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的涅槃

敬淨供養解脫道佛弟子 :


有許多大師們開示和書中所說,教人保持覺醒性,教人打坐到一念不生, 放下一切攀緣妄想的分別執著.要用這個覺知心鍛練成為很清明而不攀緣六塵,不讓覺知心消失掉,將來要用這個覺知心、覺醒性,一心不亂去入涅槃。可是,如果這樣可以是涅槃的話(p40),三法印就得要改寫了;因為佛說涅槃寂靜,如果覺知心可以入涅槃的話,涅槃之中就變成仍有覺知,那就不如四禪四空定的寂靜了,而且四禪四空定仍然有知,有知有覺就不是絕對的寂靜了。
佛又說諸法無我,如果是用這覺知心入涅槃的話,那麼涅槃之中便是有我,就不是無我了,因為覺知心就是凡夫眾生所認定的我。佛又說諸行無常,覺知心只要存在,便有心行;一念不生之際,仍然是心行故。有許多人不知道行苦,以為覺知心不動時,便是沒有了行苦,卻不知這正是想陰的想;並不是沒有打妄想時就沒有了心行,沒有打妄想時,仍然是心行;乃至阿羅漢入了滅盡定中,仍然還有意根的心行未曾完全斷盡,所以覺知心存在之時,必定仍有心行。如果覺知心可以入涅槃的話,這個涅槃一定不是佛所說的無餘涅槃,因為仍有心行的緣故,佛所說的涅槃沒有覺知心的心行的緣故。
如果依照大師們的說法,可以用覺知心去入無餘涅槃的話,那麼無餘涅槃就是無常的法,因為仍有覺知心的心行存在;既有心行存在,這個無餘涅槃就是無常之法,這種無餘涅槃絕對不是佛所說的涅槃。所以不論是大乘小乘佛法,都不可以違背三法印。又放下一切攀緣妄想的分別執著心,而住於一念不生中,那只是修定的方法,連二乘菩提所修、所證之解脫道都沾不上邊.

外道們,常常炫耀他們的法勝妙,他們所常講的一句話是「輪涅不二」,但是他們卻把輪涅不二的正意思誤會了;他們認為打坐到一念不生時,就是涅槃了,所以只要能夠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態之中,那就是輪迴與涅槃不二了。如果這樣就是輪涅不二的話,要証得涅槃就太簡單了.
可是這樣的涅槃,請大家思維一下看看:當你打坐到一念不生時,外面有聲音來時,你心裏了了分明,與外面的聲音相應,這樣的涅槃就不是寂靜了,那麼佛說涅槃寂靜四字就要改寫了。也許有人這樣認為:當我進入二禪的等至位中,我以剩下的覺知心自己存在,在那裏面不接觸五塵,五識滅了、不現起了,那就是涅槃寂靜了。你以為覺知心不觸五塵,就是寂靜了;其實錯了,佛的說法是:只要覺知心存在,就已經不是寂滅寂靜了,因為還有自我覺知到自己存在嘛!必須是覺知心自我、連同意根都滅了,那才是無餘涅槃啊!我已經消失了,自我已經不存在了,那才叫做寂靜的涅槃。
外道們不瞭解涅槃,誤會佛法,也不曉得佛法,要用這個覺知心入涅槃,就表示他還沒有斷我見;我見未斷的人,連初果都談不上,怎會是阿羅漢呢?因此,解脫道雖然是如此的淺明,到了末法季的今天,大家都已經誤會了,何況是那些追求、有漏法的外道,他們就更容易誤會了。
北傳佛法(中國的大陸與台灣地區),這十餘年來,每見有些居士自稱已經証得三果、四果,但是當我們檢閱他們所著作的書籍,發現他們也都弄錯了,連初果都沒有証得。這些居士們都是這樣開示:「當你剛睡醒的時候,不正是一念不生嗎?你在那個時候都還沒有開始打妄想,這個時候的覺知心就是真實心--真如,你如果在這個時候認取祂,保持一念不生,那就是開悟了,証果了。」有的人往往就這樣認定自己已經是阿羅漢了,有時也用這種境界為弟子們印証為初果至三果不等。可是他自己本身都還落在我見裏面,還執取覺知心為常住的不壞法,自己都還未曾斷除我見,仍然未証聲聞初果,怎麼可以為人印証得果呢?因為佛說這個一念不生的覺知心,只是欲界中的粗意識而已;既是意識,就是常見外道的「我」;我見未斷,就不可能証得初果,何況是証得阿羅漢呢?又怎麼可以印証別人証果呢?所以說,到了末法之季,解脫道的修証也已經變得不容易了。這可真的須要有真正的善知識來指導、詳細的為你解說,如實的開示解脫道的正理,才容易瞭解;真正瞭解了解脫道的理論與內涵之後,才能真正的斷除我見及我執,才能成為斷三縛結的初果人,乃至成為斷五上分結的四果羅漢。(p44)
在二乘法中,解脫道的証得,就是從斷我見開始!我見斷了以後,疑見就斷了;疑見斷,就是不懷疑自己所斷的我見,確定是必須斷除的;疑見斷,還有一個意思,《阿含經》中佛說之為「於大師不疑」。換句話說,當聲聞初果斷我見的時候,由於疑見斷的緣故,他就能判斷諸方大師是否已經斷了我見?他對於自己的判斷不會猶疑不定,具有絕對的把握。他對於諸方大師是否已經証果,不須懷疑自已的判斷;他只要聽過他們宣講涅槃、解脫道,就知道這位大師有沒有斷我見:「這位大師的我見斷了,那位大師的我見未斷」;他一聽就知道,對自己的判斷不會猶疑;不會一再的猶疑這位大師的我見似乎斷了?又好似沒有斷?他一聽之下就曉得了,不會猶疑而不能判斷,這就是疑見斷了。
我見及疑見斷了,就不會落在戒禁取見裏面;換句話說,那些外道大師們所施設的戒法--你如果想要成佛,就得每天泡水三個小時;或者每天都得常坐不臥;或者必須只吃自落果,不可以從樹上摘取;……等等。這些戒法,都是由於不如理作意而施設的;施設這些戒法的邪見,名為戒禁取見。聲聞初果人由於我見及疑見斷的緣故,就能了知外道所施設的戒法,是由於不知道斷我見、斷疑見的正理,所以產生了不如理作意的邪見,再從不如理作意的邪見而施設戒法;也了知那些戒的持犯,其實都與解脫無關;有了這種了知,就是戒禁取見斷了。由於我見斷及疑見斷,接著必定會斷戒禁取見,三見都斷了,就是斷三縛結,名為須陀洹人。
須陀洹人很清楚地了知:想要証得初果的解脫,應從斷除我見入手,而不是去泡水、吃自落果、長坐不臥等。他由斷除我見而証得須陀洹果,得最初的一分解脫功德,名為見地;再由這個見地進修,去修斷貪瞋痴,修到貪瞋痴很淡薄時,就是「薄貪瞋痴」,又名薄地;從薄地再進修,斷除五下分結,就是離欲地,又名離地,成為三果人;再進修而斷除五上分結,斷除更微細的三界煩惱,就可以不再輪迴於三界之中,分段生死已斷,二乘解脫道所應修者已經修畢,名為畢地,又名阿羅漢;又名應儀,不會再因故意而違犯律儀故;又名殺賊,三界生死煩惱之賊已經殺盡故;又名應供,是已出三界之聖人故,一切天主天人皆應供養他。這就是二乘法所說的解脫道,就是佛法中的第一種甘露法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