我认为辜鸿鸣这个specimen在对理解中国人的英文可以达到什么高度上的参考价值是不大的,因为这个人生于马来亚,以马来语为母语,又自幼负笈苏格兰,跟我们今天大多数过了学习语言的黄金年龄才开始接触外语的人相比,背景差异太大。这就像骡子和马,虽然你很想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你却不大可能对它们是怎么做的感兴趣,(因为它们没有借鉴价值),除非你是兽医,或者你对这方面有特殊爱好。 ? 子曰:听其言,观其行。在接触《春秋大义》(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之前,我对辜的印象仅仅局限于“其行”。从罗家伦、蔡炎培等人的文章中读到过一点此人轶事。但是从他人口中去了解一个人永远是错的,因为你看到的他在这次信息的转手中不可能不被再加工过。我们时代的悲剧就在于我们已经习惯于听信二手信息,我们自己就在充当着一个传递二手信息的可耻工具,甚至我们的知识也全是二手的:我们从课本、从电视、报纸、网络上接触世界,并认为那个他人想要我们相信的世界就是真的。 ?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bestowed me the first chance to subject myself to the vindication delivered by Ku Hung-Ming himself. It is this chance upon which I divest of the long-endured prepossession our society have imposed on him. ? 春秋大义是一本出乎我意料的书。我本来企盼着它只是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的泛泛读本。我没有想到的是辜观察问题的深刻性。虽然这本书里面也仍然是以“公理”为出发点考虑问题,但是鉴于我们今天是这么一个连“公理”都不再是不证自明的时代,重提“公理”以及“道义”仍然是价值的。我发现辜的思想和我有局部的暗合之处:如我对大众的态度。我以前说过中国的事情办不好就是那些无知的人发言权太多的结果。“Political right“的东西在这么一个智力水平下滑的时代是大有市场的,而真正正确的东西却因为超出了公众的理解能力而无法在“民主”社会里得可实施的。所以我们永远在保证着政治正确,从而加速了智力滑坡的速度。 ? 辜文里谈到中国的文字问题时把中文分作了两种:Colloquial Chinese and Written Chinese. 在谈到古文为什么在已经脱离了口语却依然有用的时候,他说:“In this way half-educated people do not exist in this country....... the half-educated man, the mob of half-educated man in the world today, is the real danger to civilization.”中文大意如下:文言文使那些半吊子们——那些盲流和没有知识的人失去了发言权。这样这个国家就只有两种人:能操作文言的社会精英,以及只能使用粗鄙白话的庸众。从而自然地,讲白话的那些人就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思想。 ? 辜的这种观点在“民主”已成常识的今天是高度的政治不正确的。但是请将你的义愤填膺暂时放在一边,来让我们看看这里面到底包含着怎么样一个道理。培根曾说过:读书可以医治你的无知。我对这句话没有异议。但同时,我想请大家明白另外一个道理:有知识不等于不愚蠢。那些有知识又愚蠢的例证可以在今天我们的大学里,我们的教授、博士以及普通大学生身上找到数不清的个案。读书却是可以医治你的无知,但是却没有东西可以医治你的无智。但是有知识的人群当中虽然也充满了mob, cad and flunky,但毕竟,知识的门槛把更多的mob挡在外面。在今天,短时间内不能扭转民众对“民主”的迷信的前提下,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减少有发言权的庸众的数量。基于这个原因,我把1919白话文运动的胜利,视作一次犬儒主义时代庸众对精英的一次悲剧性胜利。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序幕,大戏尚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