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芝加哥小提琴到战壕扫帚
由新片《公众之敌(Public Enemies)》想到的汤姆逊冲锋枪(组图)
“汤姆逊”冲锋枪
汤姆逊冲锋枪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黑帮及犯罪分子常用武器,一度恶名远扬。汤姆逊冲锋枪不断充实着罪犯们的军火库,与该枪有关的谋杀和抢劫新闻充斥着美国各大报纸的头条。因为这种冲锋枪拆下木托和弹鼓后,可以方便地藏进小提琴盒里,因此犯罪分子将其称为“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是当时黑帮活动最猖撅地区),又因为其连发时“嗒嗒嗒”有节奏的枪声,常又被叫做“芝加哥打字机”。
“芝加哥小提琴”的来历
可惜汤姆逊冲锋枪在当时显得太超前了,过快的射速、加之没有经过实战检验,保守的美国军方转而订购昂贵而笨重的路易斯轻机枪。汤姆逊奥托军火公司仓库里依然挤压了4千支最早的1921型冲锋枪,几乎要破产。正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二战爆发了。于是,汤姆逊冲锋枪得以改进并批量生产。
这是最近热播的犯罪传记电影《公众之敌》海报
那个时代的代表性黑帮武器在主角手中颇为抢眼
嫌犯姓名:约翰·狄林杰
嫌犯生日:1903-06-22
出生地点:美国印第安那州
去世日期:1934/7/22,31岁
犯罪事实:抢劫银行,逃狱
新片《公众之敌(Public Enemies)》枪战片段
几乎清一色的汤姆逊冲锋枪
/>
约翰·狄林杰本人(左) 约翰尼·德普饰演约翰·狄林杰(右)
追缉狄林杰的FBI探员麦文·皮维斯(左)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探员皮维斯(右)
约翰·狄林杰是位活跃于30年代美国中西部的银行抢匪,在1933年7月到1934年6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总共抢了11间银行,不法金额高达30万美金。狄林杰抢银行的手法包括佯称是推销银行保全系统的销售员,藉此窃取银行的保全密码,另外一种手法更是叫绝,他与党羽佯称是电影公司,跟目标银行交涉借银行来拍摄一部银行抢案的电影,所有员工就这样微笑目送一行人把钱抢走!另外,他与他的党羽曾两度逃狱,更是轰动全美,由于他的潇洒行径与不伤人的原则,也让他成为美国FBI历史上最著名的罪犯。
汤姆逊冲锋枪
汤姆逊冲锋枪是20年代产品,该枪结构比较复杂。它虽不是由汤姆逊设计,但冲锋枪这一术语却是由汤姆逊最早提出来的。汤姆逊冲锋枪是以美国汤姆逊将军命名,但实际上是由美国人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的。
汤姆逊冲锋枪-简介
第一种真正投入生产的汤姆逊冲锋枪是M1921,最早有M1921冲锋枪出售记录的是在1922年,但是售出量极少,任何军队都没有把它当作制式武器,它多配备于警察使用。后来推出的M1923、M1927、M1928,其大多部件都源于M1921。
M1928刚出现时称为海军型冲锋枪,供海军使用,装备陆军后称为M1928A1。M1928同M1921的主要区别是连发射速降低了,由800发/分降到700发/分。射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枪机的质量,同时减小了枪机复进簧的簧力。1942年,改进后的M1928定名为M10.45英寸(1英寸=25.4mm)汤姆逊冲锋枪。进一步改进M1,又出现了M1A1。M1系列汤姆逊冲锋枪在外观上与M1928汤姆逊冲锋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M1的拉机柄在机匣的右侧,而M1928的拉机柄在机匣顶部。
汤姆逊冲锋枪的大量外销始于二战初期,有记载显示,1939年秋,法国订购了3750支M1928和3亿发弹;1941年初,瑞典和英国也有订购。二战期间,仅自动军火公司一家就生产了20万支汤姆逊冲锋枪。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曾大量装备M1928A1和M1A1汤姆逊冲锋枪。四川兵工厂大量仿制汤姆逊冲锋枪,枪身上刻有"中华民国十九年四川兵工厂造"的铭文。
汤姆逊冲锋枪-历史物证
解放战争时期,原山东钜野县程县长和商政委二人带领柳林、刘庄等4个村的32名民兵围歼驻龙国保以西的敌人时,曾缴获美造M1A1汤姆逊冲锋枪。
淮海战役,中国解放军曾缴获大量M1928A1汤姆逊冲锋枪。
1952年,福建省浦霞县闾峡乡民兵护航队配合我军解放浮鹰西洋岛时,缴获美造M1A1汤姆逊冲锋枪多支。
1960年,在平息西藏叛乱的战斗中,中军缴获美造M1928A1汤姆逊冲锋枪。
汤姆逊冲锋枪-历史简介
美国人研制冲锋枪起步非常早,约翰-汤姆逊(John Thompson)将军于1916年创立奥托军火公司(自动武器公司),专注于冲锋枪的研发生产。汤姆逊的军火公司其实是个皮包公司,根本没有自己的设备,于是跟柯尔特武器制造公司达成协议,由柯尔特负责生产,奥托负责销售。著名的汤普森冲锋枪原型在1919年问世(汤姆逊M1919A1),次年汤姆逊开始公开展示样枪,以争取军队的订单。这款新式冲锋枪使用美军.45ACP标准手枪弹,由一个容弹100发的巨大弹鼓供弹,射速高达每分钟1,500发,100发的弹鼓4秒钟就打光。汤姆逊的广告牌称此枪为“堑壕扫帚”,就是突出其无比强大的火力。到场的专家纷纷称赞这是当时最具革命性的轻武器。
可惜汤姆逊冲锋枪在当时显得太超前了,过快的射速、加之没有经过实战检验,保守的美国军方转而订购昂贵而笨重的路易斯轻机枪。汤姆逊又向警方推销,效果依然不理想,柯尔特到1925年一共只生产了3千支(这其中有56支卖到中国装备孙中山的卫队)。走投无路的汤姆逊使出浑身解数向社会推销。此时正值美国政府颁布禁酒令,各地黑帮纷纷贩运私酒谋取暴利,汤姆逊冲锋枪因为短小精悍火力强大而深受黑道青睐,成为匪徒的标准装备。
汤姆逊冲锋枪在民间的成功,渐渐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1926年,美国海岸警卫队购买了几百支汤姆逊装备巡逻艇,同年美国邮政总署订购了250支装备押运邮车的海军陆战队。1927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介入尼加拉瓜内战,汤姆逊冲锋枪表现优异,促使海军陆战队于1930年正式列装汤姆逊,称为1928海军型。1932年,美国陆军才勉强将汤姆逊列为骑兵部队的非制式武器,4年以后升级为骑兵标准装备。由于当时是和平时期,军队舍不得花钱,下的都是几百支的小订单。到1939年,奥托军火公司仓库里依然挤压了4千支最早的1921型冲锋枪,几乎要破产。正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二战爆发了。此后的一年里,法国订购了6,000支汤姆逊冲锋枪(后来战败未能提货),美国陆军订购两万支,而英国更是下了107,500支,价值两千一百万美元的庞大订单。好戏才刚开始,1941年8月,美国面临参战的压力,开始提升军备,向奥托一单订购了319,000支。
汤姆逊冲锋枪-契机发展
二战的爆发对于奥托军火公司来说是一个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汤姆逊M1928A1的生产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可以说是居高不下!1939年,一支不带任何附件(油壶、枪背带、维护工具、弹夹、弹夹袋)的汤姆逊M1928A1居然要209美元!!!以致于几家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日产量也不过200多支。英国作为同盟国向美国定购了大量的M1928A1,不过大部分都在前往英国的运输途中被德国的U型潜艇击沉在大西洋海底;由于英国战前忽视冲锋枪的用途与价值导致此番情形的出现,现在又为了汤姆逊高昂的价格而用去了外汇储备的五分之一实在太不划算;鉴于此,英国索性自力更生;自主研发了带有英国特色的-司登冲锋枪。
摆在奥托军火公司面前的难题是:美国军方对于居高不下的价格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而如何降低价格成为了奥托军火公司的头号难题。
一句话,就是要改进现有的老型号汤姆逊,生产简易型汤姆逊冲锋枪。
就在此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出现了,萨贝迪公司--应军方的邀请共同参与汤姆逊冲锋枪的改进工作。
萨贝迪公司的工作人员从汤姆逊的出生地调来了当时汤姆逊冲锋枪早期型号的图纸、量具、夹具甚至部分半成品和样枪,逐一进行了排查和分析,他们测试了各个机械力点、零件的工作面、使用环境等等;尤其是他们用高速摄影机拍下了汤姆逊冲锋枪发射时的机械动作并进行了无数次的计算和验证后得出:早期型汤姆逊(M1919A1、M1921、M1927、M1928A1)冲锋枪的枪机为半自由枪机,枪机后端为了保持开闭锁动作到位以及减少机械故障加装了“H”型黄铜延迟块,而枪机上对应“H”型黄铜延迟块的让位槽加工过于精密;以上两个部件是使得汤姆逊冲锋枪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而后进行的实验中,萨贝迪公司的工作人员发现改进型汤姆逊冲锋枪即使在不加装延迟块的情况下改为自由枪机式也能正常开闭锁;报告上报到了陆军部,陆军部随即批复同意改装并进行试生产;然而奥托军火公司却发难称萨贝迪公司侵犯了他们的专利。而陆军部驳斥说:战争期间一切都为战争服务,其它的免谈。。。(不过奥托军火公司确实有苦说不出,因为H型黄铜延迟块和枪机让位槽的加工成本就达到50美元!而且一直以来是奥托的专利。)于是,改进型汤姆逊冲锋枪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1942年4月,新枪被美军列为制式装备部队,命名为M1式冲锋枪,这是美军的第一支制式冲锋枪。M1于当年开始生产,共制造了249420支,1943年又增加到了360609支。这时萨贝迪公司对汤姆逊M1冲锋枪又进行了其他方面的改进包括:拉机柄从机匣上方移到机匣右侧,并对拉机柄形状进行了简化;原先的莱曼公司生产的可调标尺更改为钢板冲压的“L”型标尺,标尺中央小孔标定射距为80米,标尺上方缺口标定射距为200米;去掉了枪管外部的散热槽,同时枪口防跳器因为作用不大也取消了。M1928的枪托与机匣采用滑槽配合连接,可以拆下,而M1则直接用两个螺钉固定在机匣上。此外M1只能使用20发或30弹匣供弹。
M1后来进一步简化即成了M1A1,后者是最后一款军用汤姆逊冲锋枪。M1A1与M1的外观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是M1A1取消了M1枪机上的三角形击铁,改活动击针为固定击针。另外下机匣左侧的保险扳手和射击选择扳手也简化为插入式单销轴旋转式样。M1A1在钢板冲压的标尺两侧安装了三角形护翼,防止落地时标尺受外力变形,同时枪托增加了贯通式交叉螺钉,提高了枪托对冲击的耐受性。M1A1冲锋枪是在1942年10月正式定型的,当年生产了8552支,1943年产量为526500支。1944年M1停产以后,M1A1继续生产了4091支。到1944年底为止,供美军使用的汤姆逊冲锋枪全部停止生产,改为生产加工性能更好的美国M3式0.45in(11.43mm)冲锋枪(绰号为注油枪)。目前,该枪已从各国军队中撤装,但美国警察仍在使用。M1A1是汤姆逊系列冲锋枪中最容易加工、成本最低的一种,1944年一支带有备件的M1A1成本仅45美元。
汤姆逊冲锋枪-技术简介
独特的半自由枪机自动原理
从M1921到M1928,汤姆逊冲锋枪都延续了一种由它最早使用的独特的自动原理,那就是开膛待击、枪机延迟后坐的半自由枪机原理。
这种原理的最大特点是在靠近弹匣后方的机匣内装有一个倾斜的“H”形黄铜延迟块,在机匣内部与枪机的对应位置上,均开有与这个延迟块配合的倾斜槽。方形枪机的后部开槽,用于安装拉机柄,其前部下方也有斜槽,用来容纳延迟块上部。“H”形延迟块下部两侧各有一个突起与机匣上的斜槽与直槽配合,而“H”形的两侧边与枪机配合。
以M1928为例,其运作原理为:先向后拉动拉机柄,使拉机柄前部的斜面带动“H”形延迟块沿着机匣内壁斜槽向上运动,直至延迟块下部两侧的突起脱离机匣内的斜槽,此时拉机柄通过延迟块带动枪机向后,而延迟块下部两侧的突起进入机匣两侧的直槽,直至枪机被阻铁挂住。此时扣动扳机,枪机被释放,复进簧推动拉机柄,而拉机柄推动延迟块,延迟块又带动枪机复进,当枪机经过弹匣/弹鼓上方时,将一发子弹推入弹膛,枪机复进到位后,拉机柄继续复进并通过其上斜面的作用将延迟块压下,这样延迟块两侧的突起又进入机匣的斜槽内,然后拉机柄继续复进,撞击三角形击铁,击铁最终撞击击针击发枪弹。火药气体在推动弹头前进的同时,通过弹壳底部将压力作用到枪机上,使枪机后退,但由于延迟块两侧的突起与机匣内部两侧斜槽的摩擦运动,使枪机只能缓慢地后退,从而延缓了枪机后坐。黄铜延迟块沿机匣斜槽缓慢上升,直至两侧的突起与斜槽脱离进入直槽,此时弹头已经飞离枪口,膛压也下降到可以抽壳的水平,而枪机由于惯性继续后坐,带动延迟块撞击拉机柄并压缩复进簧,同时抽出弹壳并抛壳,直至后坐到位。如果这时松开扳机,枪机就会被阻铁挂住呈待发状态,如果没有松开扳机,则会重复前面的动作继续推弹上膛并击发。这种原理的优点在于在枪机质量较轻的前提下可以发射威力更大的枪弹,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
汤姆逊冲锋枪的另一特点是除了少数零件外,基本上都是采用整块钢材加工而成,非常结实耐用,但重量偏大。汤姆逊冲锋枪的快慢机和保险扳手是分开的,前者调节单、连发,后者控制保险状态,虽然便于区分,但操作起来稍嫌麻烦。另外,汤姆逊冲锋枪采用可靠性较好的双排双进直弹匣,弹匣体采用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后部有一个T形突起,与冲锋枪下机匣上的T形槽配合将弹匣固定在枪上。弹匣本身的加工较为复杂,而且受磕碰时容易损坏。外露式弹匣卡笋位于左侧,逆时针旋转卡笋才能解脱弹匣,但旋转面在侧面并且操作部位是平面,带手套时不便操作。汤姆逊冲锋枪弹鼓有50发和100发两种,虽然能提供猛烈的持续火力,但体积和重量大,携带不便,而结构复杂,装弹时更是费时费力。与大多数采用弹鼓供弹的冲锋枪都不同,该枪在安装弹鼓时,要将弹鼓上供弹口前后面上的水平突起对准机匣供弹口前后的凹槽,从枪身左侧水平装到枪上。军用型汤姆逊很少采用弹鼓,多采用20发或30弹匣,自动武器公司也建议在实战中尽量使用弹匣。二战中装备汤姆逊冲锋枪的美军伞兵,标准携弹量为300发,分装在15个20发弹匣中,除随枪的1个外,其余14个装在跳伞服口袋里或M6携行袋里。不过,该枪无论用弹匣还是用弹鼓,安装时都要求定位精确,在黑暗环境和实战条件下不太方便。
汤姆逊冲锋枪-改进说明
汤姆逊冲锋枪共生产了M1921、M1923、M1927、M1928和M1五个大的系列,每个系列又都有多种改型。
M1921在M1919的基础上做了4点改进:一是将枪机前端装的击针改为活动式,并在枪机上增加可旋转的三角形击铁;二是射速由原来的1000发/分降到800发/分三是将机匣右侧的拉机柄移到机匣上方中央;四是供弹具采用18发、20发和30发弹匣,或者50发、100发弹鼓。后来的各种汤姆逊冲锋枪的外形和结构都是以M1921为基础的。
由于美军对于M1919在试验中的表现比较满意,所以自动武器公司决定先生产15000支。不过自动武器公司当时只有设计能力而没有实际生产能力,所以最后决定主要零件由柯尔特公司生产,标尺由莱曼枪瞄具公司生产,枪托、握把和护木等木制件由雷明顿公司生产,所有零部件交付柯尔特公司组装成成枪并由自动武器公司销售。M1921冲锋枪的零部件基本上都是切削加工而成,结实耐用。外形特征是枪管表面有散热槽,枪口无防跳器,下方有前握把,枪托为固定式,标尺为结构复杂的可调立框式标尺。可惜的是,M1921投产以后其实际销售状况并不象当初预想的那样好,尽管美国、比利时和英国都对其做过测试,但是没有哪个国家的任何军队或警察实际采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决策者的思想还停留在使用大威力步枪弹的远射程自动步枪时代,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发射手槍弹的小型自动枪械的价值所在。无奈之下自动武器公司不得不对M1921冲锋枪进行改进,进而诞生了具有远射能力的M1923冲锋枪、面向民间销售的M1927半自动卡宾枪和后来大量支援盟国的M1928冲锋枪。这些后续型号的不少零部件都是来自库存的M1921冲锋枪,因此M1921保留至今的数量很少。
M1923冲锋枪是在M1921的基础上加长枪管的一种型号,为了提高射击精度,枪管下方还装有两脚架,并且能加装刺刀和枪口装置。从外形上看,M1923更有轻机枪的味道。M1923的实际产量非常小,但从自动武器公司的原始商品目录里可以看出,当时制.造的军用型M1923冲锋枪除使用.45ACP手槍弹的外,还有使用.45雷明顿?汤姆逊军用手槍弹、.351自动步枪弹、9毫米毛瑟手槍弹、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槍弹等枪弹的品种,但现存实物仅能找到发射.45ACP弹的型号。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由.45ACP手槍弹加长弹壳并增加装药量以大幅度提高初速的.45雷明顿·汤姆逊军用手槍弹,其弹头重16.2克,初速442米/秒,枪口动能达到1422.6焦耳,有效射程增大到594米。由于枪弹膛压变高,但自动原理未变,所以发射该弹的M1923连发射速降为400发/分。M1923突出远射能力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迎合军方的口味,但该枪依然没有得到多少订单。于是后来发展的型号放弃了这种不实用的远射性能,重新回到了冲锋枪小型、轻量化、操作性好的目标上。
M1927汤姆逊卡宾枪是M1921冲锋枪的半自动型号,目的是为了能够向民间销售,两者外形和动作原理基本相同。最早出售的M1927是直接利用剩余的M1921机匣制.造的,因此机匣印记是将原先M1921的印记磨掉后重新刻上的。
1927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出兵尼加拉瓜。M1921冲锋枪在丛林游击战中取得了比预想还好的效果,但实战表明该枪的射速偏高,军方建议最好能降到600发/分以下,因此自动武器公司于1928年对M1921进行了改进,将连发射速下降到700发/分左右,并安装了枪口防跳器,这一改型就是汤姆逊M1928式海军型冲锋枪。自动武器公司于1928年公布了该枪和若干种变型,有不带枪口防跳器而带有前握把的M1928A,有同时带有枪口防跳器和前握把的M1928AC,此外还制.造了带水平护木、枪背带的海军使用的M1928AC式。美国海军购买了包括M1921在内的多种型号的汤姆逊冲锋枪武装军舰和海军陆战队,这些产品机匣上均刻有美国海军印记。但是美国陆军仍旧对此枪反映冷淡,只装备了极少量,只是后来陆军骑兵部队急需要操作简便的小型自动武器,才采购了一部分汤姆逊M1928冲锋枪。1938年美国陆军将所采用的M1928命名为M1928A1式冲锋枪,并在机匣上刻有“M1928A1”字样。不过在1939年之前,美国陆军中冲锋枪的保有量始终未超过400支。除决策者认识上的原因外,汤姆逊的价格也妨碍了它的大量装备,1939年M1928的报价为209美元,相对同时代的轻武器来说,这个价格是相当高的。
M1927汤姆逊卡宾枪是M1921冲锋枪的半自动型号,目的是为了能够向民间销售,两者外形和动作原理基本相同。最早出售的M1927是直接利用剩余的M1921机匣制.造的,因此机匣印记是将原先M1921的印记磨掉后重新刻上的。
1927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出兵尼加拉瓜。M1921冲锋枪在丛林游击战中取得了比预想还好的效果,但实战表明该枪的射速偏高,军方建议最好能降到600发/分以下,因此自动武器公司于1928年对M1921进行了改进,将连发射速下降到700发/分左右,并安装了枪口防跳器,这一改型就是汤姆逊M1928式海军型冲锋枪。自动武器公司于1928年公布了该枪和若干种变型,有不带枪口防跳器而带有前握把的M1928A,有同时带有枪口防跳器和前握把的M1928AC,此外还制.造了带水平护木、枪背带的海军使用的M1928AC式。美国海军购买了包括M1921在内的多种型号的汤姆逊冲锋枪武装军舰和海军陆战队,这些产品机匣上均刻有美国海军印记。但是美国陆军仍旧对此枪反映冷淡,只装备了极少量,只是后来陆军骑兵部队急需要操作简便的小型自动武器,才采购了一部分汤姆逊M1928冲锋枪。1938年美国陆军将所采用的M1928命名为M1928A1式冲锋枪,并在机匣上刻有“M1928A1”字样。不过在1939年之前,美国陆军中冲锋枪的保有量始终未超过400支。除决策者认识上的原因外,汤姆逊的价格也妨碍了它的大量装备,1939年M1928的报价为209美元,相对同时代的轻武器来说,这个价格是相当高的。
因为种种原因,美军最后未成为M1928系列的最大主顾,取而代火的是英国和欧洲的其他盟国。二战初期,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战斗中丧失了大量的轻武器,面对大量装备MP系列冲锋枪的德军,不得不请求美国提供包括冲锋枪在内的军事援助,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是如此。到1941年8月不列颠之战爆发时,各盟国政F订购的汤姆逊冲锋枪总数高达318900支,其中英国订购了107500支,但其中大多数因为德军潜艇的攻击在半途沉入了大西洋。M1928冲锋枪火力猛烈、结实耐用,因此很受士兵欢迎,一直到1943年中期才停产,被生产性能更好的M1和M1A1所取代。
汤姆逊冲锋枪-臭名昭著
汤姆逊冲锋枪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黑帮及犯罪分子的常用武器,因此曾一度恶名远扬。最早背上“帮派枪”骂名的是M1927卡宾枪,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对于该枪的销售没有任何限制,任何人只要花上175美元,即可以由火车快递送至家门口,同时还可以买到大容量弹鼓,而将M1927恢复到全自动状态也很容易,很多匪徒买到手后就立即改装,用于帮派争斗、打家劫舍,甚至与警察公然对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它的另一类主顾却是私人厂主或农场主,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罪犯的袭扰。随后,M1928等其他型号的汤姆逊冲锋枪不断充实着罪犯们的军火库,一时间与该枪有关的谋杀和抢劫新闻充斥着美国各大报纸的头条。因为这种冲锋枪拆下木托和弹鼓后,可以方便地藏进小提琴盒里,因此犯罪分子将其称为“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是当时黑帮活动最猖撅的地区),又因为其连发时“嗒嗒嗒”的有节奏的枪声,常常又被叫做“芝加哥打字机”。
使汤姆逊冲锋枪一举成名的是发生在1929年2月14日的“圣瓦伦丁节大屠杀”,在那起案件中,伪装成警察的罪犯用汤姆逊一次打死了7名黑道对手。对于专事抢劫的悍匪而言,汤姆逊冲锋枪也是他们的得力帮凶。早期的绑架犯和酒贩子乔治?凯利,由于时常使用这种武器得了一个“冲锋枪凯利”的绰号。不过,与汤姆逊有关的最有名的罪犯却是约翰·迪林杰,在1934年在芝加哥一家电影院门口被警察击毙之前,迪林杰一直在中西部行劫,他在一年中凭着一支汤姆逊冲锋枪所掠夺的钱财比当初著名银行劫犯詹姆斯16年所干的还要多。当时另一个著名的枪击要犯是“娃娃脸”纳尔逊,他嗜血成性,每次抢完银行,总是一手提着钱袋,一手拿着汤姆逊冲锋枪出门,只要看到一名警察,他就会用汤姆逊向着整个人群扫射。1934年2名联邦调查局特工追踪纳尔逊至伊利诺斯州的乡间,“娃娃脸”开枪还击,将2人打死,自己也身中17弹毙命。随着BL犯罪的激增,联邦调查局和警察部门不得不向他们的对手学习,订购汤姆逊冲锋枪来武装自己,以便在火力上压制猖狂的犯罪分子。目前美国的一些较早成立的警察局中,往往库存有早期的汤姆逊M1923、M1927和M1928等型号,它们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禁酒令颁布后那段动荡时期的见证。
虽然自动武器公司的座右铭是“支持正义和法律”,但汤姆逊将军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产品会导致如此不可控制的局面。面对忍无可忍的公众,美国国会于1934年通过了《国家枪支管理法案》,要求每支枪械都必须注册,枪主必须经过审批和交纳200美元的移交税。其实这项法案针对的就是汤姆逊这种致命武器,因此出台后,这种冲锋枪面向民间市场的销售就几乎完全停顿了。虽然由于欧洲爆发战争,各盟国订购了大量的汤姆逊冲锋枪,并且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该枪作为“黑帮武器”的名声却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当初英军就为不得不采用这种武器而感到十分懊恼。
汤姆逊冲锋枪-后起之秀
由于M1928系列冲锋枪结构复杂、加工繁琐,当二战爆发、美国陆军认识到冲锋枪的重要性后,急需大量装备,所以简化生产工艺就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此前已在M1928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小改进,如省略了机匣上复杂的立框标尺,改为钢板折弯的简易规孔标尺,为防止反光规孔四周有滚花,同时其上开有一个缺口,靓孔、缺口分别对应100米和200米射程,此外还取消了枪管外部的散热槽。但1941年萨贝迪军械公司的简化设计才是决定性的。该公司的技师们经研究发现,M1928中“H”形黄铜延迟块及滑槽都要求有很高的精度与光洁度,是导致加工成本和工时过高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增大枪机的质量,即使不安装延迟块也能安全地射击。改进过的汤姆逊就变成了冲锋枪中最常见的自由枪机原理,这种改进能大大简化机匣和枪机的加工,减少25美元的成本。虽然此方案遭到自动武器公司的反对,因为这样一来其专利权的使用费就会大为减少,但美国陆军还是看上了这支简化版汤姆逊,次年由陆军兵工厂进行了试验。
1942年4月,新枪被美军列为制式装备部队,命名为Ml式冲锋枪,这是美军的第一支制式冲锋枪。M1于当年开始生产,共制.造了249420支,1943年又增加36060支。萨贝迪公司其他方面的改进包括:拉机柄移到机匣右侧,并对拉机柄形状进行了简化;原先的可调标尺更改为钢板冲压的“L”型标尺;去掉了枪管外部的散热槽,同时枪口防跳器因为作用不大也取消了。M1928的枪托与机匣采用滑槽配合连接,可以拆下,而Ml则直接用两个螺钉固定在机匣上。此外Ml只能使用20发或30弹匣供弹。
M1进一步简化即成了M1A1,后者是最后一款军用汤姆逊冲锋枪。M1A1与M1的外观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是M1A1取消了M1枪机上的三角形击铁,改活动击针为固定击针。另外下机匣左侧的保险扳手和射击选择扳手也简化为插入式单销轴旋转式样。M1A1在钢板冲压的标尺两侧安装了三角形护翼,防止落地时标尺受外力变形,同时枪托增加了贯通式交叉螺钉,提高了枪托对冲击的耐受性。M1A1冲锋枪是在1942年10月正式定型的,当年生产了8552支,1943年产量为526500支。1944年M1停产以后,M1A1继续生产了4091支。MIAI是汤姆逊系列冲锋枪中最容易加工、成本最低的一种,1944年一支带有备件的M1A1成本仅45美元。
汤姆逊冲锋枪-出口中国
孙中山先生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时的历史镜头中,紧随他身后的卫兵肩扛着一种体型硕大、前后都有握把、带有弹鼓的武器,它就是在中国装备近60年,比同时进入中国的“花机关”—MP18/28冲锋枪使用更广泛,名气也更大的汤姆逊冲锋枪。汤姆逊的英文原文是Thompson,由于翻译的不同,中国也译做汤姆生、汤普森或汤普逊。在中国,这种武器常被称做“汤姆生手提机枪”,简化后就是“汤米枪”或“汤姆式”。
虽然美国军方对汤姆逊M1921冲锋枪没有多少兴趣,但并未妨碍该枪以警用武器的名义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出口,后继型号M1923、M1927、M1928也是如此。1922年,孙中山先生从美国购入56支M1921,用于武装其卫队,这些武器在陈炯明叛变事件中曾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是有据可查的冲锋枪在中国最早的应用。国内早期使用较多的还有M1928及其改型,M1和M1A1式则是在二战末期才向中国提供的。二战期间美国生产的140余万支汤姆逊冲锋枪中,相当一部分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给了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后期的反攻缅北和雪峰山会战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1944年底美军改用M3系列冲锋枪,替换下来的大批各型“汤姆枪”通过折价销售、无偿赠与等方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国民党军队。截止1945年4月底,国民政府通过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得的“四五手提机枪”已达44145支。而1948年,国民党政府向美国订购7个军又3个师装备,这批军火在次年3月中旬前抵华,其中“四五口径机枪交货实数12975枝”,这里面大多是汤姆逊冲锋枪,同时有“四五口径弹药交货实数2.66亿发”。1947年前后,国内第20、第90兵工厂也开始生产.45枪弹,以供国内日益增多的汤姆逊等美制冲锋枪使用。
“汤姆式”也是中国最早仿制的冲锋枪之一。1923至1924年,广东兵工厂曾仿制过39支M1921。1926年,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也开始仿造,1927年改称太原兵工厂后,专门建立冲锋枪厂,1928年月产达900支。国民政府接管后一度停造,1932至1934年期间又恢复生产,最高月产250支。到1946年,西北制造厂又批量生产该枪。这些仿制品统称为“晋造手提机枪”,根据前方有无小握把,可分为两种型号,有前握把者较长、较重,两者均采用20发弹匣,也可通用50发弹鼓。这些晋造“汤姆式”标称口径都是11.25毫米,经常让人误以为它与美国原产的口径不同,实际上两者的弹药是通用的。国产“汤姆式”的另一主要厂家是重庆武器修理所,1928年至1935年间累计生产两种型号共4700支,口径均为7.63毫米,以求与驳壳枪弹通用,其中一种仿自M1923型,装有两脚架,可兼作轻机枪使用。此外,华阴、赤水等兵工厂亦曾仿造此枪。这些国产的汤姆逊仿制品装备的广泛程度远远超过今人的想象,在中原大战中各路军阀都有使用,到抗战之前,甚至连甘凉一带少数民族武装手中也有少量的汤姆逊冲锋枪。这些仿制品与美国原枪相比,尺寸和细节均有不同,零件一般也不通用,质量更是参次不齐,同时因为磨损和子弹来源等原因,到抗战中期后应用反而不多,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提供的原产品。由于舶来品数量很多,虽然1947年国民党第90兵工厂也根据M1式仿制成功“四五冲锋枪”,但最终未批量生产。
早在第一次中国革命战争期间,红军就开始接触和使用“汤姆式”冲锋枪,其中多是国内仿制品。抗战初期,八路军也曾少量装备过晋造冲锋枪。1945年2月,新四军三纵发起天目山第一次反顽战役,歼灭“忠义救国军”1700余人,缴获包括14支“汤姆枪”在内的大批武器。解放战争开始后,解放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同时,也缴获了许多美制“汤姆式”,使我军装备有了很大改善。吴强所著《红日》中,写到杨军伤愈归队,发现部队与早先相比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班、排长身上全是汤姆式枪”。该小说所反映的孟良崮战役中,我军缴获冲锋枪2484支,其中就有“汤姆式”1210支。而解放战争后期的淞沪战役中,一次即缴获汤姆逊冲锋枪3415支。这些口径大、射速高的“汤姆式”装备解放军后,在近战、夜战中显示了巨大威力,为全国解放立下了卓越战功,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都是在战场上被解放军战士手中的“汤姆式”击毙的。同时,该枪也是剿匪、维持治安的得力武器,在影片《霓虹灯下的哨兵》中,作为警备部队驻守南京路的八连官兵,都是以“汤姆式”等美制冲锋枪为主要武器。而反映国民党海军起义的《海魂》中,起义水兵们使用的也是“汤姆式”、M1卡宾枪等美式装备。这些汤姆逊冲锋枪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1951年以后才逐渐被苏式冲锋枪所代替,在国内民兵中一直使用到1970年代末期。其中有些汤姆逊冲锋枪还经过改造,改为发射7.62毫米50式冲锋枪弹,特征是使用弧形弹匣,这些改装枪在《乌龙山剿匪记》等国产影视作品中常有出现。
汤姆逊冲锋枪-武器评论
汤姆逊冲锋枪可谓是“大器晚成”,尽管发明的时间很早,但成为美军制式武器却很迟。当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后,装甲部队的扩建才使汤姆逊冲锋枪成为美军眼中的热门货,陆军部向自动武器有限公司订购了847991支,萨贝迪公司也生产了539143支,后者连同其分包厂商的总产量是125万支,总产量超过了同样著名的德国MP38和MP40。
汤姆逊冲锋枪带有浓厚的早期武器的色彩,比如说它采用全木制固定枪托,因此全枪较长,伞兵在携带这种武器时不得不把枪托事先拆下,落地后再装回枪上,但这几秒钟的耽搁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而装甲兵们更喜欢将其枪托去掉后再使用。该枪另一个早期武器的特征就是机加件多,因此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即使是最便宜的M1A1,也抵得上4支英国“司登”冲锋枪的价钱。同样的原因还导致这支武器的重量惊人,M1928空枪即接近5公斤,如果加上满装的100发弹鼓,几乎相当于2支M3冲锋枪的重量,使用者很容易疲劳。不过,虽然缺点很多,但并不妨碍汤姆逊冲锋枪成为一支深受战士信赖的武器,它的最大优点是性能稳定可靠,而且具有足够的杀伤力,敌人只要挨上一颗它射出的.45口径枪弹,就有可能立即丧失战斗能力。
1942年,美国受“司登”的启发,研制了结构简单、工艺性能更好的M3“盖德”冲锋枪,其成本不到M1A1的一半,汤姆逊系列开始逐步淘汰。到1944年年底,供美军使用的各种汤姆逊冲锋枪全部停产,转为生产M3。但战后美军依旧保留了一部分M1/M1A1冲锋枪,并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少量使用。美军撤装下来的汤姆逊冲锋枪除一部分作为军援提供给美国支持的部分国家,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外,其余大多在战后作为废铁处理掉了,目前只在民间市场和收藏家手中才能看到。前南内战期间,克罗地亚和穆斯林武装的武器库中还偶尔出现过这种“老当益壮”的武器。不过,包括自动武器公司在内的美国一些厂商仍在生产汤姆逊冲锋枪的半自动民用型号和零配件,以满足射击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需要。
互动百科,影视介绍,新华网,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