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国民党81师起义:弋阳晃动着十几面白纸红星旗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zt 国民党81师起义:弋阳晃动着十几面白纸红星旗

[日期:2009-04-17] 来源:中华网

一、刘伯承司令员遣密使给国军六十八军军长刘汝珍送去一封亲笔信


早在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攻击我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军发动了全面的军事进攻,蒋介石蓄谋已久的内战终于爆发。地处中原的河南开封、郑州一带,气氛十分紧张。

6月底的一天,设于山东荷泽的国民党六十八军军部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声称定要面见军座。

军长刘汝珍很客气地接待了来人,拆阅了密件。

“这么说,你是刘伯承司令员亲自派来的。”

“当然。刘司令员对你六十八军寄予厚望,望您和您的部下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切勿当内战牺牲品。这些话,想必刘司令在信中已向您阐明。”

  原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根据开封、郑州所处的战略位置,以及国军六十八军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决定在这里加强兵运工作,争取该部弃暗投明。这位密使是由中共地下党派遣来的,他叫朱晦生,早就与六十八军王志远副军长有过工作联系。王志远早年在西北军第十六混成旅军官子弟学校以及北平育德、汇文中学时,与彭雪枫同学共事,受到进步思想影响。1936年王任第三路军少将参议时,通过西北军做地下工作的朱晦生与彭雪枫又取得联系。这样,朱、王两位曾携手在第三路军的中、下级军官中展开工作。王志远到六十八军后,地下党指派朱晦生来配合工作。

两天后,刘汝珍见到王志远,说:“共方朱某人带着刘伯承司令员的信来找我了。”

王故作惊讶地问道:“你和那边的刘司令员还是同学?”

  刘汝珍神态得意地答道:“当年在莫斯科我称他伯承同志,今天我们还是朋友嘛!”

  那是1927年隆冬时节,白茫茫的大雪覆盖着古老的俄罗斯土地。在莫斯科城东北角,有个叫费乐道渥的地方,这里是苏联军官的摇篮--高级步兵学校。这天,学校小礼堂坐满了苏联红军和先期到达的中国留学生,欢迎刚从中国来的同胞。

在掌声中,刘伯承登上讲台,用地道的川东话风趣地说:“我们是被老蒋赶出来留洋的,也算是来开\'洋荤\'啦!”几句开场白,引得满堂笑语。

到1928年秋天,参加东方大学军事班的学生和高级步兵学校第二班的学员也转到莫斯科步兵学校。中国留学生多为共产党派去的,也有国民党派去的,还有冯玉祥将军派的。校方便将所有的中国留学生编成两个中国连。就在这里,“二刘”便成了同学、同志。

王志远见军座似乎沉浸在异国往事遐思浮想之中,便试探地问道:“不知军座意下如何?”

  刘汝珍应道:“唉,此一时,彼一时,交个朋友多条路。你在那边的熟人多,你和他先谈谈。”

二、刘、邓首长指示,决不能让“以水代兵”的悲剧重演

刘汝珍的六十八军系国民党第八兵团的基本部队,原属西北军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所部扩编而成,下辖第八十一师和一一九师、一四三师。该军与蒋介石及其嫡系有矛盾,军长刘汝珍是第八兵团刘汝明的胞弟,他面对国民党的危机感到前途渺茫,畏于蒋介石的并吞,不愿当牺牲品,对内战态度不积极,并时有亲共意向。

  然而,刘汝珍与共产党“交个朋友”半年多过去了,态度却未有明显变化。他力图保存实力,左右逢源。

1947年夏,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蒋介石利用黄河从陕北到山东构成的“乙”字形天然形势,把主力集中于陕北、山东两翼实施进攻,妄图将我军压缩到“乙”字形的弧内聚而歼之。

可是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邓的指挥下,突破黄河防线,发起了著名的鲁西南战役,我军从战略防御突然转入战略进攻。这个消息使南京统帅部极为震惊,连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大惊失色。他说:“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

  7月中旬的一天,六十八军驻防的上空突然响起轰轰的马达声,只见一架飞机沿黄河大坝来回盘旋。刘汝珍正感到纳闷时,蒋介石一道密令传到他手中:立即准备,炸毁河堤,以水代兵。刘汝珍大为震惊。原来蒋介石亲自上天空视察,令刘汝明向其弟下达“泛滥战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解放军南下。

  人们都不会忘记,1938年国民党为了阻滞日寇进犯,提出所谓“以水代兵”,悍然在河南郑州附近的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滔滔黄河水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沉入水底,89万人葬身鱼腹,1250万人口流离失所。这种苦难历史,还能让它重演吗?

中共河南汴郑工委书记刘鸿文亲自赶赴郓城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刘伯承、邓小平首长听取了汇报,立即指示尽快派人赴荷泽,和王志远联系,与刘汝珍会谈。

刘汝珍的办公室设在山东荷泽一个天主教堂内。

中共汴郑工委书记刘鸿文以极其郑重的口吻转告解放军刘、邓首长的三条指示:“第一,如贵部拒扒黄河大堤,起义之后可以保持军的番号;如执行蒋介石的决堤命令起惨祸,无论逃到天涯海角,定将缉拿归案,交人民审判。第二,不得残害防区的人民群众,遇到解放军不得阻击。第三,如能按规定起义,除了土地交还给人民,其余动产可不没收。眼下,事件迫在眉睫,请您从速决断……”

  刘汝珍沉默不语,他额头渗出颗颗汗珠。

随同刘鸿文来的工委军事干部叶超也娓娓谈道:“军座,我们早就知道,你是我们首长刘司令的同学。刘司令念同窗之谊对您一直很关心,你心里有数。不过他这次定要我们提醒你,贵军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不也是我们刘司令的同学吗,他们还兼有同乡之情分呢!可是他没听刘司令员的劝告,一次次放弃了与我们配合的机会,这次山羊集战斗下场怎样?不得不委屈他!”

  其实,刘汝珍心中比谁都清楚。半月前解放军围攻山羊集战斗打响后,宋又听蒋介石之命,率六十六师固守阵地。结果六十六师全部被歼,宋瑞珂十分狼狈地成了俘虏……

面对共军的三条意见,刘汝珍面有难色,迟迟未开口。

  王志远劝道:“军座,他们说的句句是理,决不能做千古罪人,替蒋介石充当刽子手。既然和共产党交朋友,就要拿出朋友的样子来。”

  刘汝珍终于表态:“手拿着委员长的密令,却要装聋作哑,是难办。但,请各位相信,我刘某人决不做有害国家民族、对不起朋友的事!”

  “如果蒋委员长给你下死令,非要你扒堤不可,怎么办?”刘鸿文提出一个刘汝珍无法回避的问题。

“他要把我逼急,老子就率部战场起义!”

“好,一言为定。”刘鸿文紧紧握住刘汝珍的手。

双方又商定,将中共地下党员叶超化名打入六十八军,以副官为职掩护,负责经常联系和了解情报工作。

  事后,刘汝珍终于没有执行决堤命令,使人民免于灾难。刘、邓大军过陇海路向大别山挺进时,刘汝珍部只是虚晃一枪,边打边撤。

三、把重点转向八十一师。邓、陈首长指出:“他跟我们耍滑头……”

  自 1947年7月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之后,国民党节节败退。在此期间,刘汝珍第一一九旅第三五六团在朱晦生等人的策动下,于同年9月在鄄城起义,团长张公干将部队拉过黄河,被我方任命为新三十六师师长兼某分区司令员。张团此举,引起刘汝明的震动。他下令要清洗共党分子,中共优秀的军工干部朱晦生不幸被暗害。不久,叶超也撤离刘汝珍部队。

刘、邓首长指示,如果全面策动六十八军不易达到目的,可把重点转向八十一师。

  1948 年6月下旬,解放军主动撤离了刚解放的开封,接着开进开封担任城防的正是八十一师。师长葛开祥,安徽蒙城人,早年曾随冯玉祥参加过讨蒋作战,失败后被收编为韩复榘所部。抗战期间因反蒋介石嫡系部队汤恩伯的吞并,不满于蒋,一度被免去师长职务。该师副师长刘青浦与葛共事多年,两人颇为情投意合,关系密切。

  一天,开封市警察局督察长王凌霄以至交故友的身份来到八十一师。他先拜访了刘青浦,谈及时局,刘则长叹:“凌霄兄,不瞒你说,我和师座都很担心。今后即使国民党打赢了,我等也逃脱不了被老蒋作为异己排除掉;如果共产党胜利了,那就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当然还是往\'那边\'靠靠为上。”

   王凌霄点头说:“刘兄,假如我是共产党呢?”

刘会心一笑:“我已猜出几分……你我已不是萍水相逢,我决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何况我们还想走\'那条路\'哩!”

王凌霄正是中共汴郑工委成员,他与叶超接头被指派到八十一师进行策动工作。他曾随王志远在第三集团军补充团工作,1931年至1936年又同葛开祥、刘青浦在第十二军共事,对第八十一师情况比较熟悉。

翌日,刘青浦将王凌霄请到师部葛开祥处。王直率地说:“咱们都是老同仁了,不瞒二位,为弟此行是奉命而来,希望师座能早下决心。如能率部起义,贵师可编为十二军,正副军长均由二位担任。”

王见葛似有难言之苦,便起身告辞,表示等候佳音。

  王凌霄走后,葛开祥对刘青浦说了自己的想法:军座和刘伯承将军毕竟是同学,我们抢在军座之前恐怕不妥,还是随全军行动吧。

解放军在济南战役取得胜利后,战局变化很快。

  1948年9月底,刘汝珍将王志远传来。

  “你替我办件大事,我给刘伯承写了封帛书,谈我六十八军起义的打算,请你速差人送过去。”军座的口气显得很神秘。

“行,我马上去找叶超。”王志远郑重地接过帛书。

  几天后,叶超来到设在密县的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亲手将刘汝珍的帛书交给总前委书记兼中原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和陈毅司令员等。邓淡淡一笑:“这个刘汝珍同我们往来的时间不短了,现在还说什么\'积极准备,待机行动\',不晓得他又耍啥子花样噢?”

  陈毅有同感:“我看他在耍滑头,想保存实力,是怕我们消灭他,所以才来虚晃一枪。”

  邓陈首长等与叶超共同分析了六十八军上上下下的情况,指出,刘既然来信说正在准备,可以继续做他的工作。随即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的名义回了一封信,仍交与叶超送给刘汝珍。

  10月中旬,位于开封外围担任相机防守任务的八十一师随时准备撤退。

一天正下着雨,王凌霄冒雨匆匆赶到师部邀刘青浦一起去见葛开祥。一见面,王简略地谈了一下战争时局的变化,葛开祥感到形势紧迫,但不敢自作主张。他说了句“请稍等一下”,便跃马扬鞭直奔军部,催促刘汝珍早些行动。

刘汝珍仍劝葛别急,说他自有安排。并说:“国防部要我们转移到商丘,准备在那儿给你们八十一师补充装备。等补充了装备之后再见机行动,岂不更好?”

“军座远虑,也有道理。”葛开祥勉强应答。

可是,几天之后八十一师撤到商丘,既没有得到装备补充,也没有听到刘汝珍再提及起义之事。原来,军座之言是为稳住八十一师使其东移而已。

四、蒋委员长恩威并用,刘氏兄弟受宠若惊

  淮海战役发起后,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第五十九军,第七十七军三个半师在枣庄、贾汪举行战场起义。何、张二军及刘汝珍的六十八军,均系原西北军第二十九军扩编而成。何、张起义对六十八军震动很大。蒋介石惟恐有变,立即派人加强对刘汝明所属部队的监视。

刘氏兄弟日益惶恐不安。

  同年11月下旬,蒋介石为了表示对刘汝明的“倚重”,督促其北进,一面派国防部政工局邓文仪赴蚌埠前线“慰问”,一面又借刘母寿辰之际,派人到上海送去手杖、被面等礼品。刘氏兄弟受宠若惊,急忙向蒋致电感恩。

  至此,第六十八军的起义如烟飘云散了。

  从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回来的叶超,带来了上级确定把策动重点放在中下层的指示,同时也不放弃争取刘汝珍的工作。他找到王志远,两人来到设在蚌埠铁路装甲列车上的六十八军军部。王志远将叶超带来的刘伯承回信给刘汝珍,并提醒刘说:“军座,眼下部队正处于突出位置,机会难得,该早下决心才是!”

刘汝珍说:“副座当知我的难处。如果我刘某投共,老头子是不会放过我长兄刘汝明的。”

面临战局剧变,叶超来到八十一师。叶超对葛开祥说,王凌霄在开封已公开了身份不便前来,同时取出王交给葛、刘二位师长的信。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进入尾声,第六十八军奉命向合肥转移。叶超再找刘汝珍面谈,并将事先拟好的几条书面意见交给刘汝珍,严肃表明这是“最后通牒”。刘汝珍当叶超的面,仍强调“监视的人多着,弄急了会坏事,要充分准备才是”。叶超愤然指责。刘见叶催逼甚紧,便答应尽快做行动准备。

  葛开祥、刘青浦等及六十八军中下级军官、士兵翘首待盼。可是三天之后,刘汝珍又矢口否认他讲的“准备行动”的话。

 五、“看样子共产党不消灭我们,你这个\'二刘\'倒要吃掉我们”

  1949年3月底,第六十八军接受了江防任务,防守江西湖口至安徽东流宽达100公里的防御阵地。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秉蒋介石的意旨,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和中国共产党的诚意,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第二天,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19时30分,一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数百里的长江北岸,解放军无数门大炮齐声怒吼。炮弹爆炸掀起的根根水柱,在敌探照灯的光柱横扫下跌落下来,变成一朵朵巨大的水花……

  龟缩在指挥所的刘汝珍,熬过可怕的寂静,刚听到炮响就骚动不安了。他神情恍惚,来回踱步,显得手足无措。

  王志远向刘汝珍建议撤出阵地,刘汝珍犹豫不决。在王志远的催促下,于22日拂晓前仓促全线撤退。至此,葛开祥、刘青浦等才知道又上了刘汝珍“江防线上起义”的当。

  陈赓指挥的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突破江防,迅速向两翼扩张。左翼第十五军在军长秦基伟率领下突入六十八军一四三师和八十一师阵地,刘汝珍丢下大批武器、车辆及弹药物资仓皇夺路南逃。刘汝珍让其一四三师和一一九师跑在前头,传令由八十一师断后掩护。

这八十一师原为第三路军的第十二军所辖,由于抵制蒋介石的兼并,于1944年曾投奔李宗仁的第五战区,1946年才编入刘汝珍部。该师在六十八军中被称为“过继的儿子”,武器装备最差,却屡屡在硬仗险役中打头阵。然而这一次,第八十一师有自己的打算。刚撤离前沿阵地,葛开祥就命令各团放弃军部规定的路线,钻入山林小路,避开与追击的解放军作战。

  4月25 日,第六十八军军部退至浮梁县。解放军第十三军在军长周希汉率领下已沿彭泽、浮梁公路追踪而来,第十五军亦从另一侧向浮梁前进。刘汝珍获悉,心中十分慌乱。王志远和军参谋长杜大中一方面与葛开祥等密谋八十一师单独起义,另一方面仍向军座建议,不能再向南走了,需要找个适当的地点和解放军联系接洽。

刘汝珍仍不肯行动。4月30日至5月1日,解放军十三军各部在万年陈营、弋阳东港、高桥实行三面包围,将一一九师师长张勋亭及以下3000余人俘获,第一四三师残部向弋阳东北的漆工镇方向溃逃。

  六、弋阳信江南畔晃动着十几面白纸红星旗

  5月1日,第六十八军军部和八十一师已撤至鹰潭。

  军部将一份第八兵团急电交至刘汝珍手中,电令刘汝珍率部经弋阳、铅山往福建厦门方向转移。消息传开,六十八军上下一片哗然。

当晚,又有电告:刘汝珍的家眷已于4月25日飞往台湾。军参谋长杜大中首先见到电文,他立即报告王志远。他俩认为让刘汝珍领着起义毫无指望,经商议,杜大中以参谋长身份指挥军直和八十一师赶紧集中,以便于起义行动准备;同时请示刘汝珍,借故部队连日奔波疲惫不堪,需要在弋阳休整一天。

杜大中,河北人。早年在吴佩孚部队由士兵升任团长,1939年春在原西北军三十军任少将参谋长,1947年1月起任六十八军参谋长与王志远共事。不久,他又结识了前来六十八军的中共地下党员叶超。杜在王、叶等人的影响下认清了方向,决计走起义投奔解放军的道路。从江防线上撤退之时起,他就一直协助王志远谋划八十一师单独起义之事。

  当晚,八十一师在贵溪宿营。

深夜,葛开祥和刘青浦在一盏马灯下对坐无语。他俩得知刘汝珍家眷飞台之事,心中激愤难平。葛开祥悔恨自己过于听信和依赖刘汝珍,未接受中共地下党的劝告,以至一再延误了全师举义大事。刘青浦劝慰道:“老葛,还来得及。全师上下,一切听从您师座定夺!”

  葛开祥呼地站起来:“起义!倘若再不起义,我宁可回家养蚕去。我难道真如一只蠕蚕吗?”

5月2日下午,第八十一师部队在贵溪城南路边休息。

  刘汝珍、王志远、杜大中同乘一辆吉普途经八十一师师部,葛、刘及师部参谋等早在此迎候。

刘汝珍一下车,葛开祥迎过去,气冲冲地直嚷:“军座,你们真有钱,能用金条包飞机把家眷送到台湾,可我们这些人的家眷只能跳海了!”

  刘汝珍十分尴尬地赔着笑脸,忙返身从车上取出两条“加利克”香烟塞给葛:“别急,先别急,听我慢慢说……”

这时,杜大中与刘青浦两人正在路旁交换情况。接着,王志远、葛开祥也先后凑到一起来了。王志远说:“今晚军部到弋阳,你们明晨也赶到,我们就决定在弋阳行动吧!”

  5月3日,连日阴雨的天空开始转晴。东方天边片片云霞之间向大地洒出道道金光,和煦的东南风阵阵送暖,令人十分惬意。天明前后,第八十一师各部陆续赶到弋阳信江南岸。

上午,王志远、杜大中、葛开祥、刘青浦等再次聚会,对就地起义的具体行动统一意义。商议结果:不迫使军直部队参加起义,仅军部及八十一师行动即可。并推派葛开祥去通告刘汝珍:我们不走了,就在弋阳起义。

  上午10点多钟,葛开祥到刘汝珍住处,一进门就严肃地说:“军座,今天我们八十一师决心已定,决不跟你再走了!”刘汝珍听后气得满脸通红来回直踱步。刘汝珍知道大局已定,无法挽回,就在11点钟左右急忙乘上小轿车,带着几个处长和两卡车警卫分队,往东南方向走了。

刘汝珍一走,王志远立即统辖了六十八军军部。他急忙派出得力人员西沿贵溪方向,与解放军联系。接着,他吩咐随从赶制联络旗。

  解放军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的前卫第一一二团第三营,在团政委薛波和副团长阎守庆的带领下,沿曹溪、姚畈向弋阳县城进发。部队于5月3日正午时分赶至弋阳北门城外,准备立即攻城。

守城部队为国民党地方交警武装。这支部队得知解放军突破江防之后,大有长驱直下席卷江南之势,早就吓破了胆。他们与解放军接火不足片刻,便弃城南逃。

  弋阳县城与水南的通道是一座近200米的浮桥,仓皇南逃的交警在浮桥上纵火,企图毁桥阻拦解放军的追击。解放军三营在营长起荣和教导员周福堂的率领下行进疾速。他果断地指挥战士及时扑灭大火,保住并封锁了浮桥。

中午,国军六十八军军部及其八十一师正在水南休息。城北枪声刚一打响,王志远为避免误会,急令部下“退避三舍”,除留少数人员作联络外,其余部队由葛开祥率领,在离江畔十几里处集结待命。

  当解放军第三营于下午两点控制浮桥时,王志远便令联络人员打出联络信号。霎时,信江南畔浮桥头,担任联络的国军官兵手举十几面白纸红星旗,面向北岸奋力交叉晃动。正在指挥追击的三营教导员周福堂说了句“有情况”,接着便带着十几名战士谨慎地接近南岸桥头。

  解放军过桥之后,王志远、杜大中便随两位解放军战士向阎副团长和赵营长、周教导员走去。

“你们是什么人?”阎副团长问。

  王志远忙答:“我是第六十八军副军长,他是参谋长杜大中。我们军长刘汝珍坐着小车跑了,他走后由我指挥留下的队伍。我们早就决定举行战场起义……”王志远简述了近年来由叶超作为主要联络人,一直与解放军保持密切联系,动员刘汝珍起义而未成的情况。

  不久,第一一二团政委薛波也赶到了。王志远激动地说:“这支部队早就准备起义了,我希望能够尽快见到陈赓司令员。”薛政委慎重地回答:“王副军长所讲的情况,我们可以向上级报告。但为了安全起见,需要你们先就地放下武器,然后再听候处理。”王志远表示愿意按解放军规定做好有关工作。

  在弋阳城南距江畔十几里处的公路上,葛开祥见到王志远在名片上写的亲笔字后,得知王已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即令号长吹号通知部队集合,各团、营、连听到师部的号音,相继鸣号。霎时间,信江南岸号声阵阵,浑然一片。

  傍晚,落日余辉将信江水映照得波光粼粼。在南畔的河滩上,葛开祥站在一只翻扑待修的船底上,向面前的队伍大声宣布:“弟兄们,今天我们全体官兵已选择光明道路,投向人民的怀抱!”说着,他脱下军帽,摘下国民党“青天白日”帽徽,狠狠地向江面甩去。接着,全体国军官兵纷纷摘下了国军帽徽……

  晚上,解放军十三军军长周希汉也赶到弋阳,听取了王志远和葛开祥的汇报,并共进晚餐。

  正随解放军第十六军行动的叶超得知消息,于5月4日骑自行车赶来弋阳,表示祝贺。叶超这次与王志远、杜大中、葛开祥、刘青浦等见面时,忍不住大声嚷道:“老王啊,我三进你们六十八军,总算在江西弋阳等到你们!”

  王志远紧紧握住叶超的手,微露郝色:“我工作没做好,使这支早该起义的队伍迟迟才归。”

杜大中他们像久别重逢的故友一般,含着激动的热泪,争相与叶超拥抱、握手。

5月5日,解放军第十三军在弋阳城内开欢迎大会,对第六十八军军部及其八十一师有组织的主动投诚归来表示热烈欢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