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我的母校我的班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端午节过后没有几天,我们村几个年轻的又在策划著六月初六的划轮船。
  农村人,农忙的时候忙得屁滚尿流,农闲的时候就找著乐。因为农民缺少文化生活,只有找些传统娱乐开开心。我们孙姓一个大村,统称平埂圩。一共有三个村委会,九个自然村。一个自然村又分3、4个小组不等。自然村是解放后分的,从一二三....直排到九。解放以前叫老圩埂,关门口,戏楼阁,大士阁,火烧场.......。我的家座落在老圩埂。以前生产队时,有村帮村现象。比如一村和六村关系好,每到农忙的季节就相互帮忙,甚至连男女之间通婚也比其它多。
  每个村,每个队都有一些出尖的人物,叫粗胳膊。这些人往往是说话算数的。拿划轮船来说,只要他们几个人商量,就能搞定。
  划轮船,也许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有,大部分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现在正规的国家体育比赛也有此项目。所谓轮船是一种长而窄的木制船,由几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用浆划。-般外河比赛,内河练习。因为内河水浅,没法比赛。
  轮船要到一个叫保胜的地方去租。若干年后自己制了,每个村都有。
  划轮船的日子定在六月初六,也有说是纪念屈原。
  今年,继我们村之后,有四、五个村也去租来了轮船。这样的事,我很少参加,原因是耐力不够。我也是第一次见到。
  正式开始的前几天,大家在试著划。一条船共24个人参加,有20人专门用力划,前面两个叫“打样苗”。苗子(划船用的浆,但柄比浆短)不沾水,用苗子在空中比划。一人打鼓,一人把舵。打鼓的人,唱著传统的歌谣,打样苗的人根据打鼓的鼓声和唱腔的节奏而动,划船的人是看前面两个打样苗的快慢而划。
  那鼓声的敲法很有讲究,像歌中的一拍敲一下,每隔两下就在一拍的中间再夹两小下。敲鼓的人喉咙要好,我们这里有很多人会唱,就像星光大道阿宝的那种喉咙,我们这里把这种腔调叫野腔。
  唱词是:造里歌也,哈哈哎!微微造呀,奥奥咳。轮船只划到村中间么,(大家和)奥奥咳。乡亲们都来看热闹喂,(大家和)哈哈咳。......以下唱词没有定准,主要是看那人的口才。前面那几个字我也看不懂意思,反正往返地唱个不停。
  如果遇到两条船比赛时,鼓的节奏就加强,唱的人就停止。
  初六那天,我带著文和真真去外河看热闹,总共有五条船在大河里,吸引他们比赛的是,岸上的人用长篙挂著红布再系上一两条香烟。先是炮竹一响,划轮船的听到,靠近的两条船就开始比赛划,有的甚至三四条。谁快就能拿到奖赏。那天,圩堤的两旁都是看热闹的人,只要你想看比赛,你就准备香烟和红布好了。
  五条船在大河里穿梭著,来回不歇。不时能看到比赛夺香烟的场面,非常精彩。听老人说,外姓也可以参加,只是容易发生矛盾,比赛过程中有打架的行为,容易出人命的。所以现在由乡里控制著,不让外面人参加,以免发生意外。

  (我的母校我的班)
  我78年毕业时,永丰中学是沧溪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它创建于1958年。校址是在靠沧溪镇的张家渡上,校长是彭家浩。
  学校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学校的教室,是一排排长长的连在一起,前面是走廊,中间 有一间前后通著,可以在里面出黑板报之类,下雨时下课可以在里面活动。
  我从74年进校时四个初中班,我被分配在初一(3)班,一直到78年高中毕业都没有移过教室,班主任潘景琪老师也没有换过。
  我们四个班共220名学生,到高中毕业时是198名。
  我们班初中时59名学生(后来插来几个,原本没有这么多)。我的学号是49号,49对我来说也很有缘,今年我49岁,在天涯写下了这篇文章。
  下面是我回忆我初中时同学的名单:共计59人。
  孙传荣 孙江湖 孙钟虎 孙传明 孙家虎 孙仲礼 孙仲贵 孙春宝 孙奇茂 孙息伢 孙宝头 孙福红 孙来顺 杨合年 杨维龙 杨茂龙 陈兴陆 陈和平 陈三多 陈木荣 陈天喜 张开忠 张开星 张幸福、张明刚 张金华 吴荷连 吴四头 邵七斤 邵士高 邵云虎 谷建华 谷昌顺 蒋红光 蒋小红 邢光宏 赵晓海 潘三头 章维益 戴祈德 周志坚 刘晓兵 唐雪头 付利华 徐才头 梅木水 王正兴 胡启福 肖继敢 女生:杨春雨 杨咏梅 沈多珍 孙香桂 张桂香 吕秀莲 吴敬民 金志琴 陈爱香 陈荷金
  想想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四年时间,犹如亲兄弟,建立了深厚的同学友谊,很是想念和留念。以下是那时的留影,做记号的是我。那时真天真啊。


孙传荣 发表评论于
回复shellx的评论:
你刚看到上篇第二卷18章,所以没有图片,后面有很多。
shellx 发表评论于
为什么我看不见那些照片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