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非正常消费扭曲了中国的恩格尔系数

张敬伟 财经评论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今日表示,到2009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消费阶段。(2009年12月21日《中新网》)

用恩格尔系数评价一国一地是否进入小康生活,理论上很科学。因为这一指数反应的是食品消费和消费总额的比重。居民消费“吃”的比重过大,说明居民生活踯躅于温饱阶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维持在37%和43%左右。从数字指标上看,中国居民似乎进入了小康消费的幸福生活。但是,就像人均收入、人均GDP不大靠谱,和现实生活存在不合辙的情况一样,一切平均化了的社会经济指标往往是虚拟的画饼。公众在经历太多的数字狂欢后,发觉这样的数字游戏离真实的幸福愿景相当遥远。久之,也就对形形色色的数字治标从欣喜的敏感变成过敏的质疑。

对于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是如此。即将过去的2009年,给人的感觉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经济“保八”成功,避免了危机年的经济不景和增长乏力;忧的是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靠的是大规模的投资刺激,匮乏的是居民消费的提振拉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有4个百分点,投资贡献了7.3个百分点。显然,相较于投资,消费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有待提升。

更重要的是,就消费结构而言,虽然城乡居民消费开始由吃穿转向住行,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但辩证而言,恰恰是车市(第一消费大国)和房市火爆的消费荣景,反衬出恩格尔系数的不公允。按照保守估计,今年全国一手房和二手房销售总额很可能达到5.7万亿-6万亿元。据商务部预计,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万亿元左右。(《见经济观察报》)也就是说,全国有一半的钱都花到房市上了。

众所周知,能够买得起房和车的,都是中高收入以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消费总额越大,就使得中低收入阶层在食品上的消费支出相对减少,客观上使恩格尔系数变小。还有就是,在买房买车的人群中,还有一大批靠举债和借贷超前消费的“车奴”和“房奴”们,他们是纯粹为恩格尔系数降低“做贡献”的一群。说白了,他们用寅吃卯粮换回了中国小康社会的数字幻象,却不得不在未来(十几年或几十年)勒紧裤腰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是全球奢侈品成长最快的市场。截止2009年12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由今年1月份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上涨了3个百分点。(见央视网)

车市、房市、奢侈品消费,这些有钱人的消费游戏,虽然降低了中国的恩格尔系数,谁能说中国社会进入了普遍小康?在中国缺乏稳定的中产阶级,贫富悬殊差距极大的社会语境下,车市、房市和奢侈品消费在消费总额中占得比例越大,越反映出基数最大的中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的孱弱,生活质量的偏低,他们的消费恐怕依然是为了锅碗瓢否打转,为材米油盐而打拼。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说得好:“在世界经济仍旧低迷的背景下,中国楼市、车市、股市、奢侈品消费呈现大幅增长的局面就是一种非正常的发烧。”

“发烧”的非正常消费扭曲了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意味着这个数字指标不能客观反映中国是否进入了小康社会。因此,纸上的小康和数字化的幸福,既空洞又雷人。

大富大贵,中国民众似乎少有奢望;小康人家,人们却有质朴而单纯的愿景。那就是实实在在地实现全民安居、全民社保、大胆消费而没有后顾之忧。总之,公众实实在在可触及的庸常幸福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中国人的purchasing power要远比GDP上面的数字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GDP远比中国高,但实际生活水平还不如中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