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时代的“抗日军”
凌仲冕
暴日侵华,普天同愤,抗日呼声高涨,当时主粤的陈济棠也组编了所谓的抗日军,但只作招牌,而不曾对敌发一枪,其原委如下。
日寇占了东北之后,续犯热河,人民以日寇得寸进尺,更加愤怒,抗日要求更加高涨。时第十九路军在粤,首倡北上援救热河。陈济棠认为这个美名,不容别人夺去,便在所属的1、2、3军和各独立师、旅,抽调了曾经请缨抗日的一部官兵,编成独立第四师,专负北上援热的任务,名曰抗日军。以邓龙光为师长,是三团制。以潘标、唐拔、赵澜分任团长,以王德全任特务营长,配以工兵炮兵等连。其后改为四团制,以王德全任补充团团长,这就是当年陈济棠的所谓抗日军的组织。
1933年5月1日,该师由广州出发,先在东较场举行民众授旗典礼,到场的各界人民数千人。由黄麟忠代表各界授旗,旗上题着“抗日英雄”四个字,接着举行检阅、演习。人们以为是真正的抗日,去援救热河,故场面热烈。但是,该师出发后,经过韶关,到达乐昌,先锋接近了湖南边界的时候,何梅协定签订了。何健陈兵以待,蒋介石马上来电不许前进,陈济棠便奉命唯谨,立刻电令邓龙光就地候命。全师官兵,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被泼了一盆冷水,十分难受。有的要求不管一切,继续前进,谁来阻挡,就先打谁。有的请求离开,自寻出路。邓龙光只好以“上命不可违,抗日之心不死”来劝慰。陈济棠也来电说:该师决不作别项使用,有“养精蓄锐于今时,杀敌效国于他日”之语。其实,陈济棠并无多大抗日之心,编成这个师的原意,不过是做招牌,笼人心,猎时誉而已。停而不进,使官兵加剧恨蒋之情,对他加强效命之志,正合“孤意”。但到1935年,赣南红军撤出,陈济棠就把该师调驻赣南的安远,防阻红军入粤了。其后,并改编为第九师,限令四个月,要该师完成围攻大南山的最反动的任务。以抗日为名而开始,以屠杀人民而告终。就是陈济棠这支所谓抗日军的经过。我当了该师的政治训练处长,受骗于人而又骗人,今天回忆起来,不禁汗流夹背啊。
《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4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