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期间在新几内亚被解救的中国劳工
如前所述,太平洋战争期间,在当时的新几内亚(New Guinea)及其它南太平洋岛国如帕劳(Palau)等地,日军从中国不同地区掳掠和强征了大批中国平民,为驻守在那里的日军服务,从事各种苦役,比如修建机场、挖掘防空工事、种植菜蔬、提供后勤服务等。因南洋群岛和西南太平洋岛国,气候炎热,生存条件恶劣,加上日军的残酷奴役,这些来自中国的劳工死亡率极高。比如说,有一队42人的中国劳工队,是日军从山东等地掳掠,集中到上海后,直接送到帕劳做苦工的。之后,他们随日军辗转许多岛国,最后到了新几内亚,到战争结束时,这一队人,只剩下3人。其中有15人是在随日军在热带丛林中转移时脱逃了,但其最终命运如何,不得而知[详见:二战期间南洋中国劳工史实的订正——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续十八)]。
但是,当1943年盟军在西南太平洋上开始对日军进行反攻时,一些中国劳工就陆续脱离日本人的奴役,或被解救,或趁机逃出生天,然后为盟军所获,或投奔盟军,从而求得自由。当然,无论是哪种形式,他们都只能在战后才能被遣送回中国。大部分这些中国劳工,都曾经作为证人,在战后远东战争审判法庭对日本军队的残酷虐待平民和战俘的战争罪行,进行了指控作证。
下面,是几幅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于新几内亚作战期间,在莱城(Lae)的后方那德扎布(Nadzab)附近解救中国劳工的照片。
1943年9月20日,就在盟军于该月初发起的登陆莱城(Lae)及其在其后方那德扎布(Nadzab)空降战役发起后不久,就在那德扎布附近截获一名给日军服役的中国苦力劳工。这是美军情报翻译处的译员Munekawa中士(左)和澳军第7师的A.H.Mclay上尉,正在审讯这名中国苦力劳工。而这名中国劳工可能是太久没有烟抽了,正在伸手向Munekawa中士要烟抽。
1943年9月20日,在那德扎布附近,这是美军情报翻译处的译员Munekawa中士(左)正在做审讯记录,澳军第7师的D.J.Grimley中士(左后方者)及A.H.Mclay上尉,正在看着这名中国苦力劳工,听他回答有关的问题,显然是想从这位中国劳工那里了解防守在那德扎布的日军防御情况。而这名中国劳工,则在从Munekawa中士那里要到烟后,正在一边回答问题,一边贪婪地吸着烟。
1943年9月20日,在那德扎布附近,这是美军情报翻译处的译员Munekawa中士(左)已经做完了审讯记录,澳军第7师的D.J.Grimley中士(左后方者)及A.H.Mclay上尉,正在看着这名中国苦力劳工。而这名中国劳工,则是在抽完烟后,亦即审讯完结后,正在审讯记录上签字——看来他还不是文盲。
上面是Nadzab和Lae所处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