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既要强调GDP2009年超平日本,世界第二位,还要强调人均GDP不到日本的1/10?
2009年,GDP增长8.7%,人均GDP核算出排在世界百位外,不到日本的1/10,虽然2009的GDP增长在8.9%,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有一亿5000万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的贫困人口,发了文章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1&postID=31684,贴在日坛,文化走廊,与归国论坛。但似乎反映不强烈,好多人不高兴,觉得低估了中国的实力,购买力等等,所以左总发了个2007年的2美刀一盘的鱼香肉丝,而同样的在美国要11刀,来强调中国实质购买力的实力要比表面看来得高。这我承认,但还是要强调人均GDP,还要考虑近两年的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等因素吧。。。
龙剑兄在走廊发个105岁老人,头脑很清晰,知道2009年中国的人均GDP还排在苏联之后,排在E档次,比某些人清醒,真希望老人长寿~~
康七郎兄说:“人均GDP也有一定的欺骗性的,不宜过分看重 :)由于世界各地区的不平衡,此处的$1与彼处的$1很可能不是一回事。举例来说,在中国的许多地区,$1所代表的购买力足够三口之家一天的口粮,而在美、日,这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说仅仅看人均GDP这个数字的话,很容易进入一个盲区。中国人均GDP不到日本1/10,并不表示中国人均购买力不到日本1/10。当然把“中国的人均GDP不到日本的1/10”作为对国人的鞭策激励,很好。只是不可因此而妄自菲薄。 ”
这点我承认, 但不强调人均GDP,单纯看名目GDP2009年的数字,中国都要超过日本排世界第2位了,更有一部分人要失去理智了。
今天(1月26号),中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透露,中共政府初步确定2010年财政赤字为1兆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中央代发地方债券2000亿元。
昨天(1月25号),北京市财政局向市人大代表报告了2009年和2010年的财政状况。报告提到,北京去年收入为2678.8亿元,卖地净收益为477亿元,为年总收入的18% 。
这些都意味着中国GDP中,为了保8增长,付出的代价。还有泡沫因素。所以按照购买力水准,我曾经用回答过一位朋友,就是比起购买力,用恩格尔系数,最合理,但因为国内现在贫富差距大,并且房价高,车贷,奢侈品价格的消费高腾,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等因素,出现压低家庭食品与衣服消费的房奴,车奴等现象,扭曲了恩格尔系数的实质。
但尽管如此,到2009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消费阶段。(2009年12月21日《中新网》)
---------------------------------------------------------
注释,分析恩格尔系数比PPP更合理的原因如下;
收入水平和储蓄存款是影响其购买力PPP的主要因素,恩格尔系数外,还要加上家用高档耐用消费品数量来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
购买力大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居民收支水平
2。储蓄情况
3。耐用品消费品拥有量 如彩电冰箱等
一般最后作为购买力水平总体判断。进行如城乡比较等
但反映不出恩格尔系数中生活必需品的成分含量,用恩格尔系数评价一国一地是否进入小康生活,理论上很科学。因为这一指数反应的是食品消费和消费总额的比重。居民消费“吃”的比重过大,说明居民生活踯躅于温饱阶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今日表示,到2009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消费阶段。(2009年12月21日《中新网》)
但有人提出车贷,房贷,奢侈品消费等正常消费扭曲了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如车贷,房贷压力下,降低了某些称为“房奴”家庭的食品消耗水准等。高级车等奢侈品消费,国内的高税收体制,导致某些家庭的食品支出的比例相对减少。