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写什么,看什么?

近日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如下:

喜欢您的文章。我是一位写作爱好者。特别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希望您指点一二。另外想知道您平常都读什么书。祝您安康快乐!

首先,我要感谢这位读者对我文字的鼓励和关心。关于写作,我自认为是没有资格说一论二的。不过,看到这位读者如此恳切,我不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显得有失厚道。于是,我索性硬着头皮写几句。

很多读者告诉我,你的文字很幽默,很让人喜欢。看到这些,我不禁会心一笑。文章中的幽默文字,确实可以画龙点睛,也能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球。我认为,写文章时,不能滥用 “ 幽默 ” 。真正的幽默应该是不动声色的。那种东倒西歪的所谓幽默,顶多算是胡侃。 “ 幽默 ” 应该像味精一样,只需那么一点点就够了。大家都熟悉的孔庆东教授,是我比较喜欢的学院作家。他文字中的幽默,比较令我欣赏。举例为证。有人问他和太太的关系如何,他答之, “ 我是党员,老婆是团员,她对我就像团对党那么好 ” 。嘿嘿,幽默吧,回味无穷吧。团只能爱党,团永远干不过党。

关于文字的叙述风格,我一直在力争简洁干练。虽然我一直在努力,但做的还远远不够。我偶尔写过几篇相对简洁的文字,也是受了一些作家文风的影响。已故作家周天籁的文字很简洁,甚至带有古文之遗风。每次拜读他的散文,我总觉得自己古典文学的底子太薄。古玩收藏家马未都的文字也很简洁干练。今年,我先后读过张炜,周国平,刘心武,韩寒,铁凝,薛涌,林语堂,鲁迅,王蒙,余秋雨,马未都,孔庆东等人的文集。我早就发现,自己在阅读时,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倾向。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我大多读的是男人的作品。

关于写作题材,我们并不需拘为一格。举目四顾,张望市井,用敏感的眼睛去捕捉值得书写的故事。我个人认为,写作和科学研究确实很相象。我们做每一个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同理,写每篇文章,都要有倾诉的理由。动笔前,思路要清晰,目的要明确。即使读者暂时不懂,笔者自己要心知肚明。我以自己的近期文章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我知道,我们中国人无论男女,都怕衰老。我一直不解,为什么美国老人不像我们那么悲观?所以,只要我看到行为独特的美国老人,我总会多写几笔。这几天大家读到的 “ 陌生的敲门人 ” 和 “ 祖母级的游泳教练 ” ,还有不久前写的 “ 追梦人珍妮 ” ,就是我对这种现象的一种直观注视。

关于小说,我是心怀写小说之梦的。小说字数偏长,情节需要合乎逻辑的构思。这些都需要耗时耗力的仔细设计。因精力有限,目前,我暂时没有写小说的打算,而是以读小说为主。写小说,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可供选择。在大量的阅读中,你总会琢磨出最能让自己游刃有余的那种写法。说实话,中国小说我读的不多。我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争取每位作家的小说,至少能读一本。但有一人例外。余华的小说,只要我能找得到的,我都尽量看看。此外,张炜,阎连科,石钟山,毕飞宇,陈忠实,林语堂,白先勇,都粱,韩寒,郭敬明,葛红兵,叶辛的小说,今年都曾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此外,我还读一些人物传记。最近,我发现凤凰卫视搞的系列丛书不错。那些纪实的访谈,让我一下子就能了解祖国人民形形色色的家务事。同时,我也在重温经典。上大学时,我读过莎士比亚剧本,但剧情和警句都忘得差不多了。昨天我在给儿子排队报游泳班时,就在读 “ 奥塞罗 ” 。

如果有时间,我比较爱看电影。电影其实是思考写作的有力媒体。如何在两小时之内,叙述一个宏大的故事,电影的结构与语言是很有说服力的。我看电影时,经常会预测结局,用来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合乎逻辑。此外,流行歌曲里,也有很多好故事。比如,朴树的 “ 白桦林 ” ,胡杨林的 “ 香水有毒 ” ,都可以延神出一部精彩的小说。

关于散文,余秋雨说,只有带有历史背景的散文,才会上一个档次。哈哈,余教授多会自己表扬自己啊。他很博学,我不理解为什么网民把他评为最差的十大作家之一呢。历史是我的弱项,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散文总是在黑暗中徘徊啦。关于写作,美国作家 Natalie Goldberg 在写作班上告诉她的学生,假如你能大胆地说,我是作家,革命就成功了一半。关于叙述,文字要有节奏感,像泉水叮咚叮咚,像小河流水哗拉拉地响。关于文字的节奏感,我刚刚开始学,还没找到上路的捷径。

阅读与写作,像是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不爱阅读的人,估计写不出太好的作品。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说的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对我来说,练习写作是一种自我审视的精神瑜伽。人无论做什么,没有功利就没有压力,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没有什么野心。在我人生的这段特殊时期,我只是用写作替代了逛商店和电视剧。我能写多久,我自己心里都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我有倾诉的愿望,我一定会落笔成章。

谢谢各位读者朋友们的鼓励和关注。谢谢编辑的多次推荐。

10/13/09 />4 : 15P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