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加拿大读书时, 见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景象,开始觉得很震撼,为白茫茫雪野惊叹欢呼;可是没过几天就烦了,因为再干净的地方也会有泥污、油烟,而世上没有比被污染的白雪更邋遢可厌的了。有时候觉得,宝玉看宝钗也许经过一个相似的过程:远远地欣赏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可一旦成了夫妇,染上世俗的尘埃,一抔晶莹洁白的雪就成了一滩阴寒污浊的泥。
宝钗是美到了“任是无情也动人”地步的绝色女子,也是富到了穿着半旧的衣服别人也知道她有钱的皇商小姐,美丽富贵又博学聪明,人缘好到连小丫头都喜欢和她玩儿,然而这样一个完美女子,就是讨不到夫君的欢心。
数学中1+1肯定等于2,生活中两个优秀人才未必能凑成一对好夫妻。宝玉是中国文化语境里的“彼得潘”,希望躲在祖母的宠爱里推迟长大,永远在童年的花园中和少女们嬉戏,不去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可是宝钗没有那样幸运,从她和黛玉的对话看,她也曾有过娇痴无那的童年时光,可是父亲早丧,母亲没主意,哥哥又不争气,她从小就要承担起少女不该承担的责任,安慰母亲,约束兄长,支撑一个日渐衰落的家庭。
生活的重压下,天真很快变成一种奢侈,宝钗出场时年龄虽是个少女,但心态却已老迈,看她讨好贾母,笼络贾府上下的种种手腕,所作所为都显得深沉难测。偶尔薛大姑娘也会流露少女的娇憨,比如在春日追逐蝴蝶,在母亲怀里撒娇,开湘云、香菱的玩笑,可是大多数时候她总是克制着情感,让理智和心机指导她的言行,就象她要吃“冷香丸”来压抑心中的热一样。
开始的时候,宝钗对宝玉有好感,否则不会经常找他聊天。坐在他身边绣鸳鸯时,少女怀春的娇憨情态,昭然若揭。可是从宝玉的梦话里,她懂得了他已心有所属,从此就明显和宝玉疏远了。宝钗不是袭人,她不需要宝玉来改变命运。从她对元春的艳羡,“羞笼红麝串”的炫耀看,宝钗是有青云之志的,未必稀罕那个宝二奶奶的位子。况且对人生和亲人,宝玉不想负责,宝钗却特别负责,他们两个向来话不投机,更别说相爱了。日后两人成亲时,她的失落想来不在他之下。就象《儒林外史》里鲁小姐和遽公孙,别人眼里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偏偏两个当事人有苦说不出。那样的婚姻悲剧比寻常有情人难成眷属则更深刻,更无奈。
人不是兽,肉体的反应取决于情感,女人尤其如此。二十世纪女作家中赛珍珠、韩素音从亲身经历出发,反复写作一个极其沉痛的主题:无爱婚姻中的性行为令女人痛苦,令男人尴尬。宝钗对宝玉的吸引力在她雪白丰腴的肉体,可是当她无法接受他的人格时,她也会封闭她的肉体,所谓“敲断玉钗红烛冷”, “枕边衾里两无缘。”她决不会像续书中说的那样来色诱宝玉,那样情节把他们两个都写得太不堪,而且也缺乏性格深度。
宝钗美丽、大方、克制,据说是很多男人心中的理想太太,可是太聪明能干的女子,会不知不觉地给男人压力。尤其她是张爱玲所说的“Mrs. Know-all,”这样的女人在书里令人佩服,可是做太太,会让很多男人受不了。 “有福消受”宝钗这样绝顶聪明女子的人,要么自信成熟,不会被她的能干吓住;要么索性年轻幼稚,需要她的规劝指点,总而言之不是贾宝玉那样的人。
表姐妹中,宝玉第一在乎黛玉,第二在乎湘云,和宝钗始终不远不近。宝玉怜爱的少女们都是弱者或边缘人,需要他的关心和怜悯。可是宝钗太博学,太聪明,太世俗,她是让宝玉倍感压力的强者,难怪他不喜欢她。宝玉为香菱学诗的精神鼓掌时,宝钗立刻说“你能够象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黛玉说了不中听的话,宝玉会沉下脸,甚至会发脾气,和她争吵,但是面对宝钗,宝玉选择了沉默,“道不同不相于谋”,宝玉根本不想和她交流。
宝钗对宝玉也相当不客气。左一个“不中用,”右一个“无事忙”,全是姐姐教训弟弟的口气。若是他们一辈子只是表姐和表弟的关系倒也罢了,等到宝玉长大成人,一事无成时,对这个时时刻刻勉励自己上进的表姐,未尝不会有些感激。可他们偏偏不幸做了夫妻,听表姐唠叨是一回事儿,听太太数说自己就有些情何以堪的无奈和尴尬。
只是哀莫大于心不死,就是到了家破人亡,一败涂地的境地,宝钗还要讽,还要谏,想把宝玉拉回到仕途经济的正路上来,这只会让宝玉更疏远她。如果所谓的轶稿是真的,那么宝玉的悬崖撒手并不是宗教的解脱,而是只是对一桩不幸婚姻的逃避,他自幼喜欢毁僧谤道,可却需要做和尚来摆脱妻子和社会的期待和压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反讽。
据说轶本的“情榜”中,宝玉的判词是“情不情,”宝钗是“无情。”宝玉从有情到不情,完成了“由情见色,有色入空”的认识飞跃。“有情”令他珍爱他生命中的大多数女性,“不情”令他对她们有清醒的认识。而宝钗的“无情”则是对人性的绝望和冷漠,从她劝黛玉的那些话和那首螃蟹诗来看,她早就看透了世人的虚伪和无能,正如她所写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阳秋空黑黄”。
很多评论家把宝钗作为“封建卫道士”来批来骂,其实她对那个时代文化人的看法非常不主流,在她看来,男人“读了书,倒更坏了”,“竟不如耕田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她的观察深刻而细致,充满了沧桑和疲惫,和所谓的封建意识大相径庭。她劝宝玉应酬官员,劝黛玉别看闲书,其实不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封建制度,而是看透了社会现实和游戏规则,希望他们能保护自己,不吃亏而已。
宝钗的“无情”不是没心没肺的不解风情或缺乏感情,而是理智到了冷酷的边缘。薛蟠挨了打,香菱哭得眼睛都肿了,薛姨妈急得要找人教训柳湘莲,可是宝钗没有一味心疼哥哥,反而笑着劝住了母亲,分析利弊,提醒她不要再护短溺爱。尤三姐死后,柳湘莲出家,惹得薛蟠流泪,薛姨妈叹息,唯独宝钗根本不在意里,觉得他们死的死,走的走,伤感也无补于事,立刻提醒母兄要慰劳伙计,毕竟活人才需要笼络。
若是在现代的大公司里,宝钗肯定是第一流的经理人才,有处理危机的冷静心态,可是在家庭的氛围中看她的表现,就会觉得这个少女懂道理,会做人,可是没有人情味儿。黛玉有情,因为她对人生还有信心,相信她的眼泪有用,至少能够“还债”。而宝钗已经看穿了情感和眼泪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所以要用机心和手段去获取最大的利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金钏死后,宝钗去安慰王夫人的那段话。她先用言语开脱姨妈的罪责,然后用衣物帮着姨妈消弭这件事的影响。
古人说“太上无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红尘浊世里的芸芸众生,有几个能不为情所扰,所困?所以大多数读者看到情思缠绵的黛玉和其他的思春少女,甚至是被情欲束缚的贾珍等人时,都会有些心有戚戚的同情,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境。 可是看到宝钗有心计没情感的种种表现,很多人会不认同,进而不喜欢。
“昔年之雪今何在?”是融成了水,还是凝成了冰?《红楼梦》原稿散失,宝钗的结局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只是我相信宝玉最终谅解了她的冷漠。在他眼里,宝钗是个雪美人。毕竟雪也是水的变种,她从本质上还是水做的骨肉,值得他珍惜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