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911 -- 那些瓷砖画......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秋天的门外

好几次在纽约城路过7大道和11街交界处的莫里广场(Mulry Square)一角,总会忍不住走近去驻足。那个角落有一个三角形的泊车场,四周的铁栅栏上,铺天盖地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瓷砖画,有的画着星条旗,有的画着大苹果,有的画着悲伤的母亲,有的画着曾经矗立的世贸大楼,有的是一滴不肯凝固的泪,有的是一颗红红的心、一个真心的吻,还有的是自在飞舞的蝶、洁白的和平鸽、张开翅膀的小天使……有的题着一些单词或句子,像NYC,Peace,Live to dream,Friends helping friends……,也有的什么也没写,只是简简单单几颗星、一只鹰地表述着万千思绪。看上几眼,你就会发现,这些瓷砖画的主题是纪念911的。





瓷砖画实在是很多,铁栅栏上的空隙之处已所剩无几,数了不到一面围栏,我就不得不放弃了数完全部的打算。后来一打听,原来,目前挂在上面的,已超过6000块之数。

见到一位灰白头发的男子,正见缝插针,挂上自己的一份心意。他与身边的那位小伙子,看上去像俩父子。他们站在周末的这个清晨,专心地做着一件小事,那份执着,让人感觉清冷的空气中有着缕缕暖意。



这些瓷砖画来自全美各地,也有从英国等地寄来的。最初,这个“献给美国的瓷砖画”(Tiles for America)活动,萌念于2001年9月12日,即911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三角形停车场对面的圣文森特医院,正紧张地准备着收治、抢救受伤的911幸存者,医院门前自发聚集了很多纽约民众,其中就有附近一家“我们叫湿泥”陶制品店的店主,劳莉(Lorrie Veasey)。劳莉想做些什么来给受伤者打气,于是她就地取材,两天时间就用粗陶捏制了近5000块小天使和美国国旗,并在9月14号和朋友们一起,把小天使和国旗瓷件挂到了停车场的铁栅栏上,为伤员们祈祷。

大部份小天使和国旗瓷挂件,在不到两周内被取掉了,但身为
“当代制陶工作室协会”(CCSA)成员的劳莉并没有放弃,而是跟协会的其他人一起,发动捐款,并最终把这发展成了“献给美国的瓷砖画”纪念活动,收集来自各地的911悼念瓷砖画,甚至于一些著名的制陶艺术家也寄去了自己的手工瓷砖画作品。

眼下
“献给美国的瓷砖画”纪念活动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场地问题,停车场周围的铁栅栏,悬挂空间已经告罄,如果你恰好知道一些适合展出更多纪念瓷砖画的地方,请跟劳莉联系:LVMud@aol.com

值得补充的是,现在这处不大的三角形泊车场,跟某位美国绘画大师大有渊缘。这地方原先是一个餐馆,至今停车场还保存了一小段原来餐馆的墙,墙上的装潢瓷砖仍清晰可辨。而那位绘画大师,则是
美国二十世纪写实派画家爱德华·霍柏(Edward Hopper,1882-1967年)。霍柏向以荒凉都会画作著称,而荒凉中的荒凉,正是一幅画于1942年的作品,《夜游者(Nighthawks)。当年霍柏画《夜游者》,据说就是从停车场原址上那家餐馆得到的灵感。



深夜的纽约,寂静无人的长街,画中的菲利斯餐馆,餐馆中明亮的日光灯,孤零零的顾客,没有对谈没有交集,让人不寒而栗的冷漠到有些诡异的气氛……霍柏自己说,他这幅画,画的正是“大城市的”(“I was painting the loneliness of a large city”)。据说画中那两个戴礼帽的男子都是画家自己,可我倒觉得画家正站在餐馆外面,隔着玻璃窗和光亮,作着无眠者的夜游。里面的人再怎么落寞孤单百无聊赖,毕竟还拥有一杯咖啡的暖意或一杯酒的烈度,可外边那个冷峻的夜游者,心里又有着怎样深浓的寒意?怎样一份对温暖的渴望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当我再次路过莫里广场,站在那些纪念瓷砖画前时,我想起了
01年9月11日的那个早上,和同事们一起坐在公司的大屏幕电视机前,眼睁睁看着世贸大楼轰然倒塌,极度的震惊让大家忘记了惊呼,周围一片沉寂……那天我到得晚了,刚打开电脑,老板急匆匆跑进我们办公室,让我们别干活了,快去看电视,他的声音沉痛无比……下午的时候,我去向他请假,我的一个朋友早上8:50左右到世贸中心下面的地铁站,转辗一天后,终于回到了新州的泽西城,打电话让我去接,老板冲我挥挥手,无声地说:快去吧。接到那位朋友时,他一脸余悸,说亲眼看见有人从八十几层往下跳……还有一位从头发到鞋子满身白灰的女士,逢人便说:“JESUS! It’s Lord!”说着话时以手指天,满脸惊恐……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好得惊人,五年前的细节历历在目……这时我正好读到眼前一块瓷砖上写着的句子:“I’m he as you are me, and we are all together”。

多么
美好的愿望!就像911后常唱的一首歌里的承诺:“I can be your hero, baby. I can kiss away the pain ……”。可是在这个英雄和救世主一同走远的年代,我们好像始终站在秋天的门外,身后的布景上,寥落地安排着一些寂寞的城市、疏离的人群、彼此走不进的前路、人和人之间某种奇怪的张力……在劫难时分的守望相助之后,我们被打回原形:一群孤独的都市夜游者,远远的,置身于光亮之外,却又不停地渴寻着温暖。

(09/2006)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