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段刺痛心扉的记忆

如果你不幸进来了,你会失望。如果在这里,你学到点什么,或有什么感受,那更是浪费你的时间了,咳,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那是一九八七年的事情。一次我们去社安局 (Social Security Office) 替我太太办社会安全号码。在那里等的时候,碰到了同一学校的一位访问学者带他女儿也来办证,于是我们就聊了起来。

访问学者也是上海人,好象是七几届的大学毕业生。出国前他已经是教学医院的主治医师了,在这里他是做临床科研。后来我们聊到他那高中毕业的女儿,问她在这里准备读什么书呢?学者很有点 "越俎代疱" 地自顾自说道,"我们就让她去念护士学校,护士出来工资虽然不高,但工作很稳定" 云云。我这时候顺著目光看了看他的女儿,她正站立在离我们稍远的墙边上。

女孩子略高出我的肩头,穿著显得朴素。我们说话时,她正巴巴地望著我们,脸上一动不动,但目光中似乎又带著茫然和求助的表情。我突然觉得心头象是被针头扎了一样的一阵刺痛。这个同事就这样为他的女儿做了决定,似乎根本没想到要问一问女儿是不是愿意去做护士呢,那时在国内护士是中专毕业。

中学毕业前后的男孩女孩子们都是在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年龄。他女儿一定是中等以上的学生,迎来过很多羡慕的目光,就要到美国去啦。女孩子也一定编织了很多美丽的梦想。可在这里,现实与她所有的梦想是那么的不同。我为她心痛。

事后我太太也很隐侧地跟我谈起过这件事。不过我不怪我那同事。我们那时候的底气太低了。那时候能够出国算是天大的幸事了。我们学校有女生为了出国连黑人都敢嫁,跟老公去非洲。我有一个师弟比我晚一年来美国,是语言学校发的签证。我把他接下飞机住在我这里的时候,他就表示宁愿让身份黑了也不去念书,他要去印地安那州一个亲戚家的餐馆打工。那时候,在国外餐馆洗盘子比国内的教授们赚得还多。

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可能理解我们那时候的窘迫的。这代年轻人出国时都很牛了,我们碰到过一出来就买车子的。更多的是由父母在国内出资让他们在这里念大学。不久前,我们一家去 Downtown Macy's 的顶楼 Cheese Factory 吃饭,临桌坐著几个大陆来的小留学生,他们把弄着手中高档的手机,少男少女左拥右抱著。这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人。

才三,四十年,差距就那么大了。

有些东西是一直会记下去的。我会一直记得我同事女儿那迷茫,无助,还有点冷漠的目光。一想起来就觉得心痛。所以,在我们自己的孩子们的培养上,我们所做的只是鼓励和督促,同时尽可能地提供多样的条件和环境,让他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至于他们想做什么,老爸老妈一定支持。

愿孩子们能继续并实现他们的梦想。是所有的孩子们,我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