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道通罗马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我们的祖先曾留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遗训,即使我们出了国,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但骨子里还是摆不脱传统的影响。在我们那一代,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还稍微低点,只要上个大学就满意了。现在大家的目光不仅盯上了世界排名的前十几所名校,甚至还把美国的滕校,还分为粗藤和细藤,如果孩子只进了所谓的细藤,有的家长还有几分情不甘,意不愿。

为了对付名校的素质教育要求,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家长推着去学琴,学画,学唱… …。学业上则抓得更紧,有的孩子还在小学就跳级修中学的课程,初中跳级修高中的课程,进了高中后,也不管将来要学什么,头发胡须一把抓,AP课选它一大堆,多多益善。以至于几乎所有的亚裔的申请材料送到大学的招生办,让人感到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的。

我不反对那些确实在某些方面有天分的孩子先走一步,但以我的观察,现在跳级的亚裔天才也太多了点,绝大多数是父母强推上去的。美国的孩子大都在十到十一岁上初中,在这一阶段,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并非课本知识学得越多越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力和观察问题的习惯比知识更重要。后者,特别是想象力,往往是在快乐的童年,快乐的学习中产生的。小小的年级就被家长推着去与那些比自己高一两年的同学竞争,不得不把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砸在学习上,学习变得是一种枯燥的任务,而不是一种乐趣。这样所造成的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可想而知。靠父母推出来的孩子就算进了名校,不见得学习会很顺利,将来在社会上也不一定会表现出色。当他们有一天觉悟了,回顾自己的童年,除了拼命的赶时间应付学习外,很少有什么值得回味的欢乐,也许不但不会感谢父母当年呕心沥血地培养,反而会责怪父母扭曲了自己。

就算每个推妈推爸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愿以偿,孩子都进了父母们想要的学校,但毕业后大多数人也都是谋一份职业,赚一份薪水,谋生养家。美国的GDP中,70%以上来源于消费者的支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靠社会的每一成员都想方设法过好自己的生活来推动的。说到赚钱,虽然可以数出许多名校出来的学生成了大富豪的例子,我们却可以看到更多的事实:读滕校与读一般大学,甚至与没读大学,但有STREAT SMART的人相比,在赚钱谋生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许多名校毕业的学生,起薪也不过几万块,我认识一个本科康乃尔毕业,又去麻省理工读了工程硕士的学生,在纽约找了份工作,起薪也不过7万左右。

在美国这种社会,既不是只有读书,更不是只那几家所谓的藤校毕业才是唯一的出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做什么,只要用心去做,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日子一样能过得舒坦,幸福。

我有一个白人朋友,住在新泽西一个亚裔比较集中的地方。一天,我们在公司聊起孩子的问题。他与孩子的一段对话很有一番道理。翻译如下:父亲问,“儿子,最近在学校还好吗?”“不好,那些亚裔太厉害了,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们。亚裔多,CURVE就高,我们这些垫底的,不要说好大学,就是上一般大学可能都有问题。儿子有些沮丧的回答。父笑了笑说:“别担心,上不了大学,去学技工也不错。你没看见,上个星期在咱家工作的电工,半天就从咱家赚了2千块现金。自己做自己的老板不是更好吗?”。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验:有一次,我家的下水道堵了,起先想图便宜,找华人水管工通一下,谁知华人的价钱是便宜一点,但工具也落后。我家的水管到大马路下面的主水道有三十米左右,他们都没有这样的大的机器,来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好去请那些比较专业,有执照的老外。但这些人忙得很,好不容易才MADE AN APPOINTMENT,并说好了三百块。老外进屋后,不到十分钟就搞定了。然后对我说,今天反正来了,给你打个折,加一百块,把下水道通向厨房那段通一下,不然下次堵了这节,又要来一次,那可就不是一百块了呀!我说了个好字,他三五分钟,又赚了一百。我算了一笔账,他一天只要做5个类似的工程,就可赚2千块。事实上,如果他们去帮别人安装下水道收费更贵。按一个月做20天计算,就是4万块,一年就是48万,而且大部分是现金。再除去10万的开销,也有30多万呀。

难怪我家对面就有个水道工,三年之内房子装修了两次,门口常年停着两部奔驰。他的生意出奇的好,那天我想请他给我通下水道,他还没空,FULLY BOOKED。再往前两条街,一个价值200多万的豪宅,住的就是一个高中都没毕业,开出售和安装中央空调的小老板。在我们周围,举目可见,许多到美国开进出口公司的温州人,原本都是农民,既没上过大学,也不会英文,但为他们工作的人懂英文就行了,这些人一年赚个几十万也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有必要申明一下,我不是要宣扬读书无用论,也不是说读藤校有什么不好,而是要家长们为孩子们想想。不要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孩子身上,使孩子们负压力太大。如果孩子自己想读书,把挑战有难度的课程当作一种乐趣,想上藤校或名校,家长当然要支持,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家长也应该想方设法去帮他们解决。但是,如果孩子自己意愿平平淡淡学习,快快乐乐的做人,家长也要和他们一起快乐。对那些兴趣不在书本上的孩子,逼他们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是极不明智的,很难得到预期的收获。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很聪明,社会天高地阔,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智慧和能力,每个人总会有适合他们的空间。他们将来的生活是否幸福,不是父母能够设计得了的,也不是父母可以真正体会到的。

大学的早期录取马上就要揭晓了,家长和孩子如果没有一种淡然心态去面对,当结果与期待出现落差时,那么,受伤的就不仅仅是孩子,也许家长会伤得更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