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和自由的结晶 - 一个芭蕾巨星的成长之路 (2)
木愉
自由是李在这本自传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字眼,他的出逃(滞留)是因为了爱,也是因为了自由;他在西方的成功是因为了自由;他后来到澳大利亚发展定居,对赋予了他原初自由的美国充满了依依惜别的深情。自由当然是他成功的要素,但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充分条件。虽然,李在自传中对中国当时的专制和对人民思想的控制有很多描述和声讨,但是,李其实并不是其受害者,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受益者,是文革时期的特殊环境特殊文化造就了他。要不是江青主导文化,派人到遥远的乡村选拔文艺人才,作为一个乡村少年的他断难有机缘投身文艺。是文革之力把他移植到芭蕾领地,也是专制帮他从乡村走到了京都,并最后帮他走向了世界。就在同时和之后几年,诸如北京上海这些大都市的青年们却往一条相反的路径走着,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乡间。如果说,是文革中断甚至破坏了那些城市青年的成才之路的话,那么,毋庸置疑的是,文革却为李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在北京舞蹈学院,他经受了长达六年的严格训练,从一个不谙音律舞姿的乡村少年成长为一颗芭蕾新星。尽管,他在这里跟老师发生过冲撞,因为调皮捣蛋写过检讨,还要经受繁多政治学习的折磨。但是,结果说明一切,是文革中的这个艺术天地将他培养成才。
他后来在世界芭蕾舞台光彩照人,自然跟他后来在西方的历练息息相关,但是,若是没有祖国当时的特殊政治文化,他之后肯定不会是后来的他。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他是专制跟自由的结晶。
也许这个比喻不是十分恰当。他在中国的岁月好像是规定动作阶段,而在西方的岁月则是自选动作阶段。他的成功就因为他在这两个阶段都做得极其完美。就在李出逃的时候,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才也出逃着。网球选手胡娜就是那个时候在美国逃匿的,中国网球队已经打入了第三轮,主力队员胡娜却不知去向。后来,知道是台湾策动了她的行动。胡娜的个人设计并没有在出逃后锦缎般开屏,她后来因为伤痛缠身,没有在网坛成名。她的自选阶段跟李存信的相比,就太黯淡了。
后来,还有很多艺术人才以种种方式走出国门,西方自由的雨露却没有让他们茁壮成长。相反,他们中的很多或是凋萎了,以跟艺术浑不相关的营生维持着自己的生命体;或者,虽然仍然在艺术的圈子里勾留着,却只能以跑龙套的方式苟延着自己的艺术之梦。
所以,李存信的成功还有个人的因素。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其实却是一个非常准确的人生总结。李的性格中有乖巧、执着、勤奋这些不是一般人都具备的特点。乖巧让他可以左右逢源、打开生面,得到周围人们的喜欢。在国内也好,在西方也好,李在为人处事上都是绝顶成功的。如此多的人帮护他拔擢他,他的举止言谈肯定容易讨得人的欢心。
有的人也乖巧,却又受着族类的限制,在西方就难左右逢源。比如,打篮球的王治郅和同是打篮球的姚明命运就不一样。其实,王在国内,一直是第一,所带领的八一队一直是CBA联赛冠军。但是,到了美国,王拘谨守礼,缺少跟西人的交流,上场时间越少,越发阴郁沉默,恶性循环下去,在西方终于无法出头。姚却不一样,即使英文还难上口,笑容已经先行浮现脸面,Sweet无比。姚旋风刮得西方男女老少春心荡漾,当然因了他的身高、他的球技,但无疑也因了他开放式的笑和拥抱世人的胸怀。
李的执着也很难得。为了面见文化部的主管文化艺术交流的官员,乞求他改变主意,他可以一次再次地到那个官员的府前候驾。第三次,他甚至多穿了棉衣,站在胡同远处,意欲等到深夜,直到官员的座车归府。很多时候,就凭着这份坚持,就不能不让对方屈服。坚持就是胜利,真的!
再加上勤劳,李的成功看似奇迹,其实就是水到渠成了。他总是比别人练得更辛苦,熄灯之后,他还点着蜡烛再练。一些从前不能做的动作,他就是靠着苦练,居然就炼成了。天道酬勤,也是真的!
-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